查看原文
其他

夏青峰:相信内在生命力量,优化外在成长环境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相信内在生命力量

优化外在成长环境

作者|夏青峰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而非加工。
生命有其内在的生长力量。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提供给它必要、充分且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长成它最好的模样。

夏青峰,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学校长、博士,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
教育,就是要提供这种外在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让生命的内在成长力量与外在良好环境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外部环境去唤醒、激发、滋养、支持、引导内在的生命力量。如何提供好这种外部环境?既要“保护”,又要“帮助”,尽可能阻止外来干扰因素的破坏,尽可能帮助这些“种子”获得它所需要的土壤、阳光、水分与营养。
首先,要以信任为基础。
教师需要充分相信生命的力量,要对生命的力量怀有深深的敬畏感。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理解并实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信任”。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在内心深处根本不信任孩子,那教育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深深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爱、尊重与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发展得更好,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
第二是“发现”。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要认真做一个观察者,发现孩子的优点、特点,包括缺点。教育孩子,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就要认真细心地去发现孩子。教师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第三是“支持”。我们无法设计孩子的成长,更无法替代孩子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与支持。他们的成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不同的种子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让他们寻求到适合他们的阳光、水分与营养?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可能才是孩子们在成长中最需要的帮助。
第四是“引导”。生长的过程,是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向成熟状态迈进的过程,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孩子们,尽管有内在成长的动力,有向上向善的愿望,但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方向与方法上的困惑或偏离,需要我们的引导。支持与引导,很多时候是互为一体的。
夏青峰:让每一颗“种子” 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其次,要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度。
老师信任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学生总是犯错误时,我们内心会动摇,会质疑这孩子能教好吗?其实,孩子一定会犯错误的,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冲动的过程,成长就是在不断把控成功后的喜悦与把控不成功后的惩罚中进行的。当学生犯错误时,形式上可以按照规则惩罚,但是教师内心深处还是要平和包容,要相信孩子慢慢会改变的。
想起我多年前的一位学生,在周日的下午跳窗进入了教师办公室,偷拿老师们的本子与笔,正好被我发现了。看着他那战战兢兢的样子,我当时心中是矛盾的,是严肃处理还是选择宽容?后来,我选择了宽容,因为他毕竟才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带他到文具店,给他买了10支笔与10个本子,关照他以后用完了可以再来找我,但绝对不能再去拿别人的了。后来,再也没有发现他偷拿东西了。很多时候,宽容远比惩罚更有力量。
孩子学会了撒谎,我们很是生气,可是深想下去,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撒谎反而是老师逼出来的。一不小心做错了事,就会招来老师严厉的批评或教训,于是,面对特别严格的老师,孩子就只有通过撒谎去逃避训斥了。久而久之,撒谎的更加会撒谎,生气的更加要生气了,师生关系开始僵化。很多孩子与老师无话不谈,甚至连自己的绝密隐私都愿意与之分享,可是有些老师与学生却总是讲不到一起去,孩子的心对老师是封闭的,这其中的奥妙也许就在如何把握严格与宽容之间的分寸吧。其实,只要我们真心与孩子交朋友,与他们平等、真诚地沟通与交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大人们发自内心的关心,老师就一定会触摸到严格与宽容之间的那个“度”的。
夏青峰: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把握平衡,学校教改的底层逻辑
新教育实验的人学使命:培养“完整的人”

第三,关注孩子之间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不一样的,他们成长的“花期”各有不同,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晚,但他们都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各有发展的优势领域,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踢球,有的擅长言说有的擅长算题,有时很明显,有时未被激发。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教之才”。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学校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不同爱好的机会与平台,而不能强迫他们去发展同一种爱好。学校希望办出有别于他校的特色品牌,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强行推进特色项目,力求达到百分之百参与,那就会出现偏差。比如,学校要创棋类的特色,就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下棋,学校仿佛成了棋类的专业学校;学校要创民乐特色,就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民乐,学校又好像成了艺术类的专业学校;学校要建立“桥”文化的品牌,就干脆从目标到理念,从景观到环境,从课程到活动,全弥漫着“桥”的影子,学校成为了研究“桥”的专业学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借“特色”之名而对学生实施的“特色暴力”行为。中小学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能过分地彰显某一个方面的特色,中小学教育最大的特色应该就是和谐,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平台。我们不能用“集体内部都相同”的方式来追求“集体与外部的不同”。
信任孩子,就要鼓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能建立在打压他人的基础上。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要尽量鼓励合作,淡化竞争。尤其是要变那种“你上我下”的恶性竞争为“你上我也上”的良性竞争。由于名额限制,很多竞赛评比都会形成“你上我下”的局面,很多孩子就可能因此形成了让竞争对手“最好生病”“最好转走”等不良想法,期望别人不如自己。在孩子刚刚踏入“社会”,开始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的时候,这种评比机制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中小学的各项评比竞赛,最好采用“达标”的方式举行,即设立条件和标准,学生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能获得奖项,不受名额限制(实际上可以通过标准的高低来调节名额)。这样鼓励学生与“标准”竞赛,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而不是与同伴竞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都愿意看见甚至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达标,期望大家都好而不是自私地只想自己好。
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同时不断优化孩子外在的成长环境,让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实现和谐的统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美中科教、守望新教育 


夏青峰:高效学习要解决三个问题夏青峰:校长能做些什么?——学校,应该成为我们热爱与享受的地方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