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造反有理的《小丑》,该不该成为禁片?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19-12-08












导演: 托德·菲利普斯
编剧: 托德·菲利普斯 / 斯科特·西尔弗
主演: 杰昆·菲尼克斯 / 罗伯特·德尼罗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22分钟 







作者

斯大凌

编辑

parallel




2019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见到了很多足以在影史留名的佳作,但若要说到真正的现象级电影,最为耀眼的无疑是《小丑》。这部由《宿醉》系列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漫改影片,已在多个维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在电影艺术层面,《小丑》一举拿下今年的威尼斯金狮奖,成为了第一个在欧洲三大节上拿下最高奖的漫改电影;在电影商业层面,本片也统治了整个十月份的全球市场,目前以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史上R级电影的票房冠军,这还是在大陆市场缺席助攻的情况下。


《小丑》剧照


而现实层面上更为有趣,影片刚上映时北美警察堪称严阵以待,NYPD的警察们直接在纽约的各家影院驻扎了好几天以确保一切顺利,毕竟《黑暗骑士崛起》的枪击惨案不能再重演,而有些部门在暗网截获的信息也确实够吓人。同时,据称今年全球各地万圣节活动中最容易“撞妆”的便是小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小丑》在今年的影响力是多么出圈。


当然,电影声势一大处在风口浪尖上自然也容易产生争议,更何况这还是一部《小丑》。影片的口碑评分算不上两极分化,但是情况也颇为复杂:“专业”影评人方面,烂番茄新鲜度69%比较克制,而Meta的59分就有点不留情面了,要知道这好歹也是一部金狮啊。而观众们则更加友好,影片在烂番茄上的观众满意度有89%,IMDb更有着8.8的高分,当然这是从一开始的9.7分掉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这部争议颇大的影片,有很多值得讨论分析的空间,也可怜了大陆的影迷们之前只能眼巴巴看着没法参与其中。那么,这部现象级的“史上最强漫改电影”,是徒有虚名都是噱头,还是真有很厉害?


《小丑》剧照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直接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进行阅读。|


虽然属于漫改片范畴,但很难找到与《小丑》直接对应的漫画,著名的《致命玩笑》也只是在风格方面有一点接近,因此属于一部“原创”漫改片。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完全聚焦于小丑这个角色的角色驱动型电影,与主要以事件驱动的漫威电影在根本上就有一定差异。简单来说,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亚瑟在一系列经历后最终成为“小丑”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影片完全是一个在托德·菲利普斯创造的独立封闭“宇宙”中进行,没有之前DC宇宙的任何痕迹。


在片头华纳兄弟非常复古版的厂标LOGO就足够展现,这一次《小丑》的风格也是相当古典但又强调现实感的。事实证明在影像方面创作者们确实达成了这个意图,尤其是在70mm胶片的映衬下,《小丑》的影像风格像极了描述七八十年代真实事件的纪录片。正如网友的调侃一般,“漫威要创造一个超级反派需要给他准备一个无限手套和六颗无限宝石,而DC要创造一个超级反派,只需要把他丢到社会里就行了”。


《小丑》剧照


没有浮夸的超级英雄和超级恶人,在这样的风格下,反而使得影片的气质更加黑暗。有朋友在看完电影后的反馈非常直观准确——“我看过那么多恐怖片都没有让我害怕,但是《小丑》真的让我害怕了。”这种极度压抑阴沉的氛围,和努力趋近于真实的剧作与背景还原,进而产生出的来源于真实的“恐惧”,传达出了本片的全部气质。


不属于DC宇宙的《小丑》,在这种影片气质下选用的视听风格也不同于扎导甚至诺兰的“暗黑风格”,后者多少有漫画式或电影式的美学作为基准,而《小丑》要做的则是极力还原创造一个能让观众信服的空间。有“垃圾大罢工”作为前提,《小丑》毫无顾忌地放大展示哥谭,也就是实拍地纽约的肮脏与混乱。这个还没有被侠影笼罩的哥谭市,成为了现实的银幕映照,也成功成为了一个极度压抑的空间。


