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牌统一就是营商环境不好?全民城管,文化的沉沦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4-04-27

文化就是人化,文学就是人学

读到一篇很接地气的文章,作者认为招牌统一就是营商环境不好。

说他接地气,是作者善于把问题具体化:“不管去南方还是北方,都要先看一下这个城市的门店招牌,看是不是被统一了。如果一模一样,那就不建议去了。这样的城市,一般都是营商环境很差,不鼓励创新的。”

这种眼光的确有独到之处,不过我想了想,如今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哪一个城市的招牌不是整齐划一,暮气沉沉,呆若木鸡?

除了一些小县城、小城镇仍然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如今稍大一些的城市的普通街道,经常可以见到统一了招牌,统一了色彩,统一了建筑外立面的风格。

当然,大型繁华商业街,特色文化景区,古老的建筑,这些还没人敢动,如果他们胆子大一些,也不是不敢来一个“野蛮翻新”。把古老的佛像刷上大红袈裟,把古长城铺成水泥路,这些都发生过。

1、城市记忆的消亡。

一条小巷,斑驳的大门,古旧的房屋,灰色的墙头上生长着几百年的夕阳衰草,这样的一段路就是戴望舒《雨巷》中所描述的典型环境,“撑着油纸伞”,也许会“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可是前几年杭州的一处古建筑,被刷了一遍土豪金。走过这样的建筑,大概绝不会有什么“情调”,是否还能剩下“调情”的心情,我估计也够呛。
2、城市管理的错位。

该统一的统一不了,比如路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平坦,但年年翻修,年年不平,也是怪了。

没有必要统一的,却非要整齐划一,这个更怪。

我小区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医院,医院周围,有卖鲜花的、卖寿衣的、卖烧麦的店铺,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三种店铺,刷成了同一个色彩,招牌是完全一样的字体,那字体之凝重,色彩之昏黑,氛围之严肃,分明是在街道外摆了一个灵堂。没几天,那烧麦铺子就被干黄了!

还有一条不宽的街道,旁边的理发店、超市、饭馆,这三种全都刷上了土豪金,跟上面的哪个秋水山庄一样。然后去年突然把所有的建筑全都拆了,这刷墙的钱,是白花了,有谁来管店铺刷墙的成本吗?

街道的风格不是不能统一,而且有必要讲究整体风格的协调,注意是风格,不是千篇一律。

据说下图是奥地利的一个街道,这个小街的招牌,很多年来全都以铁器挑出招牌,麦当劳的LOGO色彩与这个风格完全不同,它那种颜色太鲜明太卡通,但最后也得让步。

这样的街道就叫有文化。
我们今天的街道,往往既不是历史风格,又不是全新的设计,既没有古老的沧桑感,又没有新潮的时代感,看起来倒像是城管队长的喜好,他那种扭曲的审美,规定了鲜花店和寿衣店必须用同一种字体,同一尺寸的招牌。

有一句老话叫“凿孔栽须”,本来没有胡子,偏要搞出关云长的五绺长髯,于是脸上凿出无数的孔,往里栽胡子!

中国古代有一种“无为政治”,这个“无为”经常被诟病,认为还是要“大有作为”“奋发有为”。不过“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乱作为”。没事别瞎折腾,瞎折腾属于凿孔栽须,劳民伤财。

关键是为什么要瞎折腾?因为有好处,没好处他们才不会折腾呢。

3、城市形象的低俗。

有底蕴有内涵的城市是永远耐品的。中国的招牌早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一部分,古典风格的建筑,匾额对联处处体现中国的美。即使是现代的摩天大楼,中国的美感也能通过招牌体现出来。

强行统一的招牌,会让城市一眼被人看穿,看了一个街,另一个街也就不用看了。赤日炎炎,哪里都一样。

老舍《四世同堂》里有个没文化的蓝东阳,这人写的诗是这样的:

死去吧,你!白吃了我的花生米,狗养的!

从衣裳的外面,我看见你的肉,肉感的一大堆灌肠!

他写的没毛病,人都有一大堆肉感的肠,但造物主并没有让这些露在外面。城市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它的没文化的“大肠”。

总有人会给自己找借口,你说应该百花齐放,他就会说好吧,那城市风貌我们不管了!随便占道,随便扔垃圾。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正是粗糙管理的根源。

4、城市文化的沉沦。

我说了三次了,我们今天的文化,不是多元,而是混沌。多元意味着并包,没有包容绝不会有多元;混沌意味着蒙昧,己之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整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推销出来的东西,分明是丑的,不是美的。

我们今天缺的是对美的认知,缺的是脑洞,是设计,是创造。整齐划一绝不会有创造,只能消灭人们心中仅存的那点想象力。

想象力是好东西,但是想象力用歪了,那就糟了糕了。

现在几乎“全民城管”,什么招贴画,什么“禽始皇”,什么红瓶盖,什么“眯眯眼单眼皮”,商家做点事,都能让人忍不住“细思极恐”。他们不是从“美”出发,而是从立场出发,动不动就“细思极恐”。有这种疑神疑鬼的氛围,“整齐划一”的僵硬就有它的土壤。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风格、招牌整齐划一的问题,所以应该更具体地看,深入到某个区,某条小街,才能发现城市的灵魂。

谈营商环境还早,改善了文化环境,才谈得上营商环境。

往期回顾:
左琴科《猴子奇遇记》“抹黑”苏联,这个难以驯服的孙悟空
《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与历史上中国女性的命运
要求老人将自家古宅上交国家,岂止爹味说教,分明最不道德
好文欣赏:余华给莫言投稿《山谷微风》,莫言“妙哉此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