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在与过去的抗争中走向世界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3-01-29

往期播客:日本电影史最动人的CP,成就最伟大女性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35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22 11.09-11.20


世界最大纪录片竞赛落幕

回顾2022,展望未来

 IDFA 2022 


作者: KKick

假如有心,每周都是电影节


经历十多天密集的电影展映、行业活动以及奖项评选后,第35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已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今年共有13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长片角逐国际竞赛单元奖项。具体提名名单可查看:世界最大纪录片电影节IDFA公布入围名单,多部华语片现身


丹麦导演Lea Glob首部独立执导的女性题材纪录片《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Apolonia, Apolonia)最终斩获最佳影片。有关养老与死亡的话题之作《死事生非》(Much Ado About Dying)的导演Simon Chambers获最佳导演奖。来自荷兰本土,记录疫情封城邻里百态的《居家旅程》(Journey Through Our World)与关注2021年西伯利亚极端气候灾难中村民自救的《Paradise》则分获最佳剪辑与摄影奖。



IDFA作为世界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终于在今年恢复了往届规模,以最完整的单元形式开展线下活动。本届总观众达14.7万人次,比 2021 年增长了25%。除了主竞赛与次级单元的参赛影片放映外,IDFA更致力于打造一个供业内人士专业交流的场合(Industry 与IDFA Forum),并提供一个展示纪录片体验最新探索成果的平台(DocLab)。其中行业活动参与人数约达4.5万人次,展映等活动场所遍布阿姆斯特丹市内大小影院与文化中心。


《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

当代版“唱与不唱”


《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剧照


在持续拍摄十多年后,来自丹麦的Lea Glob显然与大学时代偶然选择的拍摄对象——油画艺术家Apolonia Sokol建立了非凡的友谊。见证Apolonia几经波折、横跨欧美的追梦之旅的同时,Lea也走过了自己从求学到步入婚姻成为人母的美好与艰辛。在经历几乎夺走生命的生产之后,Lea强忍着后遗症的巨大疼痛赶赴画展,而此刻从画家身上移开转向镜中自己的特写却在告诉观众,她用摄影机所记录下的不再只是一个年轻女孩的跌跌撞撞,而是横跨十三年,三位当代女性间的相互守望。


近年来女性导演与女性题材横扫欧美各大电影节奖项已成事实。它们中不乏《钛》与《正发生》这类挑战观众认知与禁忌的作品,以一种激进之姿杀入仍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竞赛,高调地向全世界宣布以女性身体为据点的电影的未来。


在纪录片这个分类下,《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的获奖则可以视作《美人与流血事件》(同样在IDFA展映)于威尼斯书写历史后的某种延续——“女导演拍女性电影”的本质不在于“战士化”女性的躯体,而仅仅是那对于真实地挣扎着生活的人们一视同仁、饱含温柔的注视就已具有最深沉的力量。


意外开启的镜头迎来了最后一镜,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女性友谊,走向的是“自己也是被记录者”的醍醐灌顶。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存在于瓦尔达经典作品《一个唱,一个不唱》中和而不同、携手并进的女性形象在今时今日重现,又或许从未从生活中消失。纪录片的镜头就是发现她们存在的眼睛。无论是Lea还是Apolonia,亦或是顺势被摄影机记录下的乌克兰女权运动家奥克萨娜·莎秋(Oksana Shachko)短暂的人生,她们留下的无不是关于“何为女人”的亲身定义。


Apolonia Sokol


纪录片的社会责任


不同于提到阿姆斯特丹时人们所联想到的寻欢与放纵的娱乐之都形象,诞生于此的IDFA所对应的则是这座城市古老、传统而充满人文气质的一面。作为一个西欧国家,荷兰也有其不光彩的殖民历史,因此IDFA作为一个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也有意通过这一机会集合全世界不同的声音与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思过去、批判当下、关注未来。


纵观各单元,许多影片采用多种历史资料构建出对现实的质问,以及对于造成这一现状的过去的追溯。在展望竞赛单元(Envision Competition)获最佳影片奖的《宣言》(Manifesto)就是此类设问“过去如何成为眼前”的代表作品之一。


