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认为,西安的“城改”变成“竖起来的城中村”?

2017-05-09 雨林 西安城记

了解更多西安请关注  西安城记

前言 | Preface

2017年4月15日,面对西安城记的提问,省委书记这样说:西安,到了花钱买绿地的时候。(参见《关于“大西安”规划和教育问题,省委书记都讲了些什么》)


毫不客气的说,为改造而改造的“西安城改”,规划损害了西安,留下根本无法回旋的余地——这,就是西安“中心塌陷”的根本原因。因为“脏乱差”需要改造的城中村,但是改造之后呢?继《“西安城改”十年:暴风骤雨般带来的改变》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西安城改!


西安城市核心区其实并不大

所以就异常拥挤和拥堵



西安核心城区,是西安的“门户”,所有人对西安的第一观感。当然,局部地区也是西安“口碑”最差的地方。


对于很多常住西安的人来说,有两个西安:一个是以高新、曲江和经开等为代表“新西安”;一个是“拥堵+拥挤+臃肿”的老西安。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白菜心”的西安城区,在几十年来各种“叠加”的改造下,面貌变得有些狰狞。


一个界面美好的城市,除给游客的独特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本地人的生活体验:一是城市硬件,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二是城市管理,软性服务推动城市进步。


抛开由历史、地域和文化带来城市管理的差异,城记君重点要说的就是城三区的规划,由于面积过小,发展皆受到瓶颈。在此背景下,早年各区功能重叠,易形成恶性竞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碑林、莲湖和新城,各自打造一条所谓的“西部(西北)第一金街”。


那么,关于西安城三区的情况,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图表1:西安城三区概况

  • 碑林区,面积23km²,人口63万,人口密度2.7万/km²

  • 新城区,面积31km²,人口64万,人口密度2万/km²

  • 莲湖区,面积38km²,人口64万,人口密度1.7万/km²

早在2011年,碑林区人口密度就排名全国前十。西安,常住人口855.29万,人口密度约846人/km²,排名全国第23位。城三区,占西安约1%面积,却容纳了总人口的25%。


这十多年来,即使西安诞生了“四区一港两基地”,然而却一直无法有效的疏散城中心人口。究其原因,就在于各区域之间无法形成合力。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经济上,是西北五省的经济龙头。所有人来到西安的第一站,就是新城区的火车站碑林区的永宁门和莲湖区的回民街。西安长久以来城市治理环境,不尽如人意这是众所周知,更匡仑对标相对更高人口密度的东京和上海核心区?


所以,在现实下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既是西安的美名所在,又是“恶名”的发源地。


“越改越拥挤”的西安现实

结果已无从改变



很多来西安的人,都惊讶西安城区的高密度。更有专业人士称,无序的规划“毁”了西安。


围着城墙打转转的“城墙思维”,让古都风貌不存(参见《从“都城”到“县城”:西安古都,近二十年怎么一步一步消失的?》)。暴风骤雨的城改,更是雪上加霜。这个不难理解,粗放型发展时代,土地财政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对于城三区来说,土地资源异常稀缺,只能向城中村“要地”。


不可否认,城市的现代化让“城改”势在必行。但低水平的规划、低品质的开发和政策制定的乱象……这些,成了“城改”无法回避的“原罪”!


糟糕的是,由于这三个区域有很大一部分是文物区,尤其是碑林区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许多大学园区。这样,本来就稀缺的土地,就被进一步挤压到了后期的规划上。结果,因为规划的放宽,更加的拥挤不堪和密不透风。


图2,碑林区城中村改造名录


就以碑林区为例,如果对标北京、南京等古都,它应该成为西安城区最有文化感、最有内涵和最多“林荫大道”的城区。


这不仅因为它位居中心区,更是因为辖区内无法比拟的优势:包括城墙、碑林、小雁塔、关中书院等文物区;有包括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个百年学府;有兴庆公园、友谊路林荫大道等自然资源。


