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铁芳:幸福教育何以可能?——为何而幸福?如何幸福?凭借什么幸福?

刘铁芳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幸福教育何以可能?
——在乡村教育“江华模式”推介会上的讲话
作者|刘铁芳
来源|刘铁芳人文教育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回到个体生命气象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一点一点往上走,既不要越过头,也不要颠倒序列:第一,千万要健康。第二,一定要和谐。第三,尽力去充实。最后一个,永远求美好。教育一旦倒过来,就很麻烦。我们今天把学习排在第一位,其实是颠倒教育的顺序,如何让教育回归常态?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地保持着对教育的充分自觉和警惕。——刘铁芳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刘铁芳:教育怎样关涉幸福——做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中国少年》歌曲正式发布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一是推进江华乡村教育模式。二是探讨幸福教育何以可能?这两个主题相契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江华教育”。此前,我听了局长的报告,看了江华瑶族可爱的孩子们,见了志愿者们亲切的笑容,让我深深体会到:幸福教育和江华模式所需要的生命理想,与瑶族人的生命情怀是相通的。昨天接待我的那位女老师,叫蒋婷,她是一名很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刚刚工作才一年。我跟她说,我到这里来与你们接触时,感觉你们都挺幸福的。她说,是的,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我在这个普通的女老师的神情之中,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淡定,这种直觉恰恰契合着她当下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我想,我们今天到这里来,并不是要给江华以具体的教育指导,相反,我们更应该俯身来理解江华教育,理解瑶都这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给我们提供新的教育启迪。

刚刚朱老师也讲到了,今天不只是孩子与家长,也包括我们的教师,在整个社会之中,特别是在大城市,充斥着无所不在的焦虑。而在江华,我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淡定,在江华女老师的笑容里,在江华孩子们的眼神里,洋溢着生命的宁静与自信。各位,什么叫做幸福?幸福我们很难去描述,但是归根到底是活出一个人,他应有的样子;活出一个人,在世界上、在人和人、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的淡定与尊严,宁静与自信。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今天到这里来举行全国性乡村教育论坛,有着特别的意义。有一段话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而我想说,“一个地方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就是这个地方的孩子,是他们活成了美丽的风景。”我想,这就是江华教育模式的一个根本效果之所在,也是人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因此,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既是探讨幸福教育,也是尝试诠释一个人活出从容和淡定如何可能?换言之,我们在反思,在今天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之中,宏大的时代之中,一个人如何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而生活。这就隐含着幸福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为何而幸福?我们如何幸福?我们凭借什么来幸福?

结合我们江华的教育模式,有四个幸福教育的关键词。

第一,是健康。

无论我们如何重视健康都不过分。当然大家不会把健康当成是一个问题。可是我反过来问各位,当你的孩子今天晚上作业做到11:00还没有做完,你是要他先睡觉还是继续做完呢?在这种情境之下,健康它就是一个问题。当今天孩子的睡眠也需要教育部发文章来规定时,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生态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孩子怎么睡觉难道不是常识吗?还需要规定吗?虽然我不知道我们江华的孩子睡眠状况如何,但我在江华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精、气、神,看到了健康。我们对健康的常识就是不生病。但我想补充两点,第一,各种身体指标没问题,是静态的健康。第二,生活方式的健康,是动态的健康。这才是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所以,对于一个健康的孩子,在接受健康的教育时,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以及人和自然交往的习惯。这就是身心的和谐。


当前,我们判定一所学校的好坏有着许多科学的、硬性的指标,但其实也可以简单地从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来作评价。高点当然是如何让你的学生取得最佳的成就,其低点也很简单,那就是你这个学校有没有一个要自杀的孩子!如果从你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他往后人生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里,甚至是他一辈子的人生中都不自杀,这样的学校就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我们哪一个校长可以拍着胸脯自信地说,“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今后一辈子都不会自杀”吗?无疑,为学生终生不自杀而奠基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无论我们如何重视健康,都不过分。当然了,除非你像屈原一样是为了中华而自杀,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今天谈幸福教育,要送给各位的第一句话就是,千万要健康。

接着,从江华的孩子与老师身上看到的宁静与淡定,折射出来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和谐。

一个人在家里与父亲、母亲和谐,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和谐,在自然之中与鸟兽和谐,与一草一木和谐,这样的身心自然是开心与阳光的。那么,以健康为基础,幸福教育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和谐。和谐直接地就是一个人保持平和的生命姿态,能够做到不生气。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总是处于波涛汹涌的痛苦状态,当然就失去了和谐。一个和谐的人,在学校里是一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一个好公民,在自然之中他是动植物的好邻居、好伙伴。这就是身心的和谐、生命的和谐。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走向和谐。我们可以看到江华的教育,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来促进孩子的交往,无非就是为了践行和谐的主题,因此,和谐就是通过活动与交往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之道。这是我送给大家的第二句话:一定要和谐。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带给人行动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加大孩子学习的力度,扩大孩子知识的视野,培养孩子学习和兴趣。所以,


