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Day7 | 柏林最大期待《瓦尔达》《同义词》出分!
柏林国际电影节 |
DAY
07
---------------------
【主竞赛】
《鬼城事件簿》
Répertoire des villes disparues
导演: 德尼·科泰
编剧: 德尼·科泰 / 劳伦斯·奥利维尔
主演: 让-米歇尔·安蒂尔 / 诺曼德·卡瑞尔 / 拉里萨·科里韦 / 乔西·德斯克内斯 / 雷米·古尔特
类型: 剧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法语
片长: 97分钟
南乌
85/100
有些地方的处理太急于进入叙事营造冲突,比如将家庭聚餐和穆斯林仪式,穿着常服和罩袍平行剪辑,胶片划痕既是伤口,也是插科打诨。这部在雪地里捡到的电影是矿场纪录片和B级惊悚片的杂交体。它不断在各种类型中间跳跃,最后遁入西部鬼片。鬼被定义为一种实存,既是根据又是后果。缺憾是有些部分稍有点琐碎无聊。在价值判断和预设,且显著的代际隔阂之下所能做的理解非常有限。
Huanchito
80/100
《鬼城事件薄》与去年的《幸福的阿扎罗》有着相似的创作思路,打通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为主题探讨和意象生产提供一个发散的空间,人物事件都滑脱本意而指向更宽广的社会历史层面,这也同时大大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可能性:它有关生与死,过往与当下,历史和现实,入侵与排外。而16mm镜头下的冰雪小镇也让影片充满了复古与鬼魅的质感,是文学与影像结合成功的佳作
车小爷
79/100
升级版《鬼魅浮生》,一种迷幻的现实主义。被城市抛弃的荒凉小镇里,冥界归来的幽魂和活力消弭的活人都被孤独和迷茫吞食,只有挣脱地心引力的女孩在烈烈冬风里重获新生,生与死的界限,似乎不再如世情给出解释般凌冽分明。没有旁白没有大段台词,却能感受到强烈文学性。
沈青雨
70/100
讲一个走入穷途的矿产小镇的生死故事,将生者选择怎样面对归来的死者(施动,受动抑或是不作为)与怎样面对小镇之死组织到了双重叙事中。有趣的是片子虽然也使用了悬疑惊悚元素,但总体而言提供给观众的 “看”的视角与影片的虚构真实之间是有距离的(比如用远景拍镇长向死者砸玻璃瓶,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互相凝视等等),观众不被要求有情感代入或者立场选择。
伊莉莎与玛瑟拉
Elisa y Marcela
导演: 伊莎贝尔·科赛特
编剧: 伊莎贝尔·科赛特 / 纳西索·德·加布里埃尔
主演: 纳塔利娅·德·莫利纳 / 豪尔赫·苏克特 / 路易斯·奥马 / 曼诺罗·索洛 / 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 / 塔马·诺瓦斯 / 格蕾塔·费尔南德斯 / 莎拉·卡萨斯诺瓦斯 / 玛丽亚·皮雅尔特 / 安帕罗·莫雷诺 / 曼努埃尔·卢伦佐 / 雷蒙·德·伊斯班纳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9-02-13(柏林电影节)
片长: 113分钟
Huanchito
55/100
主竞赛的两部女同电影都让人大失所望,这部由上个世纪初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本是上佳的同志平权文本,但导演的执行根本没有让这个故事迸发出力量。创作方式单一重复,黑白影像也没有带来历史的厚重感,噱头大于意义,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表达。
同义词
Synonymes
导演: 那达夫·拉皮德
编剧: 那达夫·拉皮德
主演: 汤姆·梅西尔 / 昆汀·多尔马尔 / 露易丝·谢维洛特 / 乔纳森·布迪纳 / 达梅尔·拉扎尔 / 盖尔·瑞斯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以色列
语言: 法语 / 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2019-02-13(柏林电影节)
片长: 123分钟
