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艺谋巩俐超重磅套装现身!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11-09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作者 :qw0aszx

影迷加碟友,既爱布拉哈格也爱汤米·韦素,有时候也会拍点自己的短片

豆瓣 @qw0aszx


六月份波澜不惊地过去了,对于影迷们来说,本月最重磅的活动上影节,也在片单、开票、排片、影院等种种问题频发的状态下渡过。但即使被称作是这几年来最差的一届上影节,但大家依旧沉浸在影展氛围中,不少认识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最后观片的数量还是不比前几届少。也因此,我的大量精力被上影节所占据,本月的影碟文章内容可能会稍微少一些,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六月碟讯



准收藏九月片单


标准收藏本月反常在月中15号公布片单前就提前公布了一个套装,之前有这种提前公布待遇的套装都是费里尼、伯格曼、瓦尔达这种全球影迷都耳熟能详的导演,但此次标准公布的套装则是一位不少内地影迷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的黑人导演马文·范·皮伯斯。


CC马文·范·皮伯斯套装


虽然这套发行依旧不可避免被人吐槽是标准被抨击不够政治正确后的“补救”式发行,但马文·范·皮伯斯可算不上冷门导演,这次CC套装中的作品也早有被其他独家厂牌所选入发行过。这次CC出品的套装收录了四部电影,包括1968年法国出品的黑人爱情片《允许》、1970年探讨种族问题的喜剧片《黑皮肤的白人》、1971年开创黑人剥削电影的《斯维特拜克之歌》和1971年的黑人歌舞喜剧片《不准欺骗我们》。


四部影片均源自4K修复版正片,音轨方面前三部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最后一部则以DTS-HD MA 5.1轨呈现。其中《黑皮肤的白人》在去年由指示剂系列发行过英版蓝光,但用的是一个老的高清源,此次由CC洗成4K修复。而《斯维特拜克之歌》则是由醋酸综合征在2018年就发行了蓝光,并且源自独家完成的4K修复,此次CC的4K修复源应该授权自此。


花絮方面,首先标准在套装四片影碟之外额外带了第五碟蓝光,收录了马文·范·皮伯斯儿子马里奥·范·皮布尔斯在2003年推出的半纪录半虚构电影《大流氓》,通过描述《斯维特拜克之歌》创作历程展现了父亲马文的影坛生涯与影片意义。此片收录了马里奥与马文父子两人共同主讲的评论音轨。接下来花絮包括了马文对四部影片的介绍,然后是三段全新对谈,分别为马文·范·皮伯斯与影评人Elvis Mitchell、制片人沃林顿·哈德林与电影人尼尔森·乔治、学者Gerald R. Butters Jr.与Novotny Lawrence。


同时标准还收录了马文的三部早期短片作品,接下来是马文在1997年录制的一条《斯维特拜克之歌》评论音轨、一段2005年有关《黑皮肤的白人》的纪录片,讲述了马文电影生涯、一段2004年的特辑《大流氓背后:黑人电影的诞生》、醋酸综合征蓝光也携带的一段2002年马文谈论《斯维特拜克之歌》创作的访谈、专注于黑人有关新闻的电视节目《黑人日志》中关于《允许》、《斯维特拜克之歌》与《不准欺骗我们》的三集、底特律电视台在1971年进行的马文采访、法国电视台在1968年于《允许》片场对导演马文和演员哈里·贝尔德与妮科尔·贝尔热的采访,最后还有一个美国导演工会的视觉历史计划所拍摄的马文采访选段。


《纳粹狂魔》与《蒙娜丽莎》


除去这个套装之外,CC还将在九月发行四部影片,首先是维斯康蒂在1969年推出的《纳粹狂魔》,源自于博洛尼亚与卢米埃尔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K修复。这个修复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完成,可能因为此片大部分国家版权在华纳手上才一直没有发行蓝光。此次还是由少有华纳同意授权给的第三方厂牌标准收藏进行了全球首蓝发行,音轨配备了原始的无损单声道,同时还收录了一条不同的意大利语音轨。


