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10月15日起实施

问津学术 2023-12-27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53号)。《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跟教育小微一起看具体内容——



《办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旨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共同抵制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办法》明确实施机关,划定管辖权限。规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分别对线下、线上校外培训的管辖作出规定。同时,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


《办法》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依据行政处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上位法和规章立法权限,明确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擅自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举办社会性竞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等违法情形及法律责任。


《办法》明确处罚程序,提升执法水平。注重与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的衔接,结合校外培训执法实际,明确立案结案标准、调查职权、听证告知情形、违法所得认定标准等,着力规范校外培训执法行为。


《办法》要求,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要建立执法监督制度,压紧压实执法责任,保障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要求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公开通报机制、统计报告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既强化对处罚过程中滥用、超越职权等违法行为的监督,又督促执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依法严查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一起来看《办法》全文——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第四条 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第五条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责令停止招收学员;


(四)责令停止举办;


(五)吊销许可证件;


(六)限制从业;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章 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

 

第六条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执法过程协作配合、执法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的,县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街道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


第七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具体事项、权限、期限等内容,并应当将委托书向社会公布。


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对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对线下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与机构审批地不一致的,机构审批地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九条 对经审批的线上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机构审批机关管辖;对未经审批进行线上校外培训活动的行政处罚,由违法主体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


违法行为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先行发现线上校外培训违法线索或者收到投诉、举报的,也可以进行管辖,机构审批地或者违法主体所在地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十条 两个以上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对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立案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受移送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一条 上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权直接查处下级部门管辖的校外培训违法案件。


上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将某个下级部门管辖的校外培训违法案件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校外培训违法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主动供述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第十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罚,但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一)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


(三)违法行为已经超过给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限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处罚情形。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处罚。


第十六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被处理后两年内再次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


(二)危害后果严重,造成严重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同时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


(四)伪造、涂改或者转移、销毁证据的;


(五)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


(六)属于中小学在职教师且培训内容为学科类校外培训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三章 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民政或者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一)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


(二)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


(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


第十八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


(二)利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


(三)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


(四)其他未经审批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


第十九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违法校外培训活动的情况存在,仍为其开展校外培训提供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网络平台运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用户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法开展线上校外培训,仍为其提供服务的,适用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校外培训机构超出办学许可范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一)线下培训机构开展线上校外培训的,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培训活动的除外;


(二)线上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校外培训的;


(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


(四)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


(五)其他超出办学许可范围开展培训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一)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阻碍国家教育制度实施的;


(二)培训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三)超前超标开展学科类培训的;


(四)培训时间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的。


校外培训机构有前款第(一)(二)项规定行为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二条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混乱,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一)与中小学联合招生等违反规定招收学员的;


(二)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聘任与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三)校外培训机构收费价格、收费行为、预收费管理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


(四)线上校外培训包含与培训无关的网络游戏内容及链接的;


(五)线上校外培训未按照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留存培训内容、培训数据、直播培训影像的;


(六)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发布广告的;


(七)其他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


校外培训机构有前款第(一)项规定行为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三条 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者参与组织面向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校外培训机构有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行为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决策机构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限制从业处罚。


第二十五条 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及实际控制人、决策机构或者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给予限制从业处罚。

 

第四章 处罚程序和执行

 

第二十六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涉嫌违反校外培训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当事人;


(二)有证据初步证明存在违法事实;


(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四)属于本部门管辖;


(五)在给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限内。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本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二十七条 对于已经立案的案件,经调查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立案条件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撤销立案。


第二十八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制作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等,在调查过程中可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开展违法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调查;


(二)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


(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培训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广告、宣传资料、花名册和其他有关资料;


(四)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九条 拟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意见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一)对自然人处3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万元以上的罚款;


(二)没收10万元以上违法所得;


(三)本办法第五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罚;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应当自告知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提出,由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法制审核的机构按照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组织听证程序。听证结束后,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法作出决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自告知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视为放弃此权利。


第三十二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当事人及时改正并积极消除危害后果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前,应当由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法制审核的机构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


(三)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案件,应当在听证程序结束后进行法制审核。


第三十四条 调查终结,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作出决定。


对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以及其他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作出之前集体讨论决定。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载明有关内容,并加盖本部门印章。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三十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案件结案:


(一)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二)已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三)案件终止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结案的情形。


行政处罚案件材料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规定归档保存。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三十八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执法监督制度。


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九条 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


第四十一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违法行为未依法采取制止措施的;


(二)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而未依法处罚的;


(三)应当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移送有关机关追究责任,而未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移送有关机关的;