狂飙“城改”,让城市满荷载运行。截止2013年,碑林区城改总开发面积近800万平米。近八万户,多容纳三十多万人。而在1990年,碑林区总人口是五十万人。


图表3:碑林区典型城改前后对比

原村名:草场坡村。占地79.42亩,821户,人口1875人

改造名:长安大街三号。建筑面积:46万平米;容积率:6.93,总户数:4711,预计居住人数13000人。


原村名:黄雁村。占地70余亩,910户,人口2700人。

改造名:华豪丽晶。建筑面积:34万平米,容积率:5.80,总户数:2800,预计居住人数9000,


原村名:西何家村。占地117余亩,848户,人口2550余人

改造名:凯旋城。建筑面积433810平米,容积率5.55 ,总户数3205户,居住人口约11000人。


2005年,西安提出“皇城复兴计划”:与“古城”保持一定的间隔,集中建设“新城”,以承接从“古城”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根据规划,若干年后,老城区内人口密度将大幅下降,取缔部分高层建筑


这个,可以说是伟大的“理念”,遭遇到“冰与火”的现实。碑林区城改可看出,中心区人口密度,不降反增城市建筑,反而变得更加臃肿。西安主城区现状,十年前已埋下伏笔。


规划不善的结果,就造成了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不足,碑林区屡次上了“黑榜”:城管局长被撤职、“以克论净”的考核位列倒数。区域环境无法为产业升级创造土壤,除了部分地区之外,就可能造成大资本、大创意和大人才的“流向新区域”。


西安那些城市中心的“城改们”

西安城貌被毁的原因之一


 

确实,“西安城改”革新了西安面貌。但在低水平的规划主导下,毫无例外地造成停车位不足、人口密度增加、公共配套不足等问题。


1949年以来,碑林、莲湖和新城就是城区。如今,三区开发的土地只能靠“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这种改造结果,就造成了“两高、两低、两多和两少”——两高:高容积、高密度;两低:低水平、低品质;两多:人口多、商业多;两少:停车位少、绿化面积少。


一般来说,城中村占据了最好的位置。所以,消灭了趴在地上的“城中村”,又盖起无数“竖起来的城中村”,是造成西安中心区“塌陷”的最核心原因。


▲西安南稍门某改造,庞大的建筑体量成为南中轴上最刺眼的建筑。可以说,它撕裂了“永宁门-小雁塔”的天际线。


▲这是太白立交以北的某城改,密不透风的建筑规划,看似城市进入到了现代化,我们的城市是否需要这样的建筑?


▲黄雁村某城改,这是早几年的拍摄。如今这几栋楼体上,密密麻麻缀满了各种霓虹灯。这些,其实就是竖起来的城中村。


▲这是西安南二环上某城改,西安是八百里秦川,不是寸土寸金的香港。西安,真的需要这样“毁容”的建筑。


这么高的容积率、这么“毁容”的建筑,还有一个“隐秘”因素。据规定,城改安置与开发比例原则上应不大于1:2。但由于大多数城改人少地多、拆迁成本大等问题,根据要求开发,企业根本无利可图。所以,西安市大多数城改模式采取虚报人口数量的办法放大安置面积,从而获得足够的开发面积


后来,该政策又进行了部分调整,“影子”面积需交纳土地出让金成为正式商品房。但是,无论如何,城改的高容积,“影子面积”是罪魁祸首之一。


再加上因为手续、安置、质量差等因素,“城改”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有律师曾说:自2008年以来,城改维权案件直线上升。在政府留言板上,关于城改证件、回迁和质量等问题,始终都是焦点。


所以,在城中村未改造之前,很多人抱怨西安“大县城”;当城改完成,又造成“西安中心区塌陷”。可以说,前有改造“毁掉”古都,今有城改“毁容”主城。


请你看看,西安城市的天际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601iwgz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反复再提一句话,“宁可规划等发展,也不要发展等规划”。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着不慎,一城皆输。所以,我们建议异地安置或者其它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方式。


除此之外,西安城三区划分较为琐碎,我们认为该大整合了:2010年,北京“四合二”,诞生了新东城区、西城区;2015年,上海静安区和闸北区合并。这样,可重新资源整合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管理重复等问题。


文=雨林

©版权声明:本文授权西安城记独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与西安城记一起,见证2017年

专题❶:省委书记破题西咸,废除表面“西咸一体化”

专题❷他在大西安划了一条线,决心做成世界级

专题西安的南方书记:“南方思维”带来的改变

专题别了,“西北王”!西安“向东看”时代到来

专题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影响未来五十年

专题❻:西成开通,城际开工……2017交通大变样

专题❼:2017年是“大西安元年”,改变西安的大事

专题❽:地铁“九线共建”,2017年西安大建设时代

专题❾:西安书记新身份:河长!他们认了哪条河

专题❿:再见,西安“断头路“:2-3年打通五十余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