花絮方面CC全新录制了一条影评人Stefano Albertini讲述片中性爱政治斗争内容的访谈,其余包括了1969年的一部幕后纪录片《维斯康蒂:两个世界的男人》和一批老的访谈内容,包括了演员赫尔穆特·贝格、英格丽·图林与夏洛特·兰普林,还有1970年维斯康蒂讲述此片的访谈。


接下来是尼尔·乔丹的1986年犯罪片名作《蒙娜丽莎》,箭影曾在2015年发行过此片,并进行了全新的2K修复,此次CC也使用了这个导演与摄影监督认证的2K修复,同样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花絮首先是尼尔·乔丹与主演鲍勃·霍斯金斯在1997年录制给标准收藏LD发行的评论音轨,接下来均为一批访谈内容,包括同样导演主演两人在1986年戛纳电影节时的采访、编剧大卫·利兰与制片人斯蒂芬·伍利在2015年进行的访谈,还有CC全新录制的导演与女主演凯西·泰森对谈。


《柔道龙虎榜》和《爱情和篮球》


接下来是华语影迷们很惊喜的《柔道龙虎榜》,这也是是杜琪峰首次入选标准收藏系列。和尤里卡一样,CC在签约授权一批星空修复影片时选中了杜琪峰作品中他本人最喜欢的此片。与MOC同样源自于4K修复并携带DTS-HD MA 5.1音轨,花絮方面也同样带着了2004年的11分钟幕后制作特辑和40分钟的杜琪峰访谈。除去老花絮外,CC配备了一批全新访谈内容,包括了编剧游乃海、配乐金培达、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与Caroline Guo。


CC九月最后一部是来自2000年的《爱情和篮球》,这部其实挺主流的运动爱情片入选CC还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CC给予的配置是毫不含糊,正片为导演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认证的全新4K修复源,配备DTS-HD MA 5.1音轨。老的花絮与当年的新线DVD对比,少去了NG片段、故事板、MV与一个与影片不大相干的女性成功人士纪录片外,六段删减片段、试镜画面以及导演和主演桑娜·莱瑟共同主讲的评论音轨依然收录。


除此之外,CC制作了包含导演、演员以及篮球执导的全新幕后制作纪录片《为你的心而打球》,导演与剪辑对谈的全新剪辑特辑和一段讲述影片影响的全新特辑。最后,CC还收录了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早期的三部短片,均附带导演全新的介绍内容。


箭影九月片单


相较于前几个月的发行公布,箭影本月宣布的片单显得有些疲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黑魔王》限量版套装,双碟配置分别收录了89分钟北美剧场版以及DVD发行时被修缮回的113分钟导演剪辑版。令碟友们失望的是,不仅没有UHD发行,而且此次箭影仅对那个被严重重剪,而且配乐被全部替换的北美剧场版进行了全新2K修复,源自于部分原始底片的4K扫描和其他一些底片素材的扫描。而本片最符合原始意图的导演剪辑版则仅以2011年环球自己做的高清修复老源呈现。此举引来大量影迷与碟友的质疑,箭影负责人也出面说明了本片事宜。


首先,《黑魔王》非一家公司发行,和《妙想天开》相似,此片欧洲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而北美则由环球发行。而当年幕后遭遇的困难与混乱加剧了素材的零散不齐。雷德利·斯科特一开始交出的初剪版本长达150分钟,在试映口碑糟糕后,影片被迫重新剪短到了113分钟,也就是后来的导演剪辑版。在这个基础上,影片再度被剪短到了93分钟,这就是之后在欧洲发行的剧场版本。而此片在北美发行的时候,当时环球总监席德·辛伯格觉得欧洲剧场版对美国青年观众毫无吸引力,于是觉得再度删减,并且将杰瑞·高德史密斯的交响配乐替换成了电子乐队橘梦乐团全新创作的音乐,最终形成了89分钟的北美剧场版。