导演Angie Vinchito将2016年至今生活在俄罗斯的青少年群体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重新剪辑,暴力与迷失逐渐取代了天真的日常,成为那些时而幽默时而极度残酷的手机画面中最主要的内容,而最终这一切指向的则是现实中一个国家如何一步步成为令人窒息的强权牢笼。


《宣言》剧照


与之相似的,在今年在伊朗发生的屠杀抗议者种种震惊世界的事件后,许多伊朗电影人也深受时代的感召,通过对祖国的历史与个体记忆的重新挖掘追问现实。


现被当局勒令禁足的Jurabchian姐弟在主竞赛单元带来的《寂静之家》(Silent House),运用丰富的家庭录像、历史资料以及家庭成员的采访和个人回忆,为我们还原了过去40年间一个伊朗中上阶层家庭在历史浮沉中的多舛命运。


在这个从封建王朝最后的贵族手中以现代资本的方式获得的房子里,一家三代的人生被娓娓道来,似水流年。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种种都是伊朗半个世纪以来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家里女人当家,但就像我们熟知的故事那样,她们的选择被时代与现实推挤。当男人消失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留给女人的则是归于平凡与琐事的家庭,以及另一种无尽。《寂静之家》以这样一种方式声援着长久以来被忽略的伊朗女性。


《寂静之家》剧照


在许多纪录片选择使用过去的影像、文字资料、回忆,以一种“拼贴质感”尽力抵达真相的同时,IDFA的跨单元专题策划也同样力图引入一种纵向的超越时空的对话。在探索宗教、性别、暴力这一历久弥新的问题时,除了在其焦点专栏(Focus Program)中放映关于性别与身体政治权利思辩的最新作品外,策展团队还精心选取了多部该议题下的经典作品,如成片于2010年的探讨美国支持与反堕胎立场的《第12和特拉华》(12th & Delaware),以及与当下伊斯兰世界女性争取身体自由紧密相关的著名埃及导演Yousry Nasrallah 1995年作品《男孩,女孩和面纱》(On Boys, Girls and the Veil)


这些相互形成的历史对照体现了IDFA作为纪录片电影节的一种使命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并有意识地提醒着人们在过去产生的解读也将时刻影响着未来思考的方向。


纪录片的沉浸式未来


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电影节,IDFA也将拓展纪录片这一分类的边界作为其一大主要任务。在效仿其他电影节给予VR这一新形式更多展映机会的同时,IDFA更大胆引入其他或传统或先锋形式的作品。回归线下模式的电影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有IDFA on Stage这样与剧场艺术两相结合的全新项目,更是将重心向着以摆脱电影形式桎梏为目标的纪录片实室DocLab进一步倾斜。最终取得了场场爆满的效果。


来自台湾的VR作品《无法离开的人》继摘得威尼斯最佳VR体验奖后,在IDFA VR Gallery上又成为口碑之作。在一片愁云惨雾中,作品借由亲历者坤伯的形象将1950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回忆娓娓道来。观众在短暂的体验中仿佛置身于那个政治气氛阴郁、人心惶惶的台湾,走进被关押在绿岛的受难者与其家人们无尽的惶恐与悲痛中。《无法离开的人》完美结合了电影、剧场以及VR等艺术形式的演出特点,精心设计了一次极具沉浸感的历史体验,更唤起了身处当代的强烈共鸣。


《无法离开的人》剧照


除此之外,来自英国的《In Pursuit of Repetitive Beats》因极佳的体验设计获得了本届DocLab沉浸式非虚构纪录片奖。该作带领观众回到了1989年电子音乐与锐舞文化(rave culture)风靡一时的英国,在交互式VR的体验中参与一场寻找街头青年秘密活动地点的猫鼠游戏,并在最后的狂欢派对上伴随动感舞曲尽情释放。作品由BFI 伦敦电影节、IDFA DocLab与阿姆斯特丹电子舞曲音乐节(ADE)联合参与制作,在视觉盛宴的基础上更增加了触觉与听觉等感官刺激要素,也是本届IDFA中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之一。


