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涉农资金遭遇六层盘剥,监管何以层层失守丨光明时评

胡印斌 光明论 2018-08-20

一群环伺于侧围猎的“老饕”们,大摇大摆地绕过了严密的制度藩篱,大块吃肉,举杯同庆,令人痛心。


胡印斌丨媒体评论员


这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群狼撕咬”案例。


据媒体报道,2013年,湖南省花垣县一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审批,项目由中央财政投资1000万元。很快,在项目实施负责人、时任花垣县水利局局长石国兴的帮助下,没有任何资质的商人胡海涛,通过挂靠并组织围标拿到了这个工程,而后,胡海涛又将项目转手,并收取210万元转让费。


然而,这个以套利开头的项目,以更大的套利煞尾。案发后,经湖南省天平司法鉴定所鉴定:该项工程实际完成施工面积为1008.24亩,应付工程款327.2968万元,已付工程款1005.29万元,多支付工程款677.9932万元。也就是说,这个上千万元的涉农项目,有多达68%的项目资金被层层盘剥了。



这一案件剧情复杂,情节离奇,其缠绕往复处,多有悬念,令人称奇——这也能行?然而,不仅能行,而且很行。看似明明行不通、或明显违规违法的操作,居然就那么有惊无险、顺风顺水地完成了。一群环伺于侧围猎的“老饕”们,大摇大摆地绕过了严密的制度藩篱,大块吃肉,举杯同庆,令人痛心。


无良企业、商人的套利行为,固然让人痛恨。比如那个县领导的亲戚胡海涛,仅凭与权力的关系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攫取两成工程款。尽管这样的戏码一度并不鲜见,但当媒体公开报道后,仍让人愤怒。比如那个后来接手的企业,全无半点职业精神,为了赚取超额利润,不惜弄虚作假、上下欺瞒,不仅伪造资料,也将众多公职人员玩弄于股掌之间。很难相信,如果没有利益输送,层层关节怎会轻易放水?


可见,在这一案例中,最大的教训仍在于权力的全方位失灵、失守。据新华社此前披露的消息,该项目资金遭遇到了六层盘剥,高达68%的项目资金落入到了个人腰包,省、州、县多个层级的干部涉案其中,50余人被严厉问责。


从目前的案情披露看,至少有三个大的节点不应该轻易溃败。一个是招投标环节,另一个是验收环节,还有一个则是对项目的实时跟踪。一般而言,只要盯紧了这三个节点,则工程即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无伤大局。然而,人们看到的却是,在招投标环节,当地完全没有遵循严格的制度规定,只是凭几个核心人物的三言两语,就确定了一个千万元项目的归属。没有资质?不要紧,挂靠。担心竞争?不要紧,组织围标。种种荒诞,以一种最上不得台面的方式呈现,让人惊诧。



而在验收环节,就更形同儿戏了。那些“术业有专攻”的验收官员,何以会被一小簇人蒙蔽?很简单,所谓验收,不过是一出两厢情愿的“双簧”罢了。不是验收的官员看不到真实情况,而是他们主动闭上了眼睛。1000亩和4500亩的概念,肉眼就能分辨,能一样吗?新华社报道称“省、州、县多个层级干部涉案其中”,足以说明问题。


此外,根据湖南省此前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对重点项目贴身紧逼,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尽管这一设计的初衷是帮助项目推进,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但如果这一规定能够得到遵循,想必也会在过程管理中发现一些不正常的蛛丝马迹。


为什么建设单位敢如此胆大妄为地对项目进行“收费围标”?为什么施工方、监理方、验收方统统失职?为什么湖南省水利厅组织的项目验收流于形式?说到底,问题表现在政商的层层盘剥,而根源仍在于当地恶劣的政治生态。若想清除类似残忍的“雁过拔毛”行为,必须从根本上净化政治生态,以常态化的治理切实管好各项涉农扶贫项目资金。


在中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随着巨量资金的注入,这一问题愈发显得严峻、迫切。





更多推荐

突击检查海南住房限购六个钱包熄灯洗漱

殡葬改革隐形贫困人口住房限购内黄陶瓷

灌云化工海南建自贸港三维集团无锡外卖

鸿茅药酒“无传销城市”农村酒驾抢人大战

校车拒载人类星球造假红水浇地功利教育

折达公路未成年小妈妈西湖大学咖啡致癌



(文章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