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哈内克新作,真的很失望

2017-05-22 沈念 深焦DeepFocus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5.17〜28,2017


 快乐结局

《快乐结局》剧照


文|沈念(京都)

编|尼侬叁(杭州)


201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看点之一,迈克尔·哈内克新作《快乐结局》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于德彪西影厅首映,深焦小分队自然也是第一时间赶至现场。然而,观影的结局并不快乐,哈内克居然让我们失望了。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故事讲述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80余岁只能以轮椅代步的老父Georges Laurent(Jean-Louis Trintignant饰)、女儿Anne(Isabelle Huppert饰)以英语流利的精英女商人形象示人、儿子Thomas(Mathieu Kassovitz饰)是一名体面的医生。一家人虽然住着富丽堂皇的豪宅、差使着24小时随叫随到的佣人们、有着高尚的社会地位与光鲜亮丽的伪装,但实则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Georges一直想自杀、Anne有个不争气的儿子、Thomas看似温柔体贴却不爱任何人。


本作运用了大量哈内克惯用的表现手法。


迈克尔·哈内克工作照


影片开头就像是《隐藏摄像机》加强版,一个手机屏幕显示在画面正中间,左右两边的剩余空间都是黑色,一个女人在浴室洗漱,一个长方形的门框将其框住。手机屏幕加上左下角类似于弹幕的文字版动作提示(比如“漱口”“梳头”之类的动词)让我们瞬间明白这是一个盗摄视频,而门框、手机屏幕、与电影银幕这三道框将女人层层包围,直观上给人一种逼仄的窒息感。且前述的动作提示总是比动作要快1至2秒,使得女人像是被更高次的存在所操控着,遵照其指令而行动。


此处很明显是哈内克常用的“框中框构图”,类似的画面在《去湖三条路》(1976)、《第七大陆》(1989)等作品中数次出现。《第七大陆》中夫妻服毒后前都曾站在厕所门外的墙边(妻子喝酒,丈夫则在墙上写字),门成为框中框构图的重要道具。可以看到两次门打开的幅度有明显的不同,第二次门的缝隙更小,让人感受到这个空间渐渐变得狭窄与黑暗,暗示这个家庭的未来只有毁灭。结尾将镜头对准满是雪花的电视机,慢慢靠近,直至雪花充斥整个银幕,直接通过框中框构图暗示人物将永远受困于物语世界。



Anne未婚夫直视摄影机,并正对电视(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就是正对我们)举起遥控器的瞬间,给观众造成一种第四道墙被打破的错觉。未婚夫观看的显然是电视屏幕,但他的视线却透过电影银幕直直地看向我们,让我们产生自己就是他所看的电视节目的错觉。


换言之,本应在看电影的我们,却被电影“看”了,间离手法在哈内克手中玩出了讽刺幽默的新花样。《巴黎浮世绘》(2000)中亦有相似画面,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女演员参加一场试镜,导演让她直视镜头表演。摄影机背后的人说“你永远也出不去了”后,女演员对着镜头哭喊呼救。哈内克通过让演员直视镜头,让只是待在安全范围中充当旁观者的观众直接参与到电影中。在《快乐结局》中我们是Anne未婚夫的“观看对象”,在《巴黎浮世绘》中我们是女演员的“求救对象”。


《巴黎浮世绘》中的朱丽叶·比诺什


另一个哈内克常用的手法是电影中的舞台。《快乐结局》中有Anne的儿子醉酒后在酒吧的舞台上唱歌跳舞直至崩溃的场景。哈内克在儿子的身后设置了一整面墙的落地镜,镜面中反射出所有观看儿子“表演”的看客。此处的镜面同时提示了双重意味的观看:第一层是儿子的观看,儿子的视线是直视镜头的,这导致我们错觉自己成为了儿子的“观看对象”。


