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人收银“1元午餐”, 千人排队, 收入不少反增, 甚有吃饭不收钱的“傻餐厅”,这些背后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出门旅游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山区或是人烟稀少的景点,没有饭店,甚至连便利商店也没有。景点路途遥远,通常有好几小时车程。


饿了,只能吃点包里带的零食充充饥,冷天,连口热水也喝不上,游客们千里迢迢的来,大饱了眼福,却饿空了胃。



要么,景区坐地起价,把食物卖到5倍、10倍的价钱。这甚至成了旅游点的常态,可能用着廉价的原材料,不好吃的味道,却卖着最贵的价钱。这也让不少游客抱怨纷纷。


但好在,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善良总归是人的本性。


国庆节期间,5A级景区,河南老君山推出,无人值守,一元午餐。一碗热腾腾的当地特色汤面配馒头等。



收费处无人值守,全凭自觉,收款箱大口敞开,自助找钱,就算不给钱,直接领饭也无人知晓。



虽不豪华,但很暖心。一元钱明摆着景区不但没赚钱,反而是要亏钱的。


但景区表示,没关系!


老君山山高林密,气候多变,游客千里迢迢来一趟我们这,在山上用餐不便,吃面包就冷水很是心疼,就想着让大家吃些热乎的。



如此暖心之举,引来上千游客大排长龙。大家肯定在想,人这么多,免不了鱼龙混杂,景区这回要亏大了吧!?



让人没想到的是,经过盘点,当日共提供了1200份午餐收回1275元。多出的这75元,不仅代表的是景区的良心,更有着游客们的善意。



不少人在用餐完毕后,觉得好吃,不愿让做饭的赔钱。又回到收款箱再次投钱。


游客贾先生,吃完面感觉一元太值得了,将心比心,拿出自己的诚意再投5块钱。


老君山的“一元午餐”,去年国庆假期就已经有了。



去年,善良的旅客也不在少数,现场有的游客表示自己投的不是1元钱,而是投了5元。更有3个人的游客却投了20元。


当你对别人善良的时候,别人体会道了这种美好,他们也会将心比心。




芬 陀 利 华



然而几乎没有人知道,在深圳罗湖鹤围村,有这样一家素食餐厅。2年来,它提供了将近180000份免费午餐,无论你是谁,只要来了就有饭吃。


免费、素食、互助是“芬陀利华”餐厅最醒目的标签,这里会固定给食客提供免费午餐,尽管没有肉,但每天都可以吃到不重样的四菜一汤,白饭任装,只要来用餐绝对管饱!但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浪费粮食。



“你吃饭,我买单”


十一点半,位于罗湖鹤围村的这家爱心餐厅里,早已座无虚席,虽然屋里挤得满满当当,但排队打菜的队伍却整齐安静,十分有秩序。


爱心餐厅开在鹤围村内一户居民家四层小楼底层的餐馆,干净整洁的桌椅,装设简单,窗明几净,16张四人座的餐桌整齐排开,可容64人左右的用餐空间,餐台上放置着餐具和食物。


食客们打了饭找空位坐,吃好了就放到回收处。如果你剩了饭菜,整理餐具的义工就会轻轻提醒你,“粒粒皆辛苦,请别浪费。”



开饭时间是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只要在这个时间段内,任何人都可以来免费用餐。清炒白菜、蒸南瓜、胡萝卜烧土豆、花生莲子红枣汤……营养均衡的素食搭配热腾腾地摆上了餐桌,每天中午,餐馆都要供应数百份免费午餐。


来这儿吃饭的多是一些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他们有的小孩外出打工,有的老伴不在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自己做饭总是要吃好几天才吃得完,有时候干脆就不吃了。

  


问其中一位老奶奶有没有什么喜欢吃的东西,老奶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欲言又止,“我都可以”。


那一刻,心里有点难过。也是,能够有一口热饭吃已经很不容易了,又怎么奢求喜欢呢?