(四)有行政处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的“违法所得”是指违法开展校外培训所收取的全部款项,依法已经予以退还的预收费未消课款项,可以扣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中“以上”“以下”含本数,“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53号)(以下简称《办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双减”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写进了党的百年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要加大“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双减”意见》多处强调要加强校外培训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惩重罚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形成警示震慑。“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开展校外培训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训法律制度,明确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等,提升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合规者受到保护,保障“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同时,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尽快出台校外培训领域行政处罚办法,加强和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通过法治方式深化校外培训治理。


2

《办法》的研制过程有哪些特点?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涉及多方权益,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门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一是进行了深入研究。教育部成立专门工作团队,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校外培训执法有关建议提案,通过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为立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充分总结地方实践。针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适用情况、管辖权限、违法情形和罚则、执法程序等内容,组织开展立法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式深入分析各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梳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痛点、难点问题,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规范处罚程序,起草形成了办法草案。


四是凝聚了广泛共识。将征求意见贯穿于《办法》研制全过程,做到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多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征求了有关专家学者意见。通过教育部官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召开专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专家、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及基层执法人员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办法》科学完备管用。


3

《办法》立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在指导思想上,《办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校外培训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久久为功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


在立法目的上,《办法》重在使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对合法权益给予保护,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立法原则上,《办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要求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在立法模式上,《办法》立足校外培训执法实际,采取“实体法+程序法”的立法模式,既确立处罚规则,又规范处罚程序,一揽子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提升立法质量和效能。


4

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如何处罚?


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第六十四条),一些“黑机构”搞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扰乱行业生态,损害家长和学生权益。《办法》第十七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列明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认定情形,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5

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为,如何处罚?


未经审批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培训环境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危害风险、“超标超纲”违背教育规律风险、从业人员侵害学生风险、“退费难”风险等各种隐患,既容易损害家长权益和学生身心健康,又可能使全社会陷入“教育内卷”无益竞争的泥潭。必须把隐形变异培训问题整治作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重要内容,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办法》第十八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同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6

对为违法违规培训活动提供线下场所或线上渠道且拒不改正的行为,如何处罚?


违规提供线下场所或线上渠道为违法违规培训活动提供了基础环境,一些协助者在执法人员责令改正后仍然拒不改正,必须依法予以处罚,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办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违法校外培训活动的情况存在,仍为其提供场所的;网络平台运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用户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法开展线上校外培训,仍为其提供服务的,首先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逾期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7

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如何处罚?


学生在参加校外培训过程中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首要问题。此前,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材料严禁出现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破坏民族团结、宣扬宗教迷信等内容,不得含有暴力、恐怖、赌博、毒品、性侵害、淫秽、教唆犯罪等内容,不得违背教育规律“超标超纲”开展学科类培训。《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培训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予以从重处罚,规定了责令限期改正,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直至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的处罚。


8

对校外培训机构聘用有性侵前科等违法犯罪人员为学生开展培训的行为,如何处罚?


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这不同于一般行业,应当从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保证学生免受侵害的角度,从严把握用人标准,这是最重要的行业底线要求。此前,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的人员,不得聘用为校外培训从业人员。近期,教育部又全面推行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制度,开展从业人员性侵等违法犯罪信息集中查询,织密校外培训安全防护网。《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聘任与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9

对校外培训机构拒不执行预收费监管有关规定的行为,如何处罚?


“退费难”“卷款跑路”是人民群众最为痛心疾首的商家无良行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拒不执行校外培训收费价格、收费行为、预收费管理等有关规定,违规收取大额预收费导致“卷款跑路”风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依法予以防范治理。此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收取费用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10

对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的行为,如何处罚?


为落实中央《“双减”意见》精神,规范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教育部办公厅、中央编办综合局、民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已公开印发了管理办法,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各地也公布了管辖范围内的竞赛活动白名单,凡未列入白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这类“黑竞赛”普遍存在收费高昂、管理混乱、质量低下、兜售奖项、牟取暴利等严重问题,不仅加重学生负担、影响校外培训治理成效、破坏教育生态,而且隐藏诈骗风险、侵害群众利益,必须依法予以治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面向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的,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11

校外培训违法行为按类别具体由哪一级的什么部门来处罚?


依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根据行政处罚法有关授权(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等),结合校外培训治理实际,《办法》第六条至第十二条对校外培训执法管辖权限进行了明确。


一是明确实施机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是执法主体,明确“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对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或赋权乡镇街道实施行政处罚的地区,要求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对委托实施行政处罚作出指导和规范。


二是明确管辖部门。规定对线下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对经审批的线上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机构审批机关管辖;对未经审批进行线上校外培训活动的行政处罚,由违法主体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


三是明确衔接机制。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等部门予以处罚,明确了“行—行”衔接机制;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明确了“行—刑”衔接机制。


同时,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市场监管、民政、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校外培训监管,严肃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


12

发现校外培训违法线索如何举报?