第二层是看客的观看,我们无法与看客同化的原因是,看客的影像映照在镜子中,他们的视线通过反射也直直射向我们。儿子与看客这一对互相注视的关系,通过镜面转化为对电影观众的双重观看,我们由审视的主体被动地成为客体,使得这一画面蒙上自省的含义。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巴黎浮世绘》中女演员的第二次试镜,她在舞台上用力表演,台下却无人关心,最后无奈的她远远地喊道:“外头有人吗?”这一声喊话通过舞台这一媒介亦具备双重含义,首先是对台下观众的抱怨,其次是对电影观众的提醒。


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而这种提醒又有三个层面的隐喻:首先是一种自我嘲讽,创作者创造人物,扮演造物主的角色,给人物以血肉,又将其残忍毁灭,永远地困于物语世界之中;其次是对电影观众的讽刺,揭示其本性不过是躲藏在黑暗中以他人悲喜为乐的偷窥者;最后,则是对电影矛盾本质的自省,哪怕电影创作与观赏的过程并不那么光明磊落,创作者依然希望第四堵墙之外有人。


影迷们对哈内克的印象向来摆脱不了“冷峻”二字,然而哈内克常常都对自己镜头下的剧中人抱有恻隐之心,甚至不惜讽刺电影制作者、电影观众、甚至电影本身。


《快乐结局》剧照


但是,纵然《快乐结局》中几乎能找到所有熟悉的“哈内克元素”,哈内克甚至还毫不吝啬地引用自己过往作品的桥段(比如《爱》中的高潮片段),笔者依然认为本作称不上是优秀的哈内克作品。毕竟,哈内克在本作中几乎只是在自我重复,而没有更革新、大胆的突破。这导致观影途中,笔者频频沉浸于对哈内克过往佳作的回忆,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结局》中。也是第一次察觉到,今年75岁的哈内克,已经老了。


想起Jean-Louis Trintignant那任由海水侵蚀自己老朽身躯的悲伤背影,不禁胡思乱想,那名试图自杀却被软禁的老人,该不会是哈内克本人的倒影吧?



 深焦短评


Cora

★★

以哈内克的水准来说,有点令人失望。叙事太散,人物关系浮于表面,如果能够少一些外围触角,多一些深度探索,想必会更好。Snapchat 小视频桥段好坏参半。



朱马查

★★

Sauve qui peut……一个散乱的哈内克,一个不被呈现的受害人哈内克,一个半身入海仍望搭救的哈内克。结果倒觉得,最好的是海报。



Stevie

★★

看到哈内克爷爷一把年纪还玩起了Snapchat不由得有些心酸,这种强装出的年轻心态在那些他往常惯用的元素和手法面前不攻自破。影片试图通过零散破碎的叙事对上流社会虚伪做作的讽刺更是完全脱靶,甚至像一名不谙世事、自以为是的创作者的愤世嫉俗。



大芮芮

把可以升级为drama的情节拍得淡如水,克制到似乎是生活以下。角色间冷静的视角转换创造出欲言又止的内心挣扎。哈内克可以谈哈内克,我可以谈谈手机视频。


*打分标准:以四星为满分,三星表示“佳作”,两星“一般”,一星“较差”,零分“很差”。




【深焦戛纳电影节报道】


DAY 1

戛纳70周年,给我们看了一部删减版的开幕片

《无爱可诉》的亲子悲剧,徒有其表的社会寓言

戛纳,继续在沙滩上搞搞基吧


Day 2

这部怪力乱神的主竞赛片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托德·海因斯新片有人觉得感动,有人却觉得无聊……

陀螺戛纳日记 DAY1&2:没有市场证也没能粉加点只能默默看片



Day 3

戛纳专访 | 沃纳·赫尔佐格:我总认为是我发明了电影

让奉俊昊的新片告诉你,养猪业如何混迹在娱乐圈

陀螺戛纳日记 Day3:《托尼·厄德曼》式的爆款出现了?!


Day 4

法式抗艾传奇,《每分钟120击》的生命律动

明年要带科幻片去主竞赛的克莱尔·德尼,先拍了部《心灵暖阳》为双周开幕

戛纳评分 | 编辑部的口味居然如此一致?



深焦口碑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