113分钟的版本一直以为永久失传,直到2000年才发现了仅存的校正拷贝,环球后来DVD以及蓝光所发行的导演剪辑版均源自于仅存的这个拷贝。当箭影向环球确认此片素材准备进行修复的时候,得知此片存有的原始底片内容对应为93分钟的欧洲版正片。然而这个欧洲版正片的使用权却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独有,也就是说福克斯不答应就无法携带,而现在福克斯更是被迪士尼收购走,授权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论如何,箭影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将原始底片进行了4K扫描,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使用同意,于是只能用这些原始底片的扫描配上其他底片素材的扫描,拼出了一个89分钟北美发行版本的全新2K修复版本。而对于113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箭影确认仅存的拷贝为两个35mm校正拷贝。此拷贝本身仅做为校对放映使用,本身质量不佳,环球当年蓝光还带了雷德利·斯科特特地说明此版本画质问题无法解决的介绍,因此4K扫描加上HDR并不会多带出更有意义的细节呈现。


除此之外,此校正拷贝其实有着许多镜头的特效未完成以及需要修改的问题,当年环球做修复时候是花了大价钱与时间去处理完善。因此校正拷贝也不能说直接重新扫描4K拿来使用,除非在4K标准下重新去做这些问题的修缮处理,显然也不现实。同时虽然时长上导演剪辑版与欧洲版只差了二十分钟,但实际上并非那种多了或者少了一整段戏一个镜头那样简单,欧洲版底片中剪辑一致,可以拿来完整替换导演剪辑版的镜头内容实际上一个小时都不到。所以导演剪辑版最后箭影还是用了环球当年做的高清修复源,但好在这个高清修复并没有环球自己转录的北美剧场版那样被数字锐化处理过,整体画面质感还是保留着比较自然的感觉。


《黑魔王》套装


箭影即将发行的这个版本很可惜远非理想状态下的完美配置,但也是此片现今能到达的最好状态了。正片问题无法解决,花絮配置箭影则是毫不含糊。首先北美剧场版碟收录单独音乐音效轨和2002年重构的完整橘梦乐团单独配乐轨,接着配备了一条《雷德利·斯科特:制作他的电影》书籍作者Paul M. Sammon的全新评论音轨,然后是带有着器械师、服装设计、演员安娜贝勒·拉尼翁、掌机、布景师以及绘图师新访谈的全新特辑,其余还有影评人Travis Crawford全新制作的一段影片版本对比花絮、雷德利·斯科特在2003年讲述自己导演生涯的访谈花絮以及一段MV。


第二张导演剪辑版碟收录了一批老的花絮内容,包括了导演斯科特的评论音轨、2002年的51分钟幕后制作纪录片《创造神话》、当年原始宣传特辑、两个删减片段,其余还有三段遗失删减片段的故事板、两稿威廉·乔兹伯格写的剧本以及海外发行版本的额外画面,还包含了直接扫描底片得到的无字幕段落开头,只能算是无法得到欧洲发行版后折中的处理方式了。


《玉米田的小孩》系列


本月的唯一UHD发行是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电影《玉米田的小孩》UHD,这个独家UHD也是说了很久了,箭影独家源自于原始底片进行4K修复,兼容HDR10的杜比视界呈现,音轨携带了原始立体声与5.1两种混音。花絮方面和箭影2017年发行的修复版蓝光一致,包括演职人员和作家学者主讲的两条评论音轨、回顾制作的纪录片、演职人员访谈内容、重访拍摄地、短片《乌鸦的信徒》等花絮。


