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的雨越下越多?兼看降水量统计背后的“一城两制”

雨林 西安城记 2024-04-13


了解更多请关注 西安城记

发现身边这座城


 前言 | Preface

根据目前情况,想要在“华西秋雨”时节“拨云见日”,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


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的话题,央媒频发报道、中科院发声说明以及中国气象局进行相关答问。但是,307.9万平方公里的西北五省疆域极其宽广。我们,更聚焦从西安和陕西层面,来看这场气候下的陕地之变。


那么,受“大环境”和“小环境”影响的西安,这个缺水城市该如何面对未来变化?


大环境 | 权威发声下的变暖湿


就在央媒集中报道《真正的大事:干旱寒冷的西北正在变暖变湿》之后,中科院也以《我国西北变“暖湿”了没》进行回应。


实际上,中科院权威性极强。早在2002、2003年,西北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型的研究,由当时中科施雅风院士和沈永平研究员等提出。施雅风,中国冰川学奠基人,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他们的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西北部分地区降水增加;2、冰川融水径流增加;3、部分湖面上升面积增大;4、部分河流洪水增加;5、沙尘暴减少;6、部分区域植被地貌变绿。


黄土高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绿◎NEWS


“中科院之声”记录当时情况:“尽管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西北变‘暖湿’的想法还是让很多人异常兴奋,并给中央写建议,认为应该趁着西北气候好转,进一步加快开发的步伐和力度。”


后来,中央把此建议交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就此征询叶笃正院士的意见,叶先生和其他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讨论,并对这个地区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结论是:尽管近20年这个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但其增加绝对值并不大,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发生质的变化。这个认识后来基本就成了业内共识。


也就是说,西北是在变暖变湿,但不代表西北会真正变得像南方那样湿润。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时间点:2000年以后。当时的讨论,也在此时。


西北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西风带◎中科院


对此,中科院用了一个比方来说明:


“暖湿化”核心是“化”,代表在某一个时间段趋势,并非可以达到“暖湿”。A干旱和B湿润,从A向B的方向迈出几步,并不表明一定可以到达B点,一方面距离尚远,另一方面变化可能会有反复。


中科院同时指出: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有多个影响因子,例如,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已经有20年,人为保护作用是很多地方变绿的主要原因。另外,部分植被的恢复来源于治理工程的效果。全球变暖带来冰雪消融加剧,部分水资源的增加,并不是来自于降水和环境的改善,而是冰冻圈衰退的结果。


显然,如果说“更西北”地区水资源增加,“是冰冻圈衰退的结果”。显然,西安及陕西水量增加就与其没有直接关系。


部分网友的留言反映西北气候变化◎NEWS


由于“更西北”的戈壁、沙漠等带来蒸发量极大,中科院还提出:由于降水与潜在蒸发差了一个数量级,只要降水量还远远小于潜在蒸发量,任何降水的增加只是意味着极端干旱状况的些许缓解,并不能说明西北变得“暖湿”起来


但是,作为权威的研究机构,“暖湿化”标准值是多少,中科院给出一个参照值:


“西北地区干湿状况要发生质的变化,年降水量需要达到至少500mm以上!”对于“更西北”的甘疆等地来说,这难度尚大。但对于西安和陕西来说,这实际上已经常态化


西安城 | “一城两制”下的降水量



根据官方数据,西安连续十年平均降水量在558毫米。单纸面数据,在北方中等偏上。然而,近些年大家直接感受,降雨量远不止如此。


因为降水量统计方面,西安存在“一城两制”。


2019年4月22日《三秦都市报》报道:“据西安市水务局局长介绍,目前西安市多年平均降雨量740.4毫米。”但是经我们核对发现,该数值与省市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有150-200mm的偏差。


2017年降水数据统计中就西安被拆分
◎来源/西安市统计局


因为,省市两级统计下的数据,不包括临潼、长安、高陵、鄠邑、蓝田和周至。当时,我们在《西安,到底有多少人》中对人口数据有质疑,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被“绿肺”秦岭所横贯的长安、蓝田、周至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5.25%、51.8%、67%。仅在2017年,三地降水量就达939.7mm、826.8mm和792.8mm。若纳入以上区域,整个西安降水量应该在737.2mm——这个数据在北方主要城市排名前列。


由于统计口径,国内专业论坛上收录西安的降水量,目前为554mm。它的来源,也依旧只是“一城两制”下的数据。


“西安水源地”之一的石砭峪水库◎摄影/城记影像


有读者留言表示,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西安就是如此。没错,长安大学《西安地区近50年降水量统计分析》,分析1951-2000年结论是:


50年代,降水偏多;60-70年代初基本正常;70年代末偏少;80年代初降水偏多,80年代末基本正常;90年代降水持续偏少。”长安大学另一份《1970-2013年降水量研究》中指出:“1993-2004年显著减少,其中1997年最小值仅347mm。”梳理西安历史可知,90年代也恰洽是西安水荒最严重时期。