《小丑》剧照


视听语言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小丑》的配乐非常优秀。影片的原创配乐由希尔迪·居兹纳多蒂尔完成,她曾为《边境杀手2》和《切尔诺贝利》创作配乐,而这一次的《小丑》想必也会成为她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极度压抑的小丑主旋律在影片中时常重复,一次次强化着萦绕影片全程的压抑而又诡谲的氛围。


在预告片中就大放异彩的 “Send in the Clowns”也以非常特别的形式在影片中出现,真正意义上参与了剧情的推进。此外,影片在结尾高潮处的配乐爆发,极大地增强了高潮段落的强度和力度,创造出来的史诗感甚至与《黑暗骑士》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可惜的是,视觉语言方面影片并没有太多的亮点,灯光与色调的整体阴暗依旧服务于影片整体气质,没有非常明显的创新和突破。这既可归因于《小丑》终究是一部面向市场的商业片,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影片的技法完全被另一个更加光芒万丈的存在掩盖——那就是小丑的扮演者杰昆·菲尼克斯妖怪级别的表演。


《小丑》剧照


光是开场一个主角亚瑟/小丑的大特写,菲尼克斯就足够震慑住全场观众,哭着强颜欢笑的微表情变换,一分钟的戏就让人心服口服,用文字描述都黯然无光。和《黑暗骑士》希斯·莱杰版小丑无限癫狂的表现方式不同,菲尼克斯在本片中要完成的任务是有着一整套人物弧线的小丑角色,既要演出开始时亚瑟的卑微委屈,又要演出之后小丑的疯癫与愤怒。影片大量的特写和独角戏足够证明,创作者也发现了菲尼克斯碾压级别的演技足以完美诠释影片的核心,技法方面玩其他的花哨也就显得毫无必要了。


从剧作层面来看,《小丑》则又是一个用经典模式讲老套故事的电影,没有玩弄任何的叙事技巧,也没有能惊到观众的转折,只有在超强掌控力下的处事不惊。在非常标准的三幕剧模式里,亚瑟以两次杀戮式作为转折,最终完成了主题的表达,也形成了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工整而又完整地完成了一次叙事,没有强行留后续也没有意图连接其他宇宙(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做到),已经算得上很有诚意。


《小丑》剧照


伴随着“糟糕的一天”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角亚瑟成为小丑的轨迹——作为精神病人被城市上层放弃;作为职业喜剧表演者被同事背叛、被老板开除,还被崇拜的业内大拿莫瑞嘲笑;作为儿子,同时被父母遗弃虐待;作为市民,同时被不同的阶层凌虐歧视;但是作为“小丑”,在一次忍无可忍开枪打死三位欺凌他的“金融渣男”后,他却成为了一个被很多群众争相支持模仿甚至崇拜的“英雄”。



《小丑》给出了两条清晰的人物线——作为“普通人”甚至弱势群体的亚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在意和帮助,不光在“寻父”主线上不断碰壁,所有的遭遇都是消极的痛苦的,而唯一有点积极的存在,他的女友,也来源于他的幻想;但是作为“小丑”,他可以成为一座城市关注的焦点,肆意进行杀戮和自我表达。就像影片台词所说:“我曾经以为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现在我发现其实是一场喜剧”,两条人物线此消彼长,观众们最终看到的是亚瑟蜕变成小丑,完全摆脱了之前的身份。


《小丑》剧照


 “寻父”与“弑父”是影片整个故事的核心,这一点与《双子杀手》一致,更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都安排了“双重弑父”的设计,只是相比之下《小丑》更加隐晦也更加精巧。由布莱特·卡伦饰演的托马斯·韦恩,哥谭市的商界政界大佬,日后大名鼎鼎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的父亲,在剧情中也一度被认为是小丑的亲生父亲。但是在求证后亚瑟发现了令人失望的黑暗现实——自己的母亲本身有妄想症,而自己时常狂笑不止的神经性创伤,也来源于她之前的虐待。寻父主线的失败直接把亚瑟推向了小丑一边,毕竟美好希望和冰冷现实过大的差距确实足够毁掉一个人。