比较亮眼的是,英国地区箭影同期推出了系列影片前三部的三部曲套装。第二部包含了海外发行版与加入全新特效镜头与不同音轨混音的北美发行双版本正片,配备两条全新影评人评论音轨,一条为Matty Budrewicz与Dave Wain主讲,另一条为Lee Gambin主讲。接着是对导演大卫·普瑞斯、编剧A.L. Katz与摄影莱维·艾萨克的全新访谈,同时还收录了影片的工作室版本正片。第三部包含了北美发行的R级剧场版和加长结尾的国际发行版本。花絮为影评人Matty Budrewicz与Dave Wain主讲的新评论音轨、编剧多德·B·莱文森全新访谈、影评人Guy Adams制作的全新视频论文以及影片早期创作时候的不同故事版本。


“冷战怪物”套装


接下来是一个冷门B级片的套装,此“冷战怪物”大套装收录了制片人山姆·卡兹曼出品的四部作品,包含了1955年的《原子脑怪物》、1956年的《变种狼人》、1957年的《莫拉图僵尸》以及以烂出特色而出名的1957年怪兽片《巨爪》。其中最出名的《巨爪》在2017年就发行过德版蓝光,澳洲也在今年将其与《变种狼人》打包发行过一个双片蓝光。其余两部为箭影首次洗蓝,四片应该都是高清修复源,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音轨。


花絮方面首先是找来了影评人Kim Newman为四部影片都录制了全新的介绍,接下来是一批影评人全新评论音轨,《原子脑怪物》由Russell Dyball主讲、《变种狼人》由Lee Gambin主讲、《莫拉图僵尸》由Kat Ellinger主讲、《巨爪》由Emma Westwood与Cerise Howard主讲。然后每片还配备了全新制作的视频论文内容,包括电影史学家Stephen R. Bissette讲述山姆·卡兹曼一生经历与影坛生涯的长片《山姆·卡兹曼:冷战怪物之前与之后》、影评人Alexandra Heller-Nicholas讲述卡兹曼影片中女性角色、影评人Josh Hurtado分析卡兹曼影片中科学与怪物主题,以及影评人Mike White聚焦卡兹曼影片中所展现出的冷战恐慌主题。最后,《原子脑怪物》与《变种狼人》还收录了家庭观看用的超8胶片版本。


《死亡尖叫》和《蛇娘和白发魔》


接下来是一部并不怎么有名的1982年B级片《死亡尖叫》,箭影的蓝光也仅源自于一个35mm放映拷贝进行的2K修复,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音轨。花絮部分倒是没有含糊,首先是两条全新评论音轨,第一条由拍过《外星人奥特洛》、《黑暗力量》等80年代B级片导演菲尔·斯穆特主持,由《死亡尖叫》制片人查尔斯·伊森和特效艺术家沃斯·基特主讲,另外一条由恐怖电影主题播客The Hysteria Continues主讲。接着还收录了包含了大量演职人员新访谈的全新幕后制作纪录片,同时包含了录像带版本的片头段落以及本片两个不同版本的剧本。


本月箭影的日本影片发行来自于大映1968年出品的《蛇娘和白发魔》,由为大映拍摄过多部加美拉电影的特摄导演汤浅宪明执导,改编自著名恐怖漫画家楳图一雄的作品。箭影的蓝光源自于影片高清转录,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音轨。花絮方面包含了影评人David Kalat主讲的全新评论音轨与日本漫画与民俗专家Zack Davisson讲述影片主题内容的全新访谈。


《神女生涯原是梦》和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套装


箭影本月最后两个发行很明显是以前箭影学院系列的选片,首先是爱德华·迪麦特雷克执导的1962年影片《神女生涯原是梦》。此次箭影为全球首次洗蓝,源自于索尼对影片进行的4K修复,配备原始无损单声道音轨。花絮方面除了导演的一段老访谈内容外均为全新录制,包含了影评人Kat Ellinger与Samm Deighan的评论音轨、电影史学家Richard Dyer的访谈以及索尔·巴斯传记的共同作者Pat Kirkham的访谈。

 

最后的一套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三片套装其实仅为之前箭影学院单独三套发行的四部影片《迷乱》、《冬天的孩子》、《迷离劫》以及《魔鬼情人》加了个外纸套做成套装重新发行而已,实际影碟内容毫无区别。