Huanchito
85/100
影片开宗明义,摘掉一个偷窃行李的镜头,不去追问谁犯下的过错,只是单纯追寻一个“一无所有”的移民的身份认同之路。导演由于自身跨文化经历和移民背景使他对法国的社会病症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对于“身体”和“语言”的象征性指涉以及附着在三角恋情背后的对待移民的暧昧态度都是相当有意识的艺术表达,既有拳拳到肉的力量,也有哲意深微的思索,是移民题材的精准呈现。
麻太郎
80/100
主竞赛中可圈可点的片子。题材并不新奇,依旧是对移民身份认同和欧洲现状探讨。亮点是选了身体和语言切入。影片从进入空间的身体开始,以被空间隔绝而奋力冲撞的肢体结束。张弛有度的叙事,伴随的是不断地拆毁和重建。在由非母语引发的疏离空间里,室内是剧场化的,室外则是现实。对应下,室内的语言是描述性的,再现的(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家族的故事,史诗的故事)室外的语言系统则是,被描述的,被定义的(字典)。现代人的身份和自我意识与语言绑定,正如男主从未换过的外套。只是,后程直白地对西方核心价值连环炮式的质疑,依旧停留在语言的外部,没有对语言构建的固有秩序形成真正的突围,因而也丧失了应有的力度。
十二辰子
78/100
以色列导演的一部关于身份认同的法国小品。说实话这部影片很难给出确切的分数——很明显它是一部卖相很好的观众友好型电影,但同时它的内核又是矛盾的,不确定的。如同《浮生录》的开头,男主在浴缸中的裸体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于是“同义词”的堆叠便合理化为婴儿的喃喃。作为导演的半自传式回顾,影片以一种野生的摄影风格与主观镜头还原了这种外乡人的状态。三人的暧昧关系延展了人,作为一种文化产物的弹性。然而到底是同义词还是反义词?从他穿上巴黎中产递来的黄色大衣时,他就从来没有属于过这个地方。
柳莺
78/100
愤怒、困惑的拉皮德,将他的男主扒得精光,无处可逃,甚至主动放弃了抬头看的权利。这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困兽之斗,但曾经支持生命的强大希望,最后沦为撞不开木门时的低吼。虽然人设(尤其是富裕的法国情侣)不够充盈,《同义词》还是将情绪发泄到了极致,可以想见在法国上映后会引起的争议和讨论。汤姆·梅西尔贡献令人难忘的表演,将一个想拼命丢弃过去的以色列青年初到法国后的莽撞与不知所措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南乌
70/100
前半程让人无比激动。以痉挛式第三人称主观镜头模拟意识在第二语言中的状态,对拉康理论极富原创性的阐释。揭示摄影机的无能——捕捉运动的无能,表现空间的无能(看塞纳河那场戏),电影是现实的同义词的同义词的同义词,漂移之后全是谎言。随着法语渐渐变成母语,这种第三人称主观镜头也渐渐消失。可是然后呢?电影就只剩下一些文化冲突老梗。不断用外部人物事件撞击主角,而不小心丢失了自己的立场。轻易引入音乐Motif,让这部本来向戈达尔式文本拼贴行进的电影,变成了欧迪亚式的文化通俗剧。《教师》是不朽的作品,这部不是。(但仍然比《方形》好十五倍。)
Peter Cat
68/100
剧本和影像密实的构思和魅力都在一种离心力作用下松弛得近乎有些随意,某种程度执行失败。只是在柏林主竞赛糟糕选片下,依然显露着创作意图和手段上压倒性高段位。
我当时在家,但…
Ich war zuhause, aber…
导演: 安格拉·夏娜莱克
编剧: 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 艾伦·威廉姆斯 / 大卫·史崔梭德/ 莉莉丝·斯坦根博格 / 玛伦·艾格特 / 沃尔夫冈·迈克尔 / 安-克莉丝汀·莱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02-12(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5分钟
南乌
90/100
我的个人金熊。几乎就是部日本电影,以小津的静止姿态和成濑的行走镜头组成。比《午后》大大前进了一步,用喉部发声器这样的元素轻巧地营造恐怖感和当代感。简单,细腻,情感流动从来没有因为人物极慢的行为而停滞,背着睡着的妹妹涉水的镜头可谓绝妙。与其说《哈姆雷特》是一种互文,不如说是展现了互文的无能。丹麦王子可以选择复仇或不,德国王子无血可流,甚至不会再有下一个王子了。