《In Pursuit of Repetitive Beats》剧照


华语片的身影


除了备受好评的VR作品外,华语片在本届IDFA中也有精彩表现。


早在5月就在戛纳大放异彩的个人散文式记录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入选年度Best of Fests展映。此外也有导演刘重燕在法国完成制作的《Is There a Pine on the Mountain》入围本届短片竞赛。中国香港导演舒林的《父子之间》,台湾作品《甘露水》,以及早前刚刚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映的新人女导演作品《我们在黑夜的海上》(导演:陈思毅)共同入选Luminous展映单元。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剧照


长片方面,中国台湾导演萧美玲在十二年间拍摄记录女儿成长的《平行世界》入围国际竞赛单元。在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收获“谷雨之选”的《神游乐园吟留别》则入围展望竞赛单元,成为本届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长片竞赛影片。


这些影片中虽也有《神游乐园吟留别》这样持续聚焦中国现代化与国际化生活水平反差与演变的作品,但更多的则综合表现出一种当代年轻导演们对于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激烈思绪。


《我们在黑夜的海上》海报


无论是饱受国际好评的酷儿散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还是自述与身患癌症的母亲之间细腻情感的《我们在黑夜的海上》与作为旁观者见证激烈亲子冲突的《Is There a Pine on the Mountain》,从这些极度私人化的叙述中隐约透露出,新一代中国电影人对于现实最大的体验或许来源于独生子女时代,个体与家庭、现代与传统、外部与内部的巨大撕裂。当他们正以全新的多元的身份坦步走向世界的同时,却往往无法与身后存在种种代际矛盾的家庭和社会顺利达成一种共识。这种巨大的不自洽感显然推动了这些纪录片的创作,也将持续推动这一代人,尤其是在海外作为少数群体存在的电影人,对于自我身份的不断探索与呈现。


第35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完整获奖名单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国际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

最佳导演:Simon Chambers (《死事生非》)

最佳剪辑:Mario Steenbergen (《居家旅程》)

最佳摄影:Paul Guilhaume (《Paradise》)


Envision Competiton 

展望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宣言》

最佳导演:Roberta Torre (《The Fabulous Ones》)

杰出艺术贡献:《我迷失的家园》

特别提及:《电影批注》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Immersive non-fiction

IDFA DocLab沉浸式非虚构竞赛单元

最佳IDFA DocLab沉浸式非虚构作品奖:《In Pursuit of Repetitive Beats》

评审团创意技术特别奖:《Plastisapiens》


IDFA DocLab Competition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IDFA DocLab数字叙事竞赛单元

最佳数字叙事奖:《He Fucked the Girl Out of Me》

评审团创意技术特别奖:《His Name Is My Name》


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 Documentary 

短片竞赛单元

最佳纪录短片:《Away》

特别提及:《The Porters》


IDFA Competition for Youth Documentary 

青少年纪录片单元

最佳影片(14岁及以上组):《家在他方》

最佳影片(9-13岁组):《公羊男孩》

特别提及:《Jasmin’s Two Homes》


Additional Awards 

特殊奖项

最佳长片首作:《The Etilaat Roz》

最佳长片首作特别提及:《Guapo'y》

最佳荷兰影片:《居家旅程》

最佳荷兰影片特别提及:《Inside My Heart》

图像与声音ReFrame :《Private Footage》

特别提及:《The March on Rome》

NPO IDFA 2022 观众选择奖:《Blue ID》


IDFA Forum Awards 

IDFA论坛奖

最佳提案:《Niñxs》

最佳粗剪:《The Tuba Thieves》

DocLab论坛奖:《We Speak Their Names in Hushed Tones》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豆瓣9.0,250小时素材剪出年度爱情故事


今年戛纳第一名和第二名,都可以看了!


本电影史最动人的CP,成就最伟大女性

一代人的国产禁片,迎来最高规格的完整版修复


充满暴力与引诱的年度顶流到底怎么样?


残酷至极的影像,冷酷无情的大师


从《王冠》聊起,英国王室的历史与丑闻


是时候回电影院了,史诗级大IP迎来第26部


现在,是韩国电影的时代


极致浪漫!2022年最震撼的影像


偷渡到曼哈顿的中国外卖员,成就了这部美国独立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