《沙丘》


箭影还在六月底宣布《沙丘》的UHD发行中全新的长片纪录片因为制作工期赶不上发行而被取消。此套UHD已经因为无加长版收录导致不少碟友们动摇,这个取消唯一重磅全新花絮的操作立马让不少碟友取消预订,转而去预购德版的六碟豪华套装,虽然那套中的UHD碟也是剧场版,但至少以蓝光携带了加长版,而且预计花絮肯定会更多。


最后,箭影官方还公布了一个小预告,宣布自家的邵氏大套装将在7月9日进行进一步公开,这个十分独家的套装还请碟友们尽请期待,已经略微知道一些配置的我可以打包票说是绝对必买的一套。


澳版张艺谋与巩俐合作套装


澳洲新兴厂牌Imprint在靠着派拉蒙片库逐渐做大后,也将视野扩大到了其他渠道发行,此次它家就宣布了一个极其重磅的套装,收录张艺谋与巩俐合作的八部影片,包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归来》。


张艺谋与巩俐合作套装


虽然看影片的素材配置,很大可能性和之前韩国张艺谋套装一样,是一个盗用其他区域蓝光正片素材的发行,但至少这次Imprint在花絮配备上是给足了心思,携带了一批全新独家内容。首先是找来了汤尼·雷恩为套装中所有片子均分别录了介绍访谈,同时还将汤尼·雷恩在1983年拍摄的中国第五代导演纪录片《现代中国电影》收入了《红高粱》碟中。接着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带了讲述张艺谋影坛生涯以及中国社会政治变化的全新纪录片,其中包含了中国文学与电影研究博士Wendy Larson的访谈。


最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收录了配乐师梅林茂的全新访谈。除去这些内容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归来》之前版本中的制作特辑、访谈、评论音轨等老花絮也是一并收齐。然而此套装美中不足的就是Imprint在音轨上一贯拉跨,并非所有影片都是携带了无损次时代音轨,除了《红高粱》和《归来》外,其余影片音轨均为Dolby Digital有损,真的不知道它家到底是怎么想的。


《行尸走肉》与《魔鬼之血》同洗UHD


七十年代,保罗·莫里西为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室执导了两部改编自经典怪物故事的影片,改编自弗兰肯斯坦故事的1973年3D影片《行尸走肉》和改编自德古拉吸血鬼故事的1974年《魔鬼之血》。安迪·沃霍尔的名头搭上血腥情色内容的怪物故事改编,让这两部异色作品收获了大量忠实粉丝,CC在1998年就为两片发行过DVD。然而因为保罗·莫里西对自己影片版权死守保护的缘故,两片在蓝光时代一直没有得到高质量发行。


终于在六月份,Severin Films宣布即将发行《魔鬼之血》的UHD+BD+CD三碟套装,源自于无删减底片的全新4K修复,并且会以HDR呈现。花絮内容虽然还没有公布,但鉴于CC近几年变成拒不授权自己花絮给其他第三方厂牌的操作来看,想要授权到那条保罗·莫里西与乌多·基尔主讲的评论音轨是几乎不可能了,希望Severin能在其他渠道为其配备上丰厚的花絮内容。


《魔鬼之血》


这个消息一出,让大量等了多年保罗·莫里西影片蓝光的粉丝们大受鼓舞,大量询问《行尸走肉》是否也会一起修复推出的私信让Severin不得不公布说明,北美另一家独立厂牌已经取得《行尸走肉》的版权并将进行全新4K修复。Severin这个声明立马与醋酸综合症之前暗示下半年将会有的一部UHD+3D蓝光发行消息对上了,于是醋酸综合症也干脆不藏了,直接发声明宣布说:没错,我们正在对《行尸走肉》的原始3D底片进行4K修复,将以UHD与3D蓝光的双规格呈现。醋酸综合症同时直接发了三张3D底片扫描的图片,画质看起来很不错。而此片因为拍摄时候的许多不专业操作,导致3D有着不少水平位置错开等导致观感大打折扣的原生问题,不过与醋酸综合症已经愉快合作过的3D Archive毫无疑问也会参与到此片的3D修复过程中,肯定会为大家献上一个此片有史以来最完美的3D效果呈现。


