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雨越下越多吗?堪称“北方第一”,西安在发生什么?
很多西安人,已习惯越来越多的雨。但在降雨量上,却罕见存在“多方打架”现象。
按常规但“偏颇”的口径,西安是“干旱城市”。实际上,2011-2020年西安平均降雨量堪称北方第一。种种迹象显示,西安半只脚已踏入“湿润地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期。
在呼吁“重估西安人口”,我们必须“重估西安降雨量”。在新一轮规划启动之时,因口径带来的误判,会极大影响决策。
关于西安降雨量,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个事实:
外界(包括国际和国内)认定西安的降雨量数据,来自渭河北岸、代号“57131泾河”观测点。作为关中平原唯一一座“国际交换站”,它成为公开可查询的西安数据来源。
所以,它既代表“西安城区”降雨量,又代表西安降雨量。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它与现实偏差极大。此外,陕西省和西安市数据也在“打架”。
陕西省2019年各地降水量◎来源/陕西水资源公报
西安市2019年各地降水量◎来源/西安水资源公报
以2019年为例,《陕西省水资源公报》的西安降雨量,比《西安市水资源公报》高出200毫米。在“57131泾河”里,又“消失”了100多毫米。
在诸多专业气候论坛上,
西安的“57131泾河”有个名词:
“雨洞”——来自“黑洞”,
因为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安,
偏偏这里降雨量最少。
事实上,数千年以来
渭河北岸降雨量,远低于渭河南部。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就位于渭河北的泾河片区。
但是,西安90%以上面积在渭河以南,诸如长安、鄠邑、蓝田和周至等地,又占了整个西安70%的面积。
基于此,我们查看了近些年陕西省、西安水资源公报和西安统计年鉴,重点统计2011-2020年十年数据,对比“57131泾河”,三者差异极大!
备注①:泾河站是国际交换站,数据公开透明,一直都是西安的代表。备注②:西安和陕西水资源公报一般在次年下半年发布,2020年数据根据经验判断得出.
所以,这事很奇葩:用10%代替90%!好比把比尔·盖茨财富摊平,来计算“人均收入”。
实际上,“57131泾河”只能代表渭河北岸:高陵、阎良和临潼渭北区,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
所以,代号“57131泾河”
不能代表“西安城区”,更遑论“西安”
《2019年西安统计年鉴》中
“城六区”中的灞桥首次独立统计
数据显示,其2019年降雨量
比“57131泾河”高出多达165毫米
因“统计口径”带来“错估”,问题更为严重。
比如规划部门要做整体规划,需要人口数据。那么,它来自于哪里?只能是相关部门提供的“标准口径”。但事实证明,“七普”显示多个城市这些数据存在极大的误判。
若按照这个数据,必将影响交通、教育和市政等布局,连环问题不可避免。同样,“因水定城”时代也是如此。
那么,西安降雨量在全国到底是什么地位?
对此,「城记智库」以“陕西省、西安市和泾河站”三者数据为基底,以2011-2020这十年为一阶段,进行全国南北方省城降雨量对比。我们会发现,西安正发生新的变化。
可以看到,尽管2020年省市水资源公报未发布。但是,2020西安降雨量堪比2011年,故按照900毫米计算。
首先,西安降雨量北方省城第一:若按“57131泾河”数据,西安降雨量一般。但是,无论按西安市还是陕西省口径,已基本是北方最高值。
其次,西安“半只脚”迈入湿润地区:西安气候,正在变化(干旱地区<年200毫米,半干旱地区200-400毫米,半湿润地区为400-800mm,湿润地区>800毫米)。
那么,西安的建筑规范、园林绿化、蓄水留水、市政管网等,做好应对了吗?
同时,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根据2020年“七普”人口统计,中国所有重要城市都面临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所以,在南北水资源绝对不平衡以及发展绝对需求下,“南水北调”这一战略工程至此诞生。即使如此,受惠“南水北调”的京津郑三城人均水资源,也只有150立方米左右。
未来城市发展,要有充足的水资源基底(包括“引水工程”)。同时,要形成“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的平衡、节约和循环使用。
降雨量,水资源重要来源之一。
年均700-800毫米,相当什么概念?
代表降雨量达81.17亿立方米。
如果按照“57131泾河”数据
外界对西安的统计中,每年少统计降雨量
将达10-15亿立方米!
如今城市发展,讲究“以水定城、以水定地”。错估降雨量,就是错估水资源,会影响对城市规划、人口导入和产业发展的决策。
届时,若“引汉济渭”工程完工,西安人口即使达1800-2000万,人均水资源也在千万人口城市前列。而且,西安降雨量如果仍在稳定增加,这将是“数以十亿立方米”的变量。
西安雨是否越下越多,生活感受已经证言。
比如一旦连续降雨,西安人会在夏天“乱穿衣”,雨伞成为很多人的常备。许多到访西安的游客,也表示“西安不像干燥干旱的北方”。
那么,大家记得堪称最凉快的2020年夏天吗?
“晚上睡觉盖被子”,是当时西安人生活常态。数据也显示,7月10-26日平均气温23.3℃,较常年偏低3.6℃,1961年以来最低。期间无35℃以上高温。这其中,伴随着持续不断的降雨。
但是,这雨如“南方”的西安,
在“57131泾河”的统计口径中,
才只有区区的651毫米
这个“最凉快”夏天,
这个口径下降雨量居然北方靠后。
感官与统计口径,
为何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我们摘取西安市气象局的《2020年西安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20年西安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6月全市月平均降水量148.4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年份。周至国家级气象站日最大降水量80.2毫米,突破6月历史极值。
2、7月10-25日,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偏多年。其中,主城区出现短时暴雨,最大降水量在汉城湖公园83.3毫米。城区多个区域共40余处路段,出现严重内涝。
3、8月3日周至出现暴雨,日最大降水量53.4毫米。区域站出现暴雨日6天29站次,最大日降水量为阎良北屯111.3毫米。短时强降雨,导致我市5个区县等遭受洪涝灾害。
4、区域性连阴雨频繁,最长达16天。2020年共出现区域性连阴雨7次,降水持续日数6-16天,过程最大降水量140毫米(6月12-17日)。
5、11月20-24日,我市出现秋冬季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寒潮和雨雪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5.0-32.3毫米。
那么,你相信2020年西安降雨才651毫米?即使按照这个口径,“华西秋雨”时期西安以外的降雨量,也接近50%。
“57131泾河”观测点,必须要重新选址!西安和陕西,需要更为真实的数据。否则,国内外各机构、决策部门和学术单位分析以失实数据为基,必将得出错误结论!
当陕西省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45%,当充沛雨水跨过秦岭……西安“类南方天气”,已成大概率。
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下,西安要为自己“正名”——它,正重回曾经的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
在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在西安已跻身“超级城市”之际……我们希望,西安制定一个更为远景的规划。要知道,周秦汉唐千年历史就在脚下。对西安而言,这也是千年大计。
「城记」聂海峰人口系列专题
「城记」聂海峰水资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