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翠莲:什么才是优秀教师的“基因”?——做真学问,用真心育人,教给学生真本事

阮翠莲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成为好教师,要下“真功夫”

一位特级教师的心得:追求3个“真”

作者|阮翠莲 


作者,阮翠莲,首师大二附中校长。


如果想成为优秀教师,就需要具备优秀教师的“基因”。


什么才是优秀教师的“基因”?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得出3点感悟:做真学问,用真心育人,教给学生真本事。


李镇西:追求教育的真境界

高万祥:新教育是返朴归真的真教育——新教育是一盏灯



1
做真学问
我曾经做过5年的中学语文教研员,每与教师们探讨教学问题,总听一些人说“教参上是这样说的……”“老教师们是这样讲的……”
其实,不迷信权威,独立探究和自主思考,做“真学问”,才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专家与老教师的学问和经验,自然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但是我们更应该刨根问底:教参为什么这样说?老教师为什么传授这样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前人的学问和经验有没有需要改进和变革的地方?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养成独立探究和自主思考的习惯,如此,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才是有理有据、有思考价值的。同时,把独立探究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比单纯传授知识要重要得多。
教师承担着不同的学科教学任务,而我们所教学科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这个问题是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明白了学科本质意义是什么,也就找到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或者灯塔。
否则,即使工作再敬业、教学再勤奋,也是方向不明、目标不清的低效劳动,甚至有负面效应。如果一位教师只是考什么教什么,恐怕永远搞不清学科教学的本质,也难以成为优秀教师。
以语文教学为例,同样教授一篇课文,10位教师会有10种不同的教学重点,自然也就有10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10位教师孰优孰劣,判断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看哪位教师把握住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方向明确的教师,即使偶尔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长期下来也会有优异的教学效果。
反之,学科教学方向不明确的教师,即使偶尔有漂亮的课堂教学,长期下来学生依然收获不大。偏离了目标航线的航行也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优秀教师不仅要明白“教什么”,还应知道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做些什么。
优秀教师除了能按照教科书内容教学之外,还应该具备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选择什么材料作为“例子”就显示出教师的能力了。
还是以语文教学为例,让学生读什么,读多少?写什么,写多少?教师的自主性很大。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最能体现教师的学养和功力。
教育是经验和历史的学问——聊一聊教育的那些“老理儿”
陶西平: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2
用真心育人
教师要目中有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育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之人。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仅属于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属于未来。他们不仅属于家庭,属于学校,更重要的是属于社会,属于整个人类世界。
教师期望未来世界有多美好,就应该用全部身心来培育我们面前的学生,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世界。
人生而平等,不管他是谁,是否健康和完美。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首先是尊重和爱。教育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特长,教育必须放眼学生一生的发展,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目中有人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师的一切工作才有意义,教师才能够成为合格的从业者。
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宽容是养育美德的必要过程,信任是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表扬激励是激发学生进取的法宝。教师用真心育人,教师职业才具有伟大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思想单纯而富有激情,但是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往往又是不稳定的,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需要引导和培育。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该成为“多情”的人,工作过程中富有“真情”“热情”“温情”的教师,才能很好地承担起学生情感教育的重任。
真情,指的是教师要发自真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情,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起点。
热情,指的是对学生、对教育工作充满热烈的情感。热情的教师容易温暖学生,能够把迷茫而孤独的青春期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友好的生长环境,热情温暖的教师最适合承担“引路人”的角色。
温情,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温和的态度、温暖的情感。教师的温情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教师需要用包容之心温暖学生的成长之路。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懈怠偷懒,会意气用事,会犯错误,甚至会出现“硬伤”。
而教师就是学生这些“特殊时刻”的引路人。温情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习总书记说:“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师胸中有家国,才能培养胸怀天下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关心国家大事,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共振。
同时引导学生看清,我们处在怎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对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哪些正向或者反向的作用?
教师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眼界要宽,眼光要远。因为我们要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优秀教师必须胸中有家国,自觉把家国大任肩负在身。
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真教育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


3
教真本事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未来社会到底需要现在的学生具备哪些真本事?这些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追问,以保持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究和思考。
交给学生“真本事”,至少应该做到3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智慧、成就学生的远大志向。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的天性,也都有求知欲望。教育要做的是找到触发学生求知欲的最佳触点。教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引领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进步。
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最为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怎样发掘他的天赋,需要教育者的“慧眼”。
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尝试机会,在这些尝试的机会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天赋,在摸准学生禀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不断求知探索的欲望,助力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每个学生越学越聪明。教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死记硬背”“知识填鸭”对启迪智慧有巨大的副作用,如果教师如此教学,学生的智慧会被磨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会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如果紧紧围绕这一明确的目的展开,我们的学生必定会越来越聪明。
培养人才,目的是使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任何一位优秀的社会公民都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并具备奉献社会的品德和能力。正是因为这一目标,教育才具有伟大的社会意义。
因此,自教育的起点开始,就需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和激发学生胸怀家国、服务社会的远大志向。
学生高尚人格的修炼与形成是教育的难点,也是目前基础教育着力不足的方面。教师如果只着力于学生的分数和短期发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教育的真正意义也便丢失,教师的职业意义随即大打折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教师会憧憬未来社会的绚丽美好,努力塑造美好心灵,对眼前的每个学生“工笔细描”。   
作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员“老将”,我虽然已经工作36年了,但对这份事业依然充满热爱。对同行中的后来者,我最想说的就是:成为好教师,要下“真功夫”。
来源:师范生、教师博览、守望新教育。
刘道玉:成才究竟决定于什么?——教育的真功夫是读懂“人”
新教育首先是真教育——警惕新教育的形式主义;新教育不是贴标签,不是赶时髦;新教育实验欲求何真、何以求真、真在哪里?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问题和对策——办知行统一的真教育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