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书里有些文章很年青”

雅众 2019-10-31

以下文章来源于夜眠迟 ,作者克舟



今年是沈从文逝世30周年,一时间沈氏相关传记、书籍出版或再版种类繁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前半生》,张于2014年出版《沈从文的后半生》后,终于把沈的一生合璧量观。张的创作需要水磨功夫,他自己言说写作过程充满痛苦,毕竟沈氏一生沉重,书写人生故事未免沉浸忘我,代传主言,多半还秉承己志,一吐萧索,苦字了得。张氏作传,苦则苦矣,却有材料丰富的轻松,倒是异国前辈金介甫更为不易,克服各种隔膜——异国文化的隔膜,时代的隔膜,文字的隔膜,耐心细致完成了《沈从文传》的写作。


作品评传

金版传记国内出过几版,早已年代久远,有的省去了注释,有的省去了前言、代序诸篇,有的实属盗版未经授权,今由雅众文化编辑整理,改订错误,重新付梓,也是造福一众书迷了。金版传记大体可以说是第一部完成的《沈从文传》。该传的英文名为《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大体脱胎于金介甫的博士论文,创作时间要早于凌宇版《沈从文传》,沈从文在世时,也看过相关译稿,并给予了好评,足见金作扎实,这点来说凌宇版就无此幸运,沈在给凌宇的书信中曾不无指摘,认为凌宇的写作只是串写了一些材料,对传主本人尚存些距离。让人想起沈的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以思索故,张新颖传才是当真的照沈从文思索,但是金传却另有一功,这本传记与其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作品评传,金不厌其烦的分析了沈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洞悉了他每一时期的变化。这种细致、扎实、认真,着实让人惊讶,在70年代末,金能够如此创作,实与美国大学图书馆强大的收藏和索引实力密不可分,沈晚年对一些己出作品早已忘记,却由金介甫在美国找到整理。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拿着一些断章篇什,向垂垂衰翁问询,老人一定说:“那才写的好呐!”,眼里泛出了泪花,沈晚年动辄老泪纵横也是众所周知的了。


作者金介甫和沈从文


同气连枝


金研究沈从文的初衷,旨归并不在文学,是为了通过沈的湘西作品了解中国地方军阀割据历史,怎奈搂草打兔子,对其人却越来越生出敬意,对其创作充满好感和爱悦。金是费正清的学生,费与梁思成夫妇是好友,费也知悉沈从文,不知道金以沈作为突破口的研究过程是否受到了费正清的指引,总之,沈从文从跨入文坛起,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受到了各方朋友的眷顾,到晚年声名破土而出,也很大程度源于知交、故旧、学生的忆念,按武侠小说的路数,金的研究和创作其实也有点同气连枝的意思。这样说可能有抬轿子之嫌,但只要看了传记即明白,金介甫有一番道理说一番话,老实得很,注释足足有几百条,倒是不轻易下结论的。从写法来说摒弃了传奇的可能,并未大加抒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传奇故事极多的一位,无论是走向文坛的姿态,还是恋爱的历程故事,都有渲染铺排的无限可能,但是金偏偏不从这些角度写起,从字里行间分析出沈的思想,沈的蜕变,并且金乐于以现代派眼光审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这些着眼往往是国内学者所不曾有的,沈的乡土倒从未这般新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书注释流利可读,不忍错过,沈的一些陈年往事、知交怨友,在注释中一一呈现钩沉,无论是丁玲还是云南的断桥虹影,金不轻易结论,也不轻易渲染恩情怨念,都为后来方家的研究抻出了线头,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坐标定位

金因了是研究地理历史之故,对于沈从文和时代、地方的史实就梳理的特别认真,湘西的军政老三家、新三家,“无非就那么几个人了”由此概况出中国军阀割据的人员构成现状有大体相似之处,这样的结论出现在一本文学家的传记之中,把对这个作家的剖解放在了更大的着眼点上,充满趣味,远不同于一般传记。张新颖对《边城》的评价:“一个比人大的世界”,书写的是“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好的评论家或者传记作者显然没有视角上的阈限。金介甫70年代去过台湾,那里没有人知道沈从文是谁,或者说他已经完全是过时人物。用沈从文自己的语言则是“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了”,我不知道金介甫在创作时是否会发生怀疑,是否会探寻研究这样人物的意义,或者说他是否心生疑问“我的时间值得吗?”即便是获得了首肯的研究,金作在美国也只卖了500本,这种研究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人生为和有的关系,也就是沈常挂嘴边的“为而不有”。“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一点。那些善于辩论的策士,长于杀人的将帅,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衣着敝旧,神气落拓,面貌平常的中年人。”沈从文的这种姿态被一再称道,无论近道近佛,一例单纯。倒是可以说金氏完全凭借一己之信念摒弃功利化写作,但在另一时,终于发生了作用,他不知道像我这样的读者,十几年前如何买不到纸质书的情况下,在电脑上看完了整本电子书,由异邦人士介绍本国作家,心生了强烈感喟。金介甫版《沈从文传》已经成为沈从文研究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值得我们记忆和学习。与此同时,金也第一次为沈在世界文坛,刻下坐标:“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做出公正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沈从文张兆和全家福


余音之余

沈的晚年,当年的朋友、学生、金介甫这样的研究学者都致力于将沈推向世界文坛的中心,写信向瑞典的几个老头推荐沈从文作为诺奖得主获得者,推荐门槛并不高,但是进入终审名单才难。1987年、1988年沈从文连续进入终审名单。1988年诺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的沈氏译著也在瑞典出版,沈的自然观,沈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和审视与北欧人有相似之处,我们有无数理由相信1988年病榻上的沈从文将完成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后冲击,但时间的故事戛然而止,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在会见庐隐女儿后,心脏病突发去世。马悦然第一时间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得到答复“我们不知道沈从文是谁?”当然大诗人杜甫早就做了答复:“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所有伟大的艺术家的共同命运,他们远离时代的喧嚣,才跨越时间之遥。


1948年夏天,在霁清轩,一个中年人和他的小儿子虎雏动人的讲话。


“爸爸,人家说什么你是中国的托尔斯泰。世界上读书人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知道托尔斯泰,你的名字大家可不知道,我想你不及他。”


“是的,我不如这个人,我因为结了婚,有个好太太,接着你们又来了,接着战争也来了,这十多年我都为生活不曾写什么东西,成绩不太好。比不上。”


“那要赶赶才行,”


“是的,一定要努力。我正商量妈妈,要好好的来写些,写个一、二十本。”


两人又说, 


“这书里有些文章很年青,到你成大人时,它还像很年青!” 

    

“那当然的,当然的。” 


 2018年7月27日凌晨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

[美]金介甫  著 / 符家钦  译

雅众文化 & 新星出版社

联合出版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往期回顾

──────

诗歌和夏天,大概是绝配吧 | 新书上架

可爱、笨拙如同外孙一样的父亲:黑泽明

多维演化中的美国梦:价值分裂与阶层嬗变

破碎的美国梦是否依然值得追求?


主理人:方雨辰

执行编辑:曹沈琛

雅众文化

微博: @雅众文化

豆瓣小站: 雅众文化

长按关注

感谢关注雅众,转载或其他合作请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1002585833@qq.com(小雅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