这也契合了施雅风院士的观察时间点(侧重“更西北地区”)——从2002年开始,西北降水量有了显著增加。这个时间点上,西安也不例外。


十年来西安降水量(不含临潼/长安/高陵/鄠邑/蓝田/周至)
◎制图/城记智库


数据是指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西安曾多次发生内涝,除极端气候因素外,城市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扩张是主要因素。但是,气候的变化将会影响城市的基建标准。


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改善带来人口再度集中,产业将决定城市发展前景。过去,西安因为缺水而难以发展工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天西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用水问题的逐步解决,对于降水量的统计,不应该还局限在小小的主城区范围中。


那么,西安从2000年以后降水量重回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除了有整个西北“暖湿化”趋势的“大环境”外,还有陕西省南北的“小环境”。


小环境 | 西安南北方向的变化


从中科院研究中,从“大环境”上还不能得出西北一定会变暖变湿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在森林覆盖率这一“小环境”上,陕西走在了全国前列。

1949年,陕西森林覆盖率为13.3%。从1979年以来,陕西森林面积由447.1万公顷,增加到如今88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1.7%提升到43.06%。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二十余年来陕西北部的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这也是西安沙尘暴日渐减少,降水量也日渐增加的年份。

2000-2017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NEWS


在《西安的沙尘暴,从哪里来》一文中,大家可以清楚知道中国沙尘的来源和范围。毛乌素沙漠所在的榆林地区,多年来风沙肆虐、土地贫瘠。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生态治理在这里展开。

目前,榆林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二十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相信各位,都已或多或少看过毛乌素沙漠快要被消灭的新闻。这其中,多少治沙人一辈子坚守在沙漠里的故事,令人慨叹不已。

治沙,是世界性难题,陕北付出更多。这几十年期间,“引水拉沙”“网格治沙”“障蔽固沙”“天空一体飞播造林”“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等治沙技术,在全国沙区推广使用。

读者在陕北地区的直观感受◎来源/西安城记


根据陕西省林业局的数据,随着生态工程的持续实施,陕西全省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半固定。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数据:

截止2018年,陕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4033.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861.5万亩,全国第一;荒山造林1932.7万亩,封山育林239.5万亩。梳理时间是在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

研究显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

通过对过去4000年来中国森林与降水变化的分析发现,森林影响降水的程度,大体上为森林厚度每增加或减少1mm,则影响降水增加或减少37mm。即相当于每增加92.2亿m³的森林蓄积量,则降水量增加3537亿m³ ,这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黄河年入海径流量的6.1倍。

十年来陕西各地区降水量数据◎制图/城记智库


秦岭和被绿化的陕北之间的关中◎图/星球研究所

所以,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属于干旱地区的陕北,其近十年来的降水量已突破中科院所“质变”的标准。延安和榆林,已甚至多次突破500毫米。

在关中地区,宝鸡、铜川的降水量则显得更为突出,多次跃上600mm、700mm和800mm水平。至于西安的情况,相信各位从感官和体验上都有所了解。因为“一城两制”的统计方式,其数据并非可参照数值,我们暂时就不进行注明。

再反过来看,从蓝田、长安和周至等更靠近秦岭的地区降水来来看,已不亚于陕南的安康和汉中。那么,地处“南方”降水量的秦岭一线和达到湿润化的陕北之间的关中,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当然,我们在《西安的“水源”是如何建起来?亲历者这样来说》已有说明:西安依旧是一个“结构性缺水”的城市。但是,在新气候变化和陕西的“南水北调”——《这个“世纪工程”,将给西安带来什么根本性改变》背景下,西安应该重新定位和思考这一变化。


城记关于降雨的专题:

▶西安要连下半月的雨?西安的雨,为何越来越多

有个事实:多雨的西安,可能进入“类南方时代”

央媒密集报道的大事:它对西安,好事还是坏事


城记关于环境的专题:

法桐:致友谊路上的法国梧桐:但愿此一别,非永别

种树:西安为何这么晒?我们认为,这些年没种对树

前人:这位南方市长将生命献给西安,他如何改变城

文=雨林

©版权声明:作者授权刊登,部分内容有相应调整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一城千年春秋过,江湖夜雨十年灯
▶专题❶:政策解读
这几十年来,西城为何一直都“城运不济”
王永康“经济遗产”:这两年,西安发生什么
“后王永康时代”的西安经济:浙商何去何从
▶专题❷:发展建言
西安地铁站首次更名:独家,背后更有深意
写给西安“一把手谈规划”:我们有这些建议
再谈“秦岭保卫战”:如何来拯救“伤疤”乡村
▶专题❸:区域解读
一把手力争为大西安新设之区,已正式获批
高新南拓战略:城市重心,至少南移六公里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出炉:我们为你划出重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