十二辰子
50/100
无论是摄影机的间离,还是台词中的理论,都散发着一种空洞的无效的堆砌。导演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拍什么,甚至拍的是什么。仿佛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在呐喊着:我看过谁谁的电影,我看过谁谁的戏剧。这种不经思考的“照搬”并没有让电影看上去更哲学,更有内涵,反而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影子。唯一的亮点只来自于德国人自己的冷幽默。
【全景】
呼吸
Der Atem
导演: 乌利·M·舒佩尔
编剧: Patricia Morosan
主演: Eva-Maria Lemke / Alexander Jacoby / Ilker Abay / Sarah Klute / Sophia Chapman / Bienvenue Mbarga / Uwe Schmidt / Olga Dyer / Daniel Zschigner / u.v.a.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02-13(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95分钟
Peter Cat
65/100
口述文本和视听过于雷同的材质感,削弱了16毫米纹路下柏林美丽的夜色。
云隐
10/100
被简介骗进场:二三十年柏林夜晚孤独的人们。然而,每个人物靠画外音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影像配以各个景别拍跟其讲述的内容完全不相关的人物姿态;要么抽烟,要么发呆,要么坐地铁...这种东西做成Photo-ciné吧,去做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品。或者单纯地出本书不好么?
纪念品:第一部分
The Souvenir: Part I
导演: 乔安娜·霍格
编剧: 乔安娜·霍格
主演: 罗伯特·帕丁森 / Honor Swinton Byrne / 汤姆·伯克 / 蒂尔达·斯文顿 / 理查德·艾欧阿德 / 杰克·麦克马伦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1-27(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2-12(柏林电影节)
片长: 119分钟
Huanchito
72/100
影片是灵动可爱的对个人记忆的拼贴,部分段落也直接用主观镜头和录像的形式使影像更加私人。《纪念品》从这个层面说更像是导演面向自己的表达,片子没有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而自说自话,但后半段也时常处于与观众脱离的状态,比较可惜。
麻太郎
59/100
一部尴尬的作品。本以为可以在 校内/ 校外,影像 / 生活 之间有更多探讨。结果变成一个富家女遇毒品男,获得个人成长的故事。与母亲的关系也因散漫的叙事显得有气无力。音乐太满,抢戏。摄影可能是少有保持了水准的部分。辨识度极高的英式现实主义自然光,显得质朴而贴近生活。
【新生代单元】
第一次的离别
A First Farewell
导演: 王丽娜
编剧: 王丽娜
主演: 艾萨·亚森 / 凯丽比努尔·热合米图力 / 艾力乃孜·热合米图力 / 穆萨·亚森 / 亚森·卡斯木 / 乌古来木·苏吾尔 / 塔杰古丽·海麦尔 / 热合米图力·克然木 / 克然木·喀斯木
类型: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维吾尔语
上映日期: 2018-10-29(东京电影节)
片长: 90分钟
云隐
70/100
中规中矩,诚恳干净的新疆儿童电影。一种温柔的目光去看故乡的孩子,这份沉稳与内敛在一个导演的第一个剧情长片中就看到真的很难得。
一开始是抱着拍纪录片的心情回到故乡拍摄,而后发展出来一个长片,其实是一份对故乡的深情吧!