《行尸走肉》底片扫描图


哥伦比亚经典系列UHD套装第二辑


索尼不愧是好莱坞五大中最注重UHD发行广度的,在经典系列UHD套装第一辑的一年后,宣布了第二辑的发行,此次获得升级UHD待遇的为六部影片:1959年的《桃色血案》、1968年版《雾都孤儿》、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1981年的《杂牌军东征》、1995年的《理智与情感》与2010年的《社交网络》。


哥伦比亚经典系列UHD套装第二辑


和第一辑的选片类似,此次选片其实还是比较主打安全牌,像是《出租车司机》、《理智与情感》和《社交网络》都算是名导名作,而《雾都孤儿》算是本身故事以及歌曲更加出名,《杂牌军东征》也明显是伊万·雷特曼与比尔·默瑞合作的名声大于影片本身质量,但即使是这样搭配下,一辑能拉出一部《桃色血案》这样一般制片厂不会优先考虑UHD的名作也是值得的。此次六部影片均以4K搭配HDR规格呈现,其中《出租车司机》与《社交网络》同时搭载杜比视界。音轨方面也是出了新混音外均携带了原始单声道或者立体声的次时代音轨,延续了第一套的顶级配置。其中《桃色血案》、《雾都孤儿》和《杂牌军东征》应该都是首次发行全新的4K修复源,想必比起之前的蓝光也是会有大幅提升。(《桃色血案》之前CC的4K源来自于一个中间片拷贝,此次哥伦比亚UHD标明4K修复来自于原始底片)


哥伦比亚经典系列UHD套装第二辑


花絮方面也没有含糊,《桃色血案》和第一辑中的《奇爱博士》相似,将CC蓝光的所有花絮均授权携带了过来,同时还加了一条电影学家Foster Hirsch的新评论音轨。《雾都孤儿》除了之前有的老花絮外增加了电影学家Steven C. Smith的新评论音轨以及杰克·瓦尔德的试镜画面。《杂牌军东征》则是增加了伊万·雷特曼与比尔·默瑞两人讨论相互合作作品经历的重聚花絮,同时还多收录了11段额外删减片段以及标清呈现的电视版本正片。


最后《理智与情感》则是加了一段二十五周年重聚花絮,参与人员有导演李安、制片人林赛·多兰以及演员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格雷·怀斯、艾美达·斯丹顿、伊莫金·斯塔布斯与埃米莉·弗朗索瓦。除去这六部影片碟外,此次第二辑单独携带一张额外蓝光碟,内容为哥伦比亚影业片库中精心挑选出的20部短片作品收录,包含风格各异的真人以及动画短片,除了三个感觉拿来凑数的索尼动画工作室新千年后动画短片外,其余均为十分珍贵的收录。这种制片厂的短片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更不要说单独发行蓝光了,大多数也只是一些有些名气的搭载其他长片中作为花絮呈现,而且也不一定有修复,因此哥伦比亚套装中这张碟也更显得难能可贵。









六月碟评



本月感觉值得细致对比的发行影碟并不多,比较重磅的UHD发行可能是《本能》和夺宝奇兵四部曲了。夺宝奇兵的UHD毫无意外前三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不仅之前过度滤镜化的色彩被校正了,而且当年蓝光的一些软件处理导致画面物体被识别错误抹除的问题也得到了消除,如caps-a-holic的截图对比所示,下面UHD截图中的飞机总算以应有的样貌呈现了:

源自caps-a-holic的截图对比


而且这套还有一个小惊喜:根据截图对比能很明显看出,当年2K数字中间片完成的第四部此次重新制作了,非特效的镜头明显是原生4K的细节,看来是进行了4K级别重构。


源自caps-a-holic的第四部截图放大区域对比,明显看出左边UHD截图人物细节多了不少,头发丝都能更清晰辨别


而《本能》的UHD则是各种拉跨的集合,第一眼看过去提升满意,但仔细一看都不行。除了映欧嘉纳一贯不太行的编码之外,此次修复也是有过度处理。首先影片明显在光线充足的外景镜头上进行了DNR降噪处理,虽然程度仅为轻度到中度,但肉眼仔细观看还是十分明显。其次就是此次调色改变了原始样貌,同样并没有很剧烈的改动,但是被压暗的亮部、偏青绿的白色依然很明显被调成了现在数字调色风格的样貌。其中最好笑的是,有一个镜头在单独取色修改色彩时候出错,导致单独镜头里画面直接变色了,如下面这个源自于波兰论坛用户misfit的截图所示,十分离谱:

论坛用户misfit的截图


上个月在碟评区曾经靠截图分析过《阮玲玉》的4K修复,这次上影节我也在大银幕观看了4K DCP,感觉可以继续多说一些。首先是微博@西瓜太郎的神隐 提出的一个严重问题,4K修复源的美版蓝光少掉了两段戏份,一段是开头完整的澡堂镜头在摇下来后直接剪断接到了修脚的镜头,少掉了整个澡堂环境观察的段落(下图一)。另一个为与《神女》段落中所呼应的阮玲玉朝唐季珊脸上吐烟的镜头也没了(下图二)

图一

图二


但令人费解的是,我在上影节所观看的4K DCP中印象里则是完整保留了这两段戏,剪辑和之前大家所看到的导演剪辑版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美版蓝光所用源的结尾版权标续的年份写的是2020年,而DCP结尾标的则是2021年,不知道是否是星空后来发现这个问题,重新补齐了。另外,大银幕观看这次4K修复,感觉到了更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博洛尼亚式调色问题看起来愈发严重,颜色几乎一直偏青或是偏黄,而且暗部甚至都没有真正暗下去过,让人难受到想亲自上手调一下对比度。


其次就是之前版本也出现过的问题,黑白段落中经常画面底部会出现一个被略微遮黑的效果,这个应该是当年为了之后在拷贝上印字幕于是在中间片阶段就连同画面黑白处理一起洗印做上去的效果,但这种这么明显影响观感的问题,居然不回到原始底片去修复,真的是匪夷所思。现在唯一希望就是尤里卡能授权此片,将其完整无删减呈现的同时,对其进行一下重新调色吧。


美版蓝光截图,在没有字幕调出的情况下,黑白段落画面底部的遮黑特别明显


本届上影节最受瞩目的老片修复应该是《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了,我在上个月影碟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此片4K修复的难度。此次为了一探修复效果,我也是费尽力气才弄到了上海影城的一张票。结果发现,此次修复的最大问题反而不是一开始猜测的新调色改变原本色彩样貌,新的色彩在实际4K DCP的观看过程中还是比较顺畅的,只有部分几个场景看起来调得过头。


但完全没想到的是,此次原始底片进行的4K修复又遭到了DNR的魔爪,全片都经过了轻度到中度的DNR处理,胶片颗粒有时已经不太能用肉眼辨别。不幸中的万幸在于,DNR的使用还是没有到一种无法忍受的地步,画面该有的细节还是尽可能保留住了,相较于之前那个源自中间片的老高清源来说,细节提升还是能够看出的。现在希望就是,映欧嘉纳能否谈通要到这次修复的原始扫描文件,来重新做一次没有那么严重数字处理的修复了。


编辑: Apertus

电影系学生一枚




-FIN-

深焦·收藏系列

2021年4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1年3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1年2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1年1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12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11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10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9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8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7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6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5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4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3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2月影碟收藏指南

2020年1月影碟收藏指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