  

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无所顾虑的享受一顿午餐。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比任何美食都要美味。

  

除了独居老人,家境困难的学生、生活有困难的打工仔、环卫工人、流浪者、残疾人都是这里的客人。

  


店员都是大叔大婶,年纪最大的83岁了。早上6点多就过来帮忙,一忙就是七八个小时,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



印象最深的是这位马大婶,今年已经72岁了,却是店里最早到的。店开了多久,她就来了多久,814天了,从未缺席过。


早上六点多一直到下午两三点,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每天要摘300人份的菜,像这样的一大筐豆角,要摘四五筐。


连吃早餐的时间她都舍不得浪费,草草扒几口又继续干活,就为了中午能够准时出餐。


我问马大婶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愣了一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反正闲着也没事干,就过来帮帮忙啦~



还有郑阿姨,家里有两个小孩,大的今年6年级,小的才刚出生没几个月。她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把家里安顿好,给小孩准备了早餐之后就来这儿帮忙。

 

她说这么多人要吃饭,她放不下,只能等这里忙完了再回去照顾她的小朋友。说着还拿出了小朋友的照片给我看,眼睛里藏不住的都是爱意。


爱心餐厅发起人是谁?


井然有序的爱心餐厅,发起人究竟是谁?带着疑问,记者走上餐厅二楼,见到了义工口中的“刘先生”,他正是爱心餐厅的主要出资人、牵头者。


刘先生微笑着介绍,这个爱心餐厅的发起者并非他一个人,而是他来自四面八方的多位朋友。


两年前,刘先生和朋友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理念——传递善心、回馈社会而走到一起。有人出钱,有人出力,还有人把自己名下的房屋免费拿出来做爱心餐厅,经过多番波折,2014年12月30日,爱心餐厅终于对外开放了。


“我只是付出了一点微薄之力,爱心餐厅的良好运营更多在于义工们每天的默默付出。”刘先生介绍,两年来,爱心餐厅从未缺席,甚至在过年的那几天都还对外开放,尤其欢迎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拾荒者和一些没有能力做饭、生活困难的人前去就餐。


义工康小姐在一旁搭腔说,孩子们来吃饭都特别乖,不吵不闹,也会乖乖把饭菜吃干净,空碗主动送到洗碗池,令义工们很感动。


餐厅开支谁来埋单?


刘先生告诉记者,素食餐厅开张后,一直食客如云,平均每天有200多名市民前来就餐,最多时能达到400多人。记者看到,中午餐厅开放的这一个小时里,来往的食客络绎不绝。



按照每天平均提供200份午餐、一人食用2两米饭计算,每天餐馆光吃掉的米就有80来斤,一年就要耗费掉近3万斤大米。这意味着,爱心餐厅光大米的费用,一年就要花费近4万元。再加上水电、菜品等费用,这笔开支由谁来埋单呢?


刘先生介绍,除了爱心人士的捐赠外,很多前来用餐的市民时不时也会奉献爱心:有人捐钱,有人出力,还有人直接捐米面油等。“餐厅每天的大米供应,就由我们一位发起者全包了。”



刘先生认为,免费用餐倡导了爱心互助理念,许多市民用餐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奉献爱心共同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爱心循环往复,免费用餐就会长期坚持下去。


这个每天提供素食午餐的场所,还弘扬国学文化,提倡感恩,恢复传统礼仪,谦和、节俭、互助的理念其乐融融,餐厅成为许多中老年朋友温暖的家。



雨 花 斋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你知道吗?在中国还有一家“傻餐厅”,还真是吃饭不要钱,而且对前来吃饭的人,不设门槛,不分贵贱,不管老幼,一概欢迎。


这不禁令人生出许多疑问:开餐厅不就是要赚钱吗?不赚钱还怎么经营得下去?究竟它是炒作还是真傻?更让人疑惑的是,这家在3年时间里,为70多万人提供免费午餐的店,凭什么到今天都还没有倒闭……?


它,就是雨花斋



雨花斋每天11:00开饭,但早上8点,便已经有很多人,在门前有秩序地排起了长队。


雨花斋还细心地在门口,专门划分开80岁老人的优先等候区,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可以坐得舒适。



门口挂牌很是醒目,上面的内容每天都会更新,四菜一汤,营养均衡,足以填饱你的胃。



是的,无论你是谁,你都可以选择到雨花斋,免费享受美味的素食午餐。


有人还会亲切地跑过来,为你接过重物,帮你收起雨伞,就像一个孩子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所有人吃的都一样,不够,可以加饭,加菜,打包也行。你不用担心忘记带钱,因为全部东西都是免费的。



来这里吃饭的,有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士,有贫苦吃不起饭的农民工,还有无人照料的留守儿童,更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义工们会询问他们喜欢吃什么?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有吃的就够了,吃什么都无所谓。对他们而言,一口热饭,足矣,饭菜虽不是山珍海味,却已温暖人心,食之如饴。


一个小小的餐厅,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为这些需要温暖的人们,送去了爱和关怀!