第三个幸福教育的关键词就是充实。

不要让你的孩子每天无所事事地玩游戏,要让他感受到适合孩子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一切值得孩子学习、可以激励孩子心智的事物,带给孩子生命的好奇和惊奇,激发孩子去追寻更高的事物,这就是充实。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足够的健康、和谐的基础之后,你就要让孩子有所提高,即所谓的“跳起来摘桃子”,要让他不断地去超越自己的生命。充实有三种基本的方式。第一,同类事物的充实,或者叫做同质性的充实。譬如,让孩子们学了一首唐诗,接着再学两首三首,这就叫做同类事物的充实。即让孩子们在他已有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地从相近的事物中去引导和扩展自我。第二,异质事物的充实。譬如,这个孩子对于中国的诗歌已经学的不错了,那就要多引导他学习西方的诗歌,便于他接触不同的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有开阔的视野,要多接触不同质地、不同类型的事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讲一个习题,也是遵循从同类拓展再到异质拓展的规律。第三,不同层次的充实,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螺旋上升的发展。以同质性的扩展作为开始,然后再到异质性的拓展,最后发展为螺旋的上升,这样的充实,不仅让孩子有了内涵的充实,也提升了学习的高度,深化了学习的质量。充实的基本方式也构成我们达成幸福的基本序列。我们怎样成为更幸福的教师呢?首先也是从同质性的学习开始,如果我是学语文教学的,那就要拓展语文教学理论;然后是异质性的学习,即涉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理论来获得语文教学的启示;最后,我仅了解教学理论还不够,还应该要有更高层次的思维,比方说,学习一些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帮助我们的思考则从“如何来教学”上升为“为何而教学”,这就是思维层次的提升,进而达到生命的超越。这就是我要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尽力去充实。

我们怀抱着千万要健康,一定要和谐,尽力去充实的姿态去生活,最终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即

第四个关键词:美好,内心求美好。

美好是一种价值、一种文明、一种心灵的境界。换言之,美好就是我们通过文化的浸润,获得内心的价值,最后达到心灵的安宁。我跟大家讲一个很小的故事,有个老人在院子里乘凉,他看到一根骨头在地上,上面有一点肉,还有一些蚂蚁在上面爬。换作平常的他,他一定会一脚把骨头踢开,但他没有那样做。结果第二天再去看看,就发现了一个让他非常惊奇的事情,那就是这块骨头变得非常干净。他突然之间就明白了,这个蚂蚁也有生命!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我们的干净,而妨碍了蚂蚁的生存。当然,这是一个老人感受到的生命的境界。后来,当电视台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就提到了一句话,“美比好好看,好比美好”。这里面有三个词,一个是好看。他把骨头踢走,院子就好看了。那“好看”属于什么?是身体的感官,是最低的层次。第二个是美。那美就不一样了,美不仅仅是好看,美还涉及到一种文化,进入了判断的层面。第三个是好,就是各安其分。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方式来生存着、生活着,各自找到自身在天地人之间的合理位置,这就是好。个体成人就是幸福教育的最高境界,美且好,就是美好。美好的根基是一种文化,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江华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在这里,美好的教育呈现为三个层面:

第一,我们要尽可能的发掘我们地方文化中的美好。当我们昨天在瑶族乡民中一起喝酒、敬酒时,就能感受一种生命的美好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挖掘并发扬地方的文化,要把它传承下来,这就是我们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更确切地说,乡村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守护乡村文化,守护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为孩子们守护生命之根。

第二,将地方的文化上升到民族的文化,并重新理解中华的文化。从1840年以来,虽然中华文化一点点走向衰微,但中国人的心态也是一点点走向智慧,所以,我们今天要完成一种文化的崛起、文化的自信,谈何容易?我们要像细水一样长流,像中药一样滋补生命的精神。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重建孩子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让他们在中华文化里面找到生命的家园,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时,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境,向着人类的优秀文化去开放、去继承、去传播。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文化发展的最好吗?是在开放与融合的盛唐。在我们的学校里,应该既有地方文化,也有中华文化,又有世界文化,才能达成文化的开放性发展。

第三,以丰富的文化带给孩子生命的价值,其价值感的体现就是孩子生命中活泼可见的精、气、神。我们今天的孩子缺什么?在我看来,今天的孩子吃进去的营养足够身体的成长,但他们真正缺少的是精、气、神。在瑶族的孩子们身上,还保留了纯朴的生命气象:热情、活泼、天真和质朴。而我们大城市里的孩子们还有多少这样的生命气质呢?我们让孩子从小就去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与引导,他们便失去了一种开阔的价值熏陶。钱理群先生说,我们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我们是从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是没有觉察到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是帮凶,当我们让孩子每天都处于长期训练的状态时,教他如何打败别人,拔高自己时,他就已经先行地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张敏敏唱出“我们的中国心”时,我们的教育是否能教会孩子一颗真正的“中国心”呢?今天的教育一定要上升到文化价值的生发于引导,而文化的价值最终是要转化为孩子生命中的精、气、神,生命中的饱满与充实,健康与阳光。


因此,江华教育模式,既体现出乡村文化中的幸福教育意蕴,也传达着我们对幸福教育的期待——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回到个体生命气象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一点一点往上走,既不要越过头,也不要颠倒序列:

第一,千万要健康。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基础,任何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所获得的成绩都是不值得的,都是不道德的。第二,一定要和谐。我们的孩子最终是活在世界之中,活在家庭之中,活在社会之中,一定要处理好人和人、人和家庭、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关系的和谐才会使人顺达,这是我们做人的根基。第三,尽力去充实。我们要尽力地提升自我,尽力地发展自我,尽力地超越自我。最后一个,永远求美好。就是我们在整个个体人生发展历程之中,一点点去体验美好,永远地去追求美好,好比美更好,一次来达成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

教育一旦倒过来,就很麻烦。我们今天把学习排在第一位,其实是颠倒教育的顺序,如何让教育回归常态?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地保持着对教育的充分自觉和警惕。


卢志文: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专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专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或加【守望新教育】编辑陈东强:qdc0828 微信。非常勿扰!加微信时需说明个人尊姓大名、单位和身份。)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