另一条弑父线则与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著名脱口秀演员莫瑞·富兰克林相关,显然这位莫瑞一直是亚瑟的偶像乃至精神寄托,如果说托马斯·韦恩算是亚瑟生理上的父亲(虽然也并不是),莫瑞则毫无疑问对亚瑟来说是精神上的父亲。但是这位幻想出来的父亲显然也不比其他人更友善,在节目上嘲笑了亚瑟的喜剧表演后,莫瑞还邀请亚瑟上节目以进一步榨取他的价值。以小丑身份亮相的亚瑟与莫瑞在脱口秀节目上的对抗,既是影片的核心事件也是最主要的高潮,在完成了这一层“弑父”后,亚瑟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小丑。


《小丑》剧照


单纯弑父并不足以支撑格局,影片真正在做的是将针对社会的反精英属性表达融入剧情之中,对于本片的褒奖和批评也都在针对这一个方面。两位父亲中,托马斯·韦恩所代表的哥谭市精英,显然在影片中被作为哥谭市贫富差距极大社会矛盾凸显的“罪魁祸首”;而莫瑞·富兰克林所代表的同样也是这一批把持权力的精英们。


影片在展现小丑故事的同时,还梳理出了一条20世纪北美喜剧的发展脉络,从弗雷德·阿斯泰尔、卓别林到脱口秀,喜剧的发展史也同样反映出权力从下层草根收缩向上层富人的必然趋势。影片中小丑的一句话“由你们来决定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既是角色的控诉、导演的控诉(毕竟托德·菲利普斯也是拍喜剧出身),在充分表达了影片的态度取向之外,也进一步加深了小丑弑父高潮的悲剧必然性——精神意义上父亲的背叛奚落,人生偶像的坍塌,职业理想的阻碍和上层人士的直接压迫都在此处汇聚。


《小丑》剧照


在剧作上精巧之余,《小丑》还非常有效地利用了各种各样的对位符号。最瞩目的自然是托马斯·韦恩本身了,这个角色在电影立项之初就传出信息说是一个“特朗普式”的人物形象,和之前观众印象中的蝙蝠侠父亲截然不同,片方这么设计想传递出来的信号自然非常明确。此外,在影片把亚瑟推向深渊的无一例外都是白人男性,黑人女性则基本是冷眼旁观的存在,而黑人男性则直接缺席,这种非常之政治不正确的设计,自然也表达了创作者对于种族问题的观点想法。


此外作为哥谭市垃圾成堆导致的变异产物,影片中“超级老鼠”(Super Rat)这样的物种,与 “超级蝙蝠”(Super Bat)近一字之隔,主要的差别也就是有没有翅膀,但是对于今后大家都知道的哥谭市来说,这两个物种的意义可有着天壤之别。在影片结尾处,小丑用鲜血在嘴上抹出的笑容,与蝙蝠侠标志性的记号logo形状相当相似;随后镜头切到了巷子中刚刚目睹惨剧的布鲁斯·韦恩,以及他身后跑过的巨型“超级老鼠”。一个简单的蒙太奇配上有效地符号利用,《小丑》简洁地建立起了两位经典角色的关联,这种高效率的表达为影片增色良多。


《小丑》剧照


作为一部电影能收获如此剧烈的观众反响,也和《小丑》所代表的时代性,也就是2019年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直接相关。阶级固化与压迫反抗已经有了无法调和的趋势,不安与动荡构则成了当下社会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正如2002年上映的山姆·雷米版《蜘蛛侠》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顺应了911事件后人们对于一个在纽约行侠仗义的英雄形象的广泛需求一样,《小丑》也同样表达了观众们所迫切需要的声音或想法,不论这是一次有意顺应还是投机。只不过区别在于,这种漫画式表达反精英的简单二元对立,比起激励来更多是讽刺和警醒,毕竟这个世界真的足够荒谬。



| FIN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深焦往期精选

如果漫威不是电影,《爱尔兰人》是网大吗?


平遥釜山双面夹击,无人关注的东京电影节表示很南


摄影机窥视着少女们私密域,却没能解开她们失踪谜团


核弹级情感冲击?情节漏洞百出?《少年的你》让我们吵起来了


关于异形的记忆,在噩梦和寒冷的宇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