这里的人们饱餐后,还会聚集在一起聊聊天,互相为彼此的生活加油打气,真的就如同亲密的家人一般。



雨花斋不仅解决了人的温饱,更是在教人向善,来到这里的人们,收获的是一份纯洁的餐食,一份久久回味的温暖,更是一份来自他人的关心,一份体贴入微的幸福,和满载而归的感恩之心。


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更加惜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所以来就餐的人们,都会自觉光盘行动,绝不浪费一粒粮食。


用完餐后,身体尚可的老人们,还会自觉留下来帮助义工们洗碗,尽自己绵薄的力量。



利他就是利己,心无所欲, 必满载而归。


渐渐地,德清、盐城、北京等地,纷纷有志愿者开起了免费素食餐厅,并都取为“雨花斋,短短3年的时间里,“雨花斋”就已经遍布全国10多个城市,为70多万人免费提供了午餐。


雨花斋的每家店之间,并没有组织关系,没有规章制度、没有交易,更没有经济利益,完全是,凭着各地爱心人士的善心自发形成。


几乎所有接触过“雨花斋”的人都说,“雨花斋”是一个大家庭,家人就要互相帮助。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餐厅捐助,一位从事大棚种植的范先生,无偿提供了,盐城“雨花斋”所需的全部青菜。



雨花斋的义工们都来自天南地北,令人意外的是,她们很多,都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甚至是一些残疾人。


而在义工免费服务的初期,还是有很多故意来蹭饭的居民,没关系,来的就是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潜移默化中,曾经的“蹭饭族”有的变成了义工,有的成为爱心捐助者,有的甚至还成了传播传统文化的老师。



11点才派饭,但她们清晨6点就会赶来帮忙,很多义工也有自己的工作,可她们宁可牺牲自己空闲的时间和利益,也要去温暖更多的人。大半天的时间里,从洗菜切菜、打扫准备营业,她们从不求回报,也从不抱怨。


有位大姐说,在这里一年有多了,觉得在工作之外还能帮助其他人,是一件容易非常快乐的事情。有时候,一句谢谢和一个真挚的笑容,就会让她感觉到很满足了。



雨花斋虽然免费,但菜式却毫不含糊,永远是都是用心搭配的。即使当天的米饭供应不足,义工们也会立刻煮面,力求人人吃饱。因为这就是家里啊,怎么能不给家人吃饱饭?


只要你来到雨花斋,只要你心怀感恩与善意,他们回馈给你的,一定是一份同等的感恩与善意。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归属感,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大概就是“家”的力量吧。




这是一个平凡的地方,因为每天都是粗茶淡饭;可它又太不平凡了,因为“食素一日、放生一天”,多少动物免遭了杀戮,多少家人健康了身心。


在社会日渐浮躁的今天,到处充斥着欲望与诱惑,而雨花斋就如同一方净土,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爱。


那些孤寡老人,那些沦落到底层,无家可归的人们是多么孤独绝望,好在,他们还有雨花斋。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总能享用得到热气腾腾的饭菜,享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



一碗最平凡的饭菜,却散发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芒,因为这是善的光芒!




黄 河 慈 善 厨 房

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千里迢迢到中国自掏腰包发食物,怎么想都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长发、戴眼镜、一件印着“黄河慈善厨房”字样的蓝黑色T恤,这是托尼一贯的装扮。每周一、三、五晚上18点30分,他都会出现在西安五星街教堂旁边的简易食堂。


7年来,这个英国人免费请流浪汉喝粥吃包子,他的团队每个月提供的简餐超过2000份。



开始的一段时间,所有人都充满警惕: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有人猜测是间谍刺探军情,甚至有人说他是为八国联军开路!



之后又有好心人来劝他:“流浪汉都是骗子,家里有车有房有钱!”


