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滨、林秀艳 || 如何梳理与提炼教育教学成果?
全文共435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当前,各地教育科研机构和中小学校都在积极推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与申报在数量、质量上都稳步提升,教育科研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教育教学成果的梳理与提炼能够使零散的教育实践经验升华为可借鉴、可推广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是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教育教学成果的梳理与提炼却十分考验研究者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升华能力,也因此被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视为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升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提炼能力,需要明确教育教学成果的价值与内涵,厘清成果提炼的必备要素,同时还应以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关键表征为参照,优化成果表达。
一、跨越困境:明确教育教学成果的内涵与价值
有学者曾对北京市23位某学科骨干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经验描述类、教学设计类成果多,分别占全部成果的43.5%和30.4%;有理论支撑的成果,如借助理论观点解释教学案例,或对教学案例有比较系统的阐释和思考的较少,分别仅占 21.7%和4.3%。笔者在与中小学校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校长、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即实践结果卓有成效,但梳理提炼出的成果却质量不高。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成果的提炼停留在现象描述和事实罗列层面,观点不鲜明,研究要素缺乏;没有理清核心要素的关系结构,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借鉴不到位等。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对于教学成果的内涵、特点和类型尚不明确;二是研究者不知道总结提炼成果应该在哪些地方着力,缺乏提炼成果的基本方法;三是研究者不清楚成果提炼的基本流程;四是研究者的成果表述缺乏逻辑且文字不够精练。
教育教学成果是指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通常涉及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成果可以是学科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其重要特征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提炼教育教学成果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规律性的认知,转化为普适性成果,让更多的人受益。教育教学成果的梳理提炼是一个从问题、过程、方法到答案的严密的论证体系,由若干要素构成,要素之间要具备极高的匹配性和关联性。保证科学规范的同时提高呈现的艺术性是梳理成果的基本要求,也是值得教育实践者、研究者不断探索的最高标准。
二、厘清要点:把握教育教学成果提炼的必备要素
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产生于长期的实践探索之中,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是创造性解决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的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可以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为提炼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时间周期长,过程环节多,经历事项繁杂,所以进行成果梳理提炼的前提是树立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学看教育的大局观和系统观。梳理提炼教育教学成果要把握住问题、过程、创新、转化四大核心要素,问题的聚焦是前提,过程和方法是基础,内容和创新是核心,应用和转化的效果是判断成果总体质量的标准。
1. 聚焦问题,突出针对性
凡是能称得上优秀的经验和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所以梳理提炼教育教学经验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在什么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着什么挑战,或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聚焦有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应实施的干预措施和推进的实践探索。
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的梳理和提炼为例,我们是这样呈现项目研究的背景的。
北京市海淀区的教研员在学校调研时发现,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表现一是考试导向的教学仍然较多,知识本位的教学服务于甄别选拔,学科育人的价值难以体现;表现二是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不同教师教学起落点不同,教学依据是教材内容、考试说明和个人经验。针对海淀区学校多、教师多、差异大等特点,以及学科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课、专家报告等无法满足教师更高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启动了“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分学段、分学科研制学业水平标准,并加强教与学策略的研究和指导。这也是教研创新的具体举措之一。
2. 强调过程,突出发展性
每一项优秀成果都是在实践中经历种种锤炼,在无数次的反思、改进之后形成的。所以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时,对成果的重要阶段或重要事件提纲挈领地表达显得十分重要,包括利用了什么工具,采用了什么方法。
仍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为例,提炼的过程如下。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历经七年、四个轮次的实验与修改,邀请了150余所学校共同参与。项目结合海淀区学生实际情况和所用教材,经过先小学后中学、先三个学科后所有学科、先一个年级后所有年级的推进过程,研制过程中用学业标准指导教学,观察实践反馈,边推进边修订完善。这是一个将国家课程标准具体化的过程,也是明确学生学业水平进阶的过程。
3. 凝练内涵,突出创新性
教育教学成果要经过实践检验、能解决现实问题,让更多人受益,其核心是“有价值”,灵魂是“创新性”。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提炼时要注重内涵挖掘,兼顾理论与实践层面,高度凝练成果的学术价值。内涵的凝练一是要阐释“做出了什么”,二是要聚焦“能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继续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为例。
