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雪峰说文科生就是舔,他道出了钱钟书的围城困境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张雪峰近日在直播中,一位家长问自己的孩子数学很好,但是不想学理科。张雪峰说,你希望将来上大学院校档次低,还是将来从事低档次的行业?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你知道什么叫服务业吗?总结一个字就是“舔”,甲方都是对的,爷我给你笑一个吧,这就是服务业。

我就是学文科的,可是我没什么门户之见。

小张关于甲方乙方的比喻不贴切,他的观点有失偏颇,看法也的确功利,但如果认为他看不起文科,这样的理解就有些简单化了。

张雪峰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自己在朦胧中感觉到、但是说不出来(因为他是理科生),他是道出了钱钟书的“围城困境”。

什么人适合学文科?第一,家里有钱的;第二,能最终读到文科顶尖水平的;第三,在厚黑的世界里能够守护纯粹的。

与此相反,急于赚钱养家的、谈不上喜欢不喜欢而三心二意的、试图拿着文科文凭混社会的,那还是选别的吧。

1

提钱的确俗,我们都在俗人世界,谁也不能免俗,但提钱并不庸俗。

文科生毕业后就业比较难,收入也比较低,这是事实。可如果孩子就喜欢文科,那为啥不学呢?他尽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围城》里,钱钟书一上来就对学科幽了一默,他说在方鸿渐的老家,学生们第一选择是土木工程,可是方鸿渐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他一下子揶揄了三个文科专业。

钱钟书可是正经学文科的,他对自己的专业都敢于做如此大方的“揭露”,我们现在又有什么不能正视的?

如果站在功利的角度、择业的角度、有用与无用的角度,文科处于劣势。因此学文史哲的、学书法绘画的,至少家里没有什么经济负担,有了这一点点脚踏大地的基础,他可以更加自由地向往仰望星空的自由。

美国的《国家人文地理》已经关门了,我国的《杂文选刊》也停办了,国内报刊、电视传媒,有几个日子好过?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2

学文科,就要下决心读到顶尖水平。

这一点包含了三个意思,一是高中语文成绩要好,二是要考入名校学文科,三是小硕学历是必须的。

钱钟书说方鸿渐学不了土木工程,大概说的是自己,因为他上清华的时候数学考了15分,但是国文第一,英文是满分。他天生就是学文科的料。

方鸿渐呢,未婚妻死了,有钱的老丈人供他出国,到了欧洲,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就这样“混”了四年,老爹非要他拿到博士学位,于是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这样的一个方鸿渐回国以后能干什么呢?他不可能一辈子寄居“老丈人”家里,能找到一个三闾大学,已经不错了。

3

方鸿渐果然无用,在奔赴三闾大学路上,他是啥忙也帮不上,还不如小女生孙柔嘉。

然而他又是《围城》世界里唯一一个洞察世情的人,唯一一个在厚黑世界里保持了自我的人。

文史哲相通,它们都是要解决人的精神困境,可以说这是最“高雅”的学科,《围城》却对此给予最无情的嘲讽。

苏文纨,真正的留学博士,最后嫁给了一个狗屁诗人曹元朗,然后两口子做起了走私生意,发国难财。她就这样进入了市侩生活,关键是安之若泰。方鸿渐拼命想逃离的“围城”,苏文纨这个真博士却相当满足这个庸俗世界,她已经如鱼得水,决不肯破城而出的。

再看三闾大学,除了校长高松年是昆虫学家,其他几个主要人物都是文科老师。官僚出身的文学系主任汪处厚,同样“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历史系主任韩学愈,中文教授、训导长李梅亭,又有历史系的陆子潇、顾尔谦,这些人不是深谙厚黑学的骗子,就是搬弄是非的小人,连孙柔嘉这个小女子,都是极有心机,把阴柔之术用到了极致。

钱钟书让世间那些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嘴脸,集中在一群文史哲知识分子身上,不是他专门跟文科过不去,而是有他的深意。

文科的意义,是解决人类的精神危机,然而文科知识分子自己都身在困境之中。

社会吊打了他们,于是最“高雅”的文科,变得最是卑鄙,最终只能沦为“舔”,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无奈。

4

理工科可以埋头鼓捣数字,鼓捣机器,文科生不行,文科生的使命是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干预社会的精神生活。

鲁迅弃医从文,胡适弃农从文,他们走的路更艰难,付出的更多,但是他们成功了,时代需要他们。在那个时代,最先大放异彩的是文科,新文化运动的几位主将,除了这两位,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周作人等等,无一例外全是文科学者。

但是社会有这个特点,它对敢于不服从自己的人给予最严厉的制裁。比如方鸿渐,他在三闾大学待不下去,是因为他还有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操守,于是他只有滚蛋。

当然,这也是他要拼命冲出的“围城”,既然如此,他就只有寂寞和清贫。他可以惊诧苏文纨怎么变得如此庸俗,但苏文纨并不痛苦,痛苦的是他方鸿渐。

今天的时代更是不同了,你学的那些东西,可能谁都改变不了。不信到网上试试,一个文学博士谈莫言,你绝对没有司马南影响大。

甚至你要被社会改变,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硕士,找到的工作岗位,是来回鼓捣一千个字,出个简报,弄个展板,搞点形式主义,一个心中还存有理想的人、一个不想背叛自己专业的人,难道不是跟方鸿渐一样痛苦?难道不是跟鲁迅一样彷徨?!

直到他们被磨平了,他们就跟韩学愈等人一样厚黑了,变得“舔”这个社会了。

能够研究人类的终极命运,这事业多么崇高?那个数学140分的孩子,如果他真的喜欢文科,我支持他。但既然走上了这个专业,千万要记住两个字——坚守。

而且我相信,这个社会仍然需要启蒙,促进社会进步仍然有赖社会科学的繁荣与普及。文科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坚守的人太少了。

往期:

北京日报《别把观众当傻子》,作者是真把编导观众当傻子了

胡适:万山不许一溪奔61,教育是民族能力的试金石

美国这个最土气、最没历史的国家,我们应该如何比较?

苏联一部小说的出版,竟要政治局讨论,拿什么跟诺贝尔奖比?

近现代史上对中国帮助最多的,是美国,这其中有很多故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