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启观察 66 || 五育如何并举
导读
中小学校在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区域间、学校间有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核心理念是顶层设计、融通推进,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系统构建推进策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此后,中小学遂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其间有很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区域间、学校间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单”。指“单兵独进”或者单一推进劳动教育。五育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过去政策文件讲的是前四者,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劳动教育成为热点,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由于此前学校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相关课程与活动安排,不少学校认为,只要再补上“劳动教育”这个短板,就算完成五育并举的任务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打补丁”。
二是“散”。指“割裂推进”,五育分别推进,各有一套人马、一套课程、一套流程,各自为战,五育相互之间融通协作不够。结果既导致学校资源紧缺,也导致学校资源浪费;既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是“浅”。指“表层推进”,就五育谈五育,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手段层面,没有从上位的目标层面即从“培养什么人”的层面推进五育并举。认为课程与活动就是一切,至于为什么设置这些课程与活动,以及效果如何,则思考得不深不透。五育只是手段,学生发展才是目标。离开目标谈手段,手段就是盲目的。
四是“累”。指“疲劳推进”。军令如山,再加上考试评价这个“指挥棒”在后强力督战,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进入高利害性的考试与评价中,考试科目越来越多,评价内容越来越繁,致使学生、教师和家长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所有这些最后都要有时间去做,都要落到师生尤其是学生身上,要想“不累”也很难。
当前,在中小学推进五育并举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核心理念是顶层设计、融通推进,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系统构建推进策略。
第一,从更为上位的教育目标层面对五育并举进行顶层设计。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明确学生要“重点发展”哪些素养。五育作为手段,其目标很清楚,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只提全面发展是不够的,因为全面发展的内容非常宽泛,五育中的任何一育都可以占用大量的时间,而师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师生负担都很重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明确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中,每一个维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德的重点是什么、智的重点是什么?在智育中,记忆能力、考试技能、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哪几个是重点?
五育并举需要有更为上位的思考,即先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21世纪的今天人要具备什么核心素养或者关键能力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作为核心素养的优先选项。目标是统帅过程、手段和活动的。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为全面发展“划了重点”。五育并举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围绕核心素养确定五育的内容范围,这样五育并举就有了明确的、重点突出的目标,就不至于沦为漫无边际的“摊大饼”。当前,五育并举“摊大饼”的现象比较突出,亟待简约化处理。
五育的评价也要体现“核心素养导向”,否则也会导致评价的泛化与滥用。美育受忽视就考美育,体育受忽视就考体育,强调什么就考什么、就评什么,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味,往往治标不治本,还会大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五育并举的关键措施是要在内容上瘦身。要点有二。(1)在纵向上,根据上位的教育目标尤其是核心素养确定五育的内容范围,比如把德育的重点确定为提升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把智育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把体育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健美体魄与合作能力(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和排球尤其有助于培养合作能力),把美育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创新能力(创意)、交流与合作能力(艺术表达),把劳动教育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开展创造性、合作性劳动的能力(充分体现新世纪劳动的特点),并据此确定五育的重点内容。这样,以上位的教育目标向下统率五育的内容,使五育有明确的重点,就可以使得五育内容大大瘦身。(2)在横向上,加强五育的融通与协作,这也是五育内容瘦身的关键之举。五育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融通的。例如:智育中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的学习,不仅包含了知识的学习,也饱含着德育与美育因素;劳动教育更是对于其他四育皆有促进作用。
第三,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多快好省地促进五育并举。五育并举的关键在常态课堂,要点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例如:某学科教师在常态课堂上,其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此为智育;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此为德育;这位教师着装得体,语言优美,举止优雅,让学生如沐春风,此为美育;这位教师对于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此为劳动教育(在劳动态度方面对学生行不言之教)。五育并举的最佳路径可能不是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而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尤其是教师率先垂范的不言之教。
推进五育并举,要用巧劲,不能用力过猛,要给师生留白,要给师生减负。
7期封面人物编后记 | 杨浪浪:永葆好奇,“创造”好玩的教育
张新平 | 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中国共产党对基础教育的百年领导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6期 · 宏启观察
文章编辑:孙金鑫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