“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项目,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就是帮助教师明确了教学依据。学业标准基于学科本质,结合学科核心知识,对学科能力水平进行分级描述,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的标准、教的标准和评的标准,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把国家课标创造性地转化成学业标准,是对国家课标的重要补充,也是对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的前瞻性思考和有益探索。
4. 注重转化,突出普适性
“有研究无成果“和”有成果无转化”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科研面临的两大窘境。梳理总结研究经验,提炼出相应成果很重要,而成果是否优秀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看其是否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推广、被借鉴。
例如:海淀区英语小学教研团队开展的“通过绘本阅读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项目,在海淀区北部农村地区的八所实验校开展行动研究后,师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优化表达:聚焦优质教育教学成果的关键表征
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统一,其关键在于少谈做了什么事,多谈基于什么观点和思考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包括经历了几个阶段,效果怎么样。笔者认为,优质教育教学成果的表达有以下几项关键表征:题目精准、结构严谨、言之有物、呈现有法。
1. 题目精准:揭示问题,直达主题
教学成果的题目承载着凸显教学成果核心内容的重要职责,需要被不断地审视和修改。题目要精,简洁醒目,不能太长太啰唆;同时还要准确,不能有歧义和语病,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要能突出成果重点。一个好的标题,外显的是主题,内隐的是问题,甚至能让读者看出成果创新点以及成果的适用领域。可以说一项成果的最终水平与题目高度相关,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课程”“新任教师通识培训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成果,都是围绕成果内容精准制作题目的优秀范例。
2. 结构严谨:搭好框架,注重逻辑
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就是一篇结构严谨、内容扎实、逻辑清晰的好文章,可以根据“问题、过程、内容、效果”四要素,即“针对什么问题,开展了哪些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成果是否解决了问题”进行框架的搭建。同时文章各要素要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内在逻辑要高度一致,互为印证。
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指南”这一成果为例,结构上,首先明确问题,即如何促进新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其次聚焦过程,为促进新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研究实践工作包括转变培训理念、分析培训需求、明确课程要素、设置课程体系与实施策略、评估课程效果等;最后呈现成果,在理论方面,构建“行为导向的教师培训需求与分析模型”“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六要素模型”“新任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在实践探索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培训实践案例,包括对柯氏评估模型的创造性实践与应用、促进学以致用的机制策略、不同学科新任教师的培训案例等。
3. 言之有物:观点新颖,支撑有力
所谓观点新颖,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比观点新颖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即观点背后有“量化数据+定性案例”给予支撑。成果应开宗明义,观点应出现在段首语的位置。
以“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为例,我们是这样呈现其创新点的。
一是引领了新时代教学改革:基于学习科学、学习进阶理论构建教学改进体系,将国家课标与教师课堂进行密切关联,抓住理解国家课标、发展学生学科能力、丰富学习方式等学科育人的关键,使教学由“考试导向”转向“育人导向”,推动新时代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一套信得过、用得好、抓得住的工具......
4. 呈现有法:术语专业,图表发力
提炼是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的过程。成果经提炼后应凝缩为一个或若干个理论术语,具有特定内涵,产生典型效果。比如:提起“情境教学”就会想到李吉林老师,提起“1+x”课程就会想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还有海淀区的“5+M+N”教师研修课程,等等,这些都已经形成品牌成果。此外,若成果内容比较复杂,还可借助图示、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让成果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更清晰、特色更凸显、效果更震撼。例如:“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项目的内容便可通过框架图进行精细描述(见图1)。
图1:“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内容框架图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6期 · 本刊视点
文章原题:如何梳理与提炼教育教学成果?
文章编辑:杨晓梦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社长:柴纯青
总编:孙金鑫
编辑部主任:谢 凡
编辑: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飞 毛 竹
新媒体部主任:杨晓梦
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
广告部主任:邱本春
发行部主管:赵国富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
邮编: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鉴于互联网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应广大作者要求,我刊拟重新采用电子邮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将于2019年7月正式关闭。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格式: 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编辑费,坚决反对抄袭与一稿多投,知情者请向本刊此电话举报:010-82089176。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