Tony往往一笑而过,气得人们替他不值:你傻不傻啊你在这里卖车卖房做好事,他们却坐吃山空,值得吗?!



也许在tony看来,没有值得不值得,一切都因为放不下!


放不下那个睡在桥洞底下的老人,放不下那个每次看到他都笑嘻嘻的孩子,放不下那个瘸腿却固执地站起来道谢的男人…



天大地大比不过肚子饿,找他领食物的流浪汉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有人叫他“洋雷锋”



然而随后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相关部门把他给叫过去:姓甚、名谁、从哪儿来?资金来源、目的、背景?


即使比手画脚,连说带演,Tony也没有获得信任,最后一句观察待定让他先走了。



后来一家天主教堂的神父,同意他到教堂附近发放食物。之后的日子有雨、有雪、有雷电,但他每周发两次包子的习惯,从来没有被打破。神父于心不忍,又给他一个房间,用到了现在。



随着慈善厨房的知名度变大,善良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目的不纯的人也开始冒出来。


Tony开始时拒绝一切捐款,只接受食物或者日用品捐助,厨房运营的资金都是他自己掏腰包。



有次来了批人,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营。说好听点是来帮忙,说难听点就是想接管厨房。


但是!他们希望Tony  以后不要插手他们的安排,而且要继续提供资金!多亏Tony将慈善厨房注册在英国,他们最终没有得逞。



之后有人质疑他借机敛财,Tony用自己的钱运营是妇孺皆知,谣言不攻自破,却给他提了个醒。


当慈善厨房接受捐款后,他做了三个账号,分给三个人管理,所有账务公开透明。绝不让一分钱出现在自己的帐上。



有段时间记者一窝蜂涌来采访,两次过后,Tony闭门谢客,远离媒体。


记者跟拍影响到许多志愿者的工作,甚至有人在发放包子的时候,把镜头对准流浪汉狂拍,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流浪汉也有尊严!慈善厨房是他们的家,当你回家吃饭时,一堆人像参观动物一样对着你狂拍,你是什么感受?说到这事时tony情绪有些激动。


慈善厨房的目的不是施舍,Tony坚信中国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多人都是被逼成了流浪汉。



有个男人曾经在工地打工10个月,却没获拿到一分钱。他做了应该做的,却没有对应的报酬,对社会失望的他从此堕落。


Tony会在他每次来领食物时问句:要不要我帮你找个工作?终于有一天,那个男人点头说好



有些人只是受了太大的挫折,需要时间疗伤。而慈善厨房做的就是在他鼓起勇气,重新加入社会时扶上一把,让他得体地回去。



截止2017年止,黄河慈善厨房给流浪者送出155035份食物,6万多人捐赠衣服,110多人坐上轮椅,为农村、儿童、地震奉献的物质数以百万计……



一个英国人,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做了我们很多中国人,连想都没想过的事。



在中国,他遭受过不被理解的挫折,但仍期待幸福,他也曾看到过世间的丑恶,但仍付出善意。这个英国人用自己的善行,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看到:



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这世上一定存在善良,因为善良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阳面!


善良是一棵生机无穷的种子,只要你舍得播种,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甜果。而能用小小的言行,再把善传递给别人,让人感受并且放大,这就是最大的感恩。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相关推文:

谈圆满次第的修行 — — 龙钦心髓四加行教授问答【宗萨钦哲仁波切】

为什么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宗萨仁波切】

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旅行(临终)多作准备【普巴扎西仁波切】

献给怕被议论的你 —— 莫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达真堪布】

修行成功的甚深窍诀【法王如意宝】

“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被最亲密的人伤害了怎么办?

在家的修持者,如何解决世俗与精进的两难【明就仁波切】

花时间与真正心灵的朋友相交【顶果钦哲法王】

接受和善用自己的孤独!【宗萨钦哲仁波切】

你还在用动物的性命换取好看?|我们叫 "皮草" , 她们叫 "妈妈"…

美味鲜香的8道菜,让你爱上素食的味道

当青春不再,皱纹爬上额头、变得丑陋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018最后四个月,给你一份藏地风光时间线

小狗每天去超市偷东西,跟它到家后,眼前的一幕让人看哭了...

真正的道场,击碎你的假修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