【论坛】
Weitermachen Sanssouci
导演: Max Linz
编剧: Max Linz / Nicolas von Passavant
主演: 菲利普·豪斯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9-02-12
片长: 80分钟
云隐
89/100
私人柏林最喜欢的片子。德国人拍起高等知识分子的黑色幽默居然真的能笑出声!终于在柏林看了一个不“用力过猛而尴尬到脸酸”的片子。主角是个年近中年的职业女性女性,但谢天谢地走向不再是一个苦逼呵呵或者怼天怼地的硬生生搞出什么爱情线的女权片了!话痨堪比伍迪艾伦,但行云流水,黑起人来毫无保留(尤其是黑法国人)现今高等院校的学者们陷入“其实没什么好去证明的,我们得装作知道结果才能开始研究。”的困境,女主的同事研究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奇葩,自己研究的结果还没出来,那些设备早已被时代狠狠抛弃,随便进个商场都比研究室牛逼;管理层想尽办法在法国那些觉得自己知道Bast就倍儿牛逼的土大款身上找钱;学生们的抗议场景也搞笑至极,最哲学的清洁工直接拔了玩噪音艺术的俩傻叉Nerd合成器的电线...
另外,配乐点赞!其实原片名是德法语的结合,意思是《继续没关系》
Labour Power Plant
导演: Robert Schlicht / Romana Schmalisch
编剧: Robert Schlicht / Romana Schmalisch
主演: Frédéric Schulz-Richard / Aude Ollier / Franc Bruneau / Émmanuelle Péron / Jacques Ledran / Robert Rizo / Xavier Brossard / Arnaud Bichon / Cécile Lancia / Jean-Marc Piquemal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2-11(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85分钟
南乌
80/100
Forum Expanded真是个好单元。这部艺术家电影建立了一个《玩乐时间》式的Complex,像《一切安好》一样把房间的横截面剖给你看,像剧场,又充满了面孔的魔力。
我们剩下的未完成
What We Left Unfinished
导演: Mariam Ghani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https://www.mariamghani.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阿富汗 / 卡塔尔
语言: Dari语(达里语) / 阿富汗波斯语
上映日期: 2019-02-09(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72分钟
沈青雨
40/100
追溯阿富汗共产主义政权之下最后五部未完成的电影,本可以就此挖掘当时社会问题作更深的讨论,却将篇幅花在当事人对拍摄制作的回忆上,找到好材料却没抓住问题,更像是花絮合集。
恶魔们
Demons
导演: 丹尼尔·辉
编剧: 丹尼尔·辉
主演: Yanxuan Vicki Yang / 魏铭耀
类型: 喜剧 / 恐怖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0-06(釜山电影节) / 2019-02-09(柏林电影节Forum单元)
片长: 83分钟
南乌
80/100
Forum选片刁钻,这部16毫米电影业余得灾难,灾难得好笑。好笑背后是年轻人对范式毫不留情的嘲弄,对青春自溺毫无羞耻的坚持。
车小爷
65/100
孩子气的制作,居然和故事气质意外契合。不知道能不能说是metoo命题作文,某种程度上是部可爱的学生话剧作品,想问导演是不是很爱看鲁迅。
柳莺
60/100
如果说电影是资本的、工业的,那么它同时也应当是游戏的、玩耍的。《恶魔们》就恰恰体现了这后一种维度的意义。一部带有强烈戏谑色彩的结构影片,认真地把坎普精神贯彻到底的美学风格。夸张和尴尬的背后,似乎隐隐透露创作者反权威的野心。如果能够压缩到60分钟会更具爆发性,但私心认为这样的创作还是应该鼓励。
沈青雨
25/100
cult气质,但是没有把荒诞的超现实坚持到底,后半部分“吃人”和抨击道德的意识形态的独白又拉回了恶俗。
《你的鸟儿会唱歌》
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
导演: 三宅唱
编剧: 佐藤泰志 / 三宅唱
主演: 柄本佑 / 染谷将太 / 石桥静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片长: 106分钟
车小爷
86/100
蒸汽波电影,举重若轻。周围朋友纷纷表示非常真实共鸣,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看完想去pub在弥漫的city-pop里跳舞。
南乌
85/100
温柔,幽默。不时出现的越轴单人镜头创造了情感的重音,导演是个好DJ。石桥静河在《最大密度的蓝》中被池松壮亮淹没了,在这却光芒四射。平额头不是很像让娜·莫罗吗?