人民群众监督举报是发现校外培训违法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对依法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欢迎人民群众如实监督举报,如发现违法培训问题线索,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监督举报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如涉及违法违规收退费等经济纠纷问题,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举报,共同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


13

《办法》对规范校外培训执法过程和行为作了哪些规定?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校外培训执法的生命线,直接影响校外培训执法的公信力。《办法》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二条结合校外培训执法实际,注重与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的衔接,重点对实操层面迫切需要明确的情形和标准作了规定。


一是明确立案和结案标准。具体规定了立案应当符合的5项条件,明确了符合结案的4种情形。


二是明确调查职权。具体规定了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可行使询问、查阅、复制、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等职权,保证执法人员依法实施调查。


三是明确听证告知情形。明确规定对自然人处3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万元以上的罚款,没收10万元以上违法所得等情形,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四是明确违法所得认定标准。明确规定“违法所得”是指违法开展校外培训所收取的全部款项,依法已经予以退还的预收费未消课款项,可以扣除。这样既可依法严惩重罚违法者,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又有利于促使违法者积极主动退还未消课的预收费,解决“退费难”问题。加之此前已配套印发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流程图》和《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已建立了一套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标准化体系,着力规范校外培训执法行为,努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水平。


14

如何确保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落地见效?


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一条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


一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明确规定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


二是建立公开通报机制。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同时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建立统计报告机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具体规定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需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力求通过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孩子快乐童年。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公布2025年拟在豫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江苏一地司法局:严肃规制律师鼓动、怂恿委托人恶意投诉同案对方当事人代理律师的行为教育部发布《关于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果的公示》最高人民法院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 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多元解纷工作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共130件)

中科院新规: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军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一批肉类食品违法典型案例

最高检会同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海事公约《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签约仪式及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
最新北京司法鉴定行业专家库对外发布,附名单!民诉法修改条文公布(附全国人大民法室负责人解读 )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关于第一批拟入围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的公示

名单来了!教育部公布2023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和入围作品

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教育部发文划重点

最高检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案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港澳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期限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一号

事关个税,国务院印发通知!附“十问十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免职的名单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重磅!房贷政策重要调整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来了!

最高检发布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关于司法大数据建设、管理、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涉汛矛盾纠纷典型案例

深圳市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审议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学前教育法草案、学位法草案等

两部门发文继续实施公共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财政部、税务总局: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证监会重磅发布!

关于司法服务和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推动诉源治理”典型案例——涉农纠纷化解篇

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民生权益司法保护问题的调研报告

“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推动诉源治理”典型案例——推进多元解纷篇第七届日照仲裁委员会聘任仲裁员,423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聘任第四届特约监督员的决定中国法学会发布《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22)》
四部门印发《河南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林山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检察官的公告
关于新时代人民法院“执源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市场监管总局集中曝光一批涉医药领域广告违法典型案例
关于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问题的调研报告

《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印发

最高检要求:全链条落实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法考生!多部重要法律修正案即将审议!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187—190号)剑指金融领域新型职务犯罪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河南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2023年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关于《北京市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关于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背景下民事审判监督机制创新问题的调研报告

2所新本科大学,来了!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同意嵩山实验室等121个单位备案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

10起“飙车炸街”典型案例公布

“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及解决年底不立案问题”调研成果

北京市检察机关打击治理洗钱犯罪典型案例

关于“新时代农村刑事犯罪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暨“寻衅滋事行为的刑事规制”课题在浙江、福建的调研报告

关于跨境赌博治理问题调研报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建设制造业强省,河南这样干!教育领域涉及这些……北京市发文!支持4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两高联合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最高检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11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2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评选结果揭晓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依法惩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认定与培育方案(2023—2025)》正式发布
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法律援助补贴发放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2年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发布
国家发改委关于贵州“村超”的调研报告
人社厅发〔2023〕26号: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参考文本)
事关高校实验室安全!国家两部门最新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竞酒店管理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通知
济南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江苏:除南京、苏州市区外拟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五部门联合发文!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出千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

暴雨引发的法律问题解析之四,北京市律师协会权威解读!

最高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

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

暴雨引发的法律问题解析之四,北京市律师协会权威解读!

暴雨引发的法律问题解析之三,北京市律师协会权威解读!

检察改革“六大体系”36项任务,一图看明白~

常态化!最高法按季度对外公布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最高检印发《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
两部门发布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郑州市发布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5条具体措施
2023年上半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1675人 检察机关综合履职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审议通过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183—186号)
司法部发布公证工作指导案例

司法部发布5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