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盛雷鸣:结果的基本可预期是裁判公正的体现|律新社大咖来了

2017-09-22 律新社


律新社|冯璞


律新社大咖来了之仲裁员系列专访

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律新社共同推出



艾伦·德肖维茨说:“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要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会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急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作为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管委会联席主任、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盛雷鸣显然已经找到了让他达到这种状态的职业,身份可以因地因时切换,不变的是他心中自有作为法律人屹立不倒的价值标杆,指引他坚毅前行。


近日,盛雷鸣做客律新社《大咖来了》,与律新社CEO王凤梅畅谈他的执业体悟。小而言之,律师和仲裁员要用何种途径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而言之,在中国走向国际的道路上,法律人要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和突破?


1

律师的价值

就是把模式化的东西特别化

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了法律人的工作中,大数据带来的便利能延伸到何种地步令人好奇,但与此同时,机器人能否取代律师也一直争鸣不休。对此,盛雷鸣的答案是什么?


王凤梅:前段时间,上海高院将律师服务平台向全国律师开放的消息刷屏了,上海高院在报道中专门提到了您对这一平台建设作出的贡献,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感受吗?


盛雷鸣:四年多前,我们曾向上海高院提出律师普遍反映的“找法官难、立案难”等问题,没想到上海高院领导非常重视,提出了非常大胆的设想,在较短时间内从观念、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基本解决了律师反映的这些“难”。


其中上海法院的律师服务平台就化解了诸多沟通上的困难,把从递交诉讼材料、代理意见,联系法官,到事后对法院工作提出有关建议等环节的沟通障碍都一并解决了,让我们律师的工作效率更高,职业环境更好,执业幸福感也更强。


而且,今年八月份开始上海法院的律师服务平台由原先的面向上海律师开放扩展为面向全国律师开放,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是完全出乎我们当时的意料的,非常不容易。


作为一名律师,我由衷感谢上海法院对律师队伍和律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王凤梅:这其实是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工作流程的一卡通,您很关注高科技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影响,我知道您同时也是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的会长,您怎么看最近如火如荼的法律科技浪潮对法律行业带来的影响?


盛雷鸣:信息时代早已到来,我们从各个方面都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方便,无论是律所管理还是业务操作都绕不开信息大数据,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去迎合,甚至去前瞻性地研究,多多借助科技手段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数据可以成为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手段,比如,根据数据变化的情况可以判断接下来可能涌现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判可以提前安排预防性措施和人才培训,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案件。但是纵然信息化再高度发展,我还是不太同意法律机器人会替代律师的观点。


王凤梅:其实法律服务行业有它的特殊性,隐私性也好,信任度也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行业增值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法律服务为主。


盛雷鸣:我觉得法律机器人不太可能替代律师的最大原因是,法律事务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任何一个字眼或要素的不同,都可能带来与类似甚至看似相同的案件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


哪怕是一模一样的案件,不同的法律人做出的应对方案和处理手法也会不一样,思维的差异导致处理的手段没有标准化可言,律师的价值就是把模式化的东西特别化,机器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部分辅助性的基础工作是可以由机器人取代的。


盛雷鸣接受律新社CEO王凤梅专访


2

仲裁是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

2017年上海“两会”上,盛雷鸣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上海应该尽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议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律师和仲裁机构如何实现走出去?既是律师又是仲裁员的盛雷鸣有着他独到的想法。


王凤梅:除了律师外,您还有一个身份是仲裁员,担任仲裁员的律师更是特别专业的律师,在您处理的仲裁案件当中,您感觉对仲裁员的要求这些年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盛雷鸣:无论是律师还是仲裁员,在专业上都必须过硬。但是和律师不同的是,仲裁员是裁判者,所以就某一具体的案件而言,仲裁员与律师关注的点是有不同侧重的,律师更多专注于自己当事人的诉求,而仲裁员更多考虑整个案件的宏观面。由于仲裁员的裁判行为和结果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价值观,所以社会和仲裁机构对于仲裁员的品行修养、道德情操的要求再高也不为过。


在这点上,我觉得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上海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的把关是非常严格的,我搭档过不少仲裁员,深刻地感受到大家办案都严格依据事实和法律,不受庭外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如果每一个裁判者都能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优良的职业品行的话,我国仲裁的公信力将会有更快更好的提升。


王凤梅:这么多年来,仲裁案件的数量也在上升,案件的类型上面有些怎样的变化呢?