黑犬
85/100
在导演营造的轻盈和透明的氛围中,情绪在流动。为了打造这部看上去没有灌入太多力气的电影,导演在它背后一定花了很多力气。比起原著中第一人称视角如影随形般的存在,这部电影更加弱化了“我”的声部,于是就在观众对他“无名”的无意识中,一个人的故事真正变成了三个人的故事。
Huanchito
80/100
这部清新自然的电影在一众阳春白雪,苦大仇深的电影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泉。
【非竞赛】
阿涅斯论瓦尔达
Varda by Agnès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编剧: 阿涅斯·瓦尔达
主演: 阿涅斯·瓦尔达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2-13(柏林电影节)
片长: 115分钟
十二辰子
85/100
不管你是不是瓦尔达的粉丝,这都是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瓦尔达的生命跨越世纪了,也见证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如何发展,如何与其他艺术发生可能。她分享对于电影的理解,她一生的经验,她如此坦诚。与《阿涅斯的海滩》相比,德米的分量减轻了许多。因为这是她献给自己的礼物。她的旅程快要结束了,目的地必定是那片属于她的海滩。海浪将抚过她,风将吹散她,沙将带走她。
Huanchito
78/100
这部纪录片可以看作瓦尔达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巡礼,带着轻松的心态将自己关注的话题和创作理念娓娓道来。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瓦尔达依然可爱,依然带着关怀,以及她的小幽默和云淡风轻。
Peter Cat
75/100
瓦尔达大师课归来。
麻太郎
NA/100
这才是真正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告别黑夜
L'adieu à la nuit
导演: 安德烈·泰希内
编剧: 蕾雅·梅西斯 / 安德烈·泰希内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 / 卡西·莫泰·克莱恩 / 欧莱雅·阿玛拉 / 斯特凡·巴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9-04-24(法国)
南乌
80/100
没进主竞赛真是冤案一桩。这次泰希内的风格跟材料契合得很好。圣战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式的激情,就像排一出戏剧。泰希内毫不留情地表现法国的贫瘠,一无所有的海滩,陈旧的种植园,乏味的酒店。叙利亚,一个充满魔力的名字,巴塞罗那,圣战士的情人。樱桃园留不住你,还是给你写信罢。
Huanchito
65/100
在关注伊斯兰和难民题材的电影中,多数都已经面对这个既定事实转而去追寻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症结所在,《告别夜晚》看似返璞归真,以一个家庭为背景直白地陈述族群融合过程中的难题。然而,在后难民时期,欧洲特别是法国所面临的穆斯林问题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影片的处理并不见得高明,也没能够抛出新的值得讨论的议题。
沈青雨
65/100
有些地方的处理太急于进入叙事营造冲突,比如将家庭聚餐和穆斯林仪式,穿着常服和罩袍平行剪辑,在价值判断和预设,且显著的代际隔阂之下所能做的理解非常有限。
照片
Photograph
导演: 赖舒·彼查
编剧: 赖舒·彼查
主演: 纳瓦祖丁·席迪圭 / 桑亚·玛荷塔 / 丹兹尔·史密斯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印度 / 美国
语言: 印地语 / 古加拉特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1-27(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10分钟(圣丹斯电影节)
沈青雨
55/100
镜头克制但在叙事上又有效的(男主找可乐作坊的场景从楼下视角仰拍来压缩空间等等),可惜照片只是作为剧情推动道具而没有在形式上有机加入,如果不处理成俗套的跨阶级爱情故事可能会更深刻。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链接和图片查看柏林系列报道
柏林Day5 | 一部升级版《鬼魅浮生》,一种迷幻的现实主义
这段三角恋可能是今年柏林最好亚洲电影
中国“独立动画”在柏林的朋克声响
在福冈寻找青春与爱情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