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贝尔文学奖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推迟了一年多,而且没有举行颁奖仪式,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6年11月,隐居在瑞士的罗曼·罗兰收到瑞典文学院的电报,他被确定为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学院迫切希望阁下接受此敬意。学院相信,此项决定必然会为知识界每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们所称道。”

消息传来,法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把这个奖项授予罗曼·罗兰!法国外交部甚至表示,如果将诺贝尔奖给了罗曼·罗兰,法国驻瑞典大使将不出席颁奖仪式。但瑞典人不为所动,文学不与政治挂钩。

法国人如此反应激烈,原来是出于罗曼·罗兰的反战立场。

1914年7月,正在瑞士的罗曼·罗兰得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年中最晴朗的一天,一个美妙的夜晚。群山浮动在浅蓝色薄雾中;月光在湖水上撒开一道金色的波纹。空气十分怡人,夜空中飘来一股藤萝花的芳香。就在这神圣的和平中,在这样温柔的良辰美景中,欧洲各国人民开始互相残杀。”

这年10月,罗曼·罗兰到了日内瓦,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战俘通讯处”,在那里义务工作。这里可以接触到各国参与厮杀的士兵们的信件,这些家信中的内容,才是士兵们最真实的心路历程,才是人类最真实的感情,也是一个作家视为最宝贵的东西。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只表现人,不表现其他。

罗曼·罗兰极度痛苦,在日记中写道:“我痛苦万分,简直想一死了之。生活在这种发狂的人类中,无可奈何地眼看文明崩溃,多么可憎可怕。这场几世纪以来历史上最大的灾祸,这是我们寄托在人类博爱上的最神圣的希望在破灭。”“我发现自己孤独无伴,被排斥在血腥的团体之外。唯有我一个人,拒绝宰割人之子的肉体。”

从1914年9月开始,在一年时间里,罗曼·罗兰发表了十几篇反战文章,结集出版为《超乎混战之上》,主张结束这场没有任何道义的混战,人们应该站在超越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高度,建立和平世界。

罗曼·罗兰立即成为众矢之的。在法国,人们骂他是卖国贼,是叛国者,因为在激战正酣的时刻,一个作家竟把法兰西倾尽国力投入的战争视为罪恶的杀戮;在德国,他被看作最阴险的敌人,披着和平主义外衣,德国人决不能上当。来自各方面的围攻,让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他的日记中写:“彻夜失眠,神经性的发烧,残酷的精神折磨”,“某些时候,我被这类东西压得垂头丧气。……我厌倦人世,犯不着再继续这种令人恶心的毫无意义的生活。死吧……”

就是这时,他收到了瑞典文学院的电报。

罗曼·罗兰对是否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一度犹豫,因为法国人骂他是是犹大,说诺贝尔奖金就是他出卖祖国的报酬。但很快他想通了:一个主张和平的法国人获奖,这是法国的骄傲,绝不是法国的耻辱。他对朋友们说:“这项荣誉并非属于我个人,而是颁给我的祖国的,我正是因此而接受它。同时,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的热爱的各种思想,我将感到无限的欣慰。”

他把全部奖金赠给了法国救济难民的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

1917年6月,罗曼·罗兰才收到诺贝尔奖的证书,获奖评语是:“为了向他的文学著作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理想主义,以及他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同情。以这种爱和同情,他描写了种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在致瑞典文学院的信中,他说:“你们对我30年来所做的工作的重视,使我为我的法国感到骄傲。我要虔诚地将这份荣誉献给她,因为我的理想主义,我对人类和睦的信念,都要归功于她。我只是理性、容忍以及悲悯精神的一个笨拙的诠释者和忠实的仆人。尽管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如此悲惨,然而诸位的决定使我坚信,我们必能获得洞悉未来的智慧及一个和谐的欧洲。”

此后十多年,罗曼·罗兰一直致力于欧洲和平和人类的自由。1933年,德国政府授予他歌德勋章,那时候希特勒已经上台,罗曼·罗兰拒绝接受。他答复德国政府说:“今天在德国发生的一切,如自由的被抛弃、反对党的受迫害、犹太人成为粗暴和卑鄙的压迫对象,凡此种种,都引起全世界的公愤,也激发我个人的义愤。这样的政策,是对人类的犯罪。”

1936年,法国人终于醒悟过来了,他们为罗曼·罗兰70岁诞辰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敬意。长期为祖国所不容的作家,于1938年5月回到了祖国。

但法国人醒悟得太晚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向德国人开出了天价条款,同时却又无力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与德国人和解,更无法阻止法西斯上台,无法遏制德国发展军备。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罗曼·罗兰立即致信法国政府,拥护向德国法西斯宣战。

1940年6月,巴黎陷落,他在整理好的书架上挂上一张字条:罗曼·罗兰的书,请勿乱动。德国人长期监视他的居住,但没有敢向这个闻名于世的作家下毒手。

1944年12月,罗曼·罗兰逝世。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才理解了作家呼吁的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

至于《约翰克里斯朵夫》,不需要多谈。当你想要坚强的时候,你应该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当你内心浮躁的时候,你应该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当你独处一室想要和人对话的时候,你应该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它适合十八岁到九十八岁阅读。

往期:

诺贝尔文学奖和斯大林文学奖,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谁为教师说话?小学老师愤怒跳楼,这学校是什么样的牢笼?

不把他当回事,他啥也不是

起底哈马斯:袭击平民背后,又有哪些真面目?

假如爱因斯坦在今天面对哈马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