盛雷鸣: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为例,这几年案件数量和标的额的上升比较快,这说明大家对仲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和律师坚定地认识到仲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争议解决方式。


客观地讲,这几年仲裁本身公信力是在不断提升的,这与仲裁机构对程序管理的严苛、对仲裁员选择的严格以及仲裁员本身的品行和专业都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明白,公信力是仲裁事业的生命线。


这几年仲裁案件类型的变化很大,一是仲裁案件类型越来越广,除了国际贸易合同纠纷外,酒店管理、股权对赌、融资租赁等方面的仲裁案件越来越多。二是新类型案件选择仲裁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可能也与仲裁员中有各类专家、高校教授、政府官员、律师、公司法务等人才有关,当事人当然希望把自己的案子交给深谙其道的专业人士来裁判。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案件无论是到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当事人和律师其实都希望自己的案件能由专业精、人品正的人士来处理,因为这样可以使案件的处理结果更可预期。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律师(站在公正、专业的立场,而非一方当事人诉求的立场)看完案件材料后在内心无法预测案件的大致裁判结果,或者裁判结果总是与事实、法律反映的应然结果不相一致,那肯定是案件处理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所以我认为:案件裁判结果的基本可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司法公信力。或者说,案件裁判结果的基本可预期是衡量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王凤梅: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很多企业要走出去,您认为仲裁会成为解决国际性商事纠纷的方式吗?中国律师应当做好哪些准备?


盛雷鸣:“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回避,法律服务行业也必须跟上。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我认为仲裁必将成为各国当事人解决争议的主要途径,相对于选择一个国家的司法公权机构,当事人可能更愿意选择第三方仲裁机构来解决争议,这其实也是国际商事交往中就争议解决方式达成的普遍共识。


我始终认为,涉外律师的主要工作不应是研究当地具体法律的实体规定,因为:第一,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对当地法律都不可能比当地律师了解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第二,受到法域的限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允许中国律师对当地法律进行解释。


因此,在涉外法律事务中,第一,我们中国律师应当更多地去了解目标国当地的司法制度、尤其是律师制度,了解当地法律服务机构、尤其是律师事务所。那么在遇到某一具体法律事务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当事人这一领域在当地哪些事务所和律师是最专业的。


第二,虽然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具体法律规定是不同的,但是涉及的法律问题都是大致相同的,比如土地买卖,都会涉及到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期限、土地性质、开发申报程序等法律问题,所以我们中国律师应当做的是罗列出法律问题清单,并找到当地对口的律师来进行解释,并对当地律师的工作做出评价与把关。


可见,在涉外法律事务中我们中国律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法律事务的管理,而不是域外法律事务本身的操作。



3

法律人是杂家

我们学的不是法学,是世界

盛雷鸣一直认为,法律关注的是社会的世俗生活,调整的是包罗万象的社会问题。没有其他学科、其他行业知识的广和博,就无法建立法律职业技能的专和精。他的这句话被广为流传:“法律人是个杂家,别人以为我们学的是法学,其实我们学的是世界;别人以为我们搞的是法律,其实我们搞的是人生。”


王凤梅您曾提出一个观点,法学专业的成长不只是法律知识和专业的涵养,还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的辅助。


盛雷鸣:是的,好的律师一定是杂家,我一直强调,任一法律事务都不只是纯粹的法律问题。比如,当你代理建筑工程纠纷的案件时,如果你不懂什么是定额、什么是正负零零线、什么是初扩设计、什么是大临设施等工程专业知识,而只知道所谓的工程法律,请问你怎么办案呢?能办好案吗?


任何法律事务都夹杂着其他专业知识,所以在掌握某一法律领域专业技能的同时,你必须同时去学习和掌握这一门类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该领域中综合判断处理能力过关的律师。


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学全并掌握每一个门类,所以律师的专业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王凤梅:现在很多律师都有焦虑,您能否给大家指点迷津,怎样去规划事业发展比较好呢?


盛雷鸣:指点迷津不敢,给点建议吧:第一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觉得什么吃香就要去做什么,这是出发点错误。你首先要把自己摸清楚,你的天赋和自身特点适合做什么,如果你不适合做这一块,你再努力也是做不好的。比如,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灵活的思辨能力,那我不建议你去做一名独立执业的律师,也许做一名配角会让自己更轻松,也让别人更满意,就算要做一名独立执业的律师,也应该选择一名能弥补你缺点的其他律师做搭档。


第二要懂得积累。现在急于求成的人太多,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轻轻松松就能成大材、赚大钱是不可能的。律师行业更是讲究经验的行业,很多东西真的是头破血流撞出来的,不去真正体会是没用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过程才能够领会。


第三要学会专注。像医生一样,全科医生一定不是专家型医生,而万金油律师也一定成不了优秀的律师。法律的海洋太浩瀚无边了,你的有限精力决定了你只能专注于某一至两个领域,才能研究透,才能使自己成为该领域的标杆。当然,沉下心去专攻的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所以在达到那个高度之前,你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可能这种状态要好多年,但熬过这个寒冬你就会变得了不起。


王凤梅:这一年有很多律师去世了,大家越来越觉得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很难,您怎么看?


盛雷鸣:我觉得我们的确要重视这个问题,做好一名律师真的很辛苦。第一,时间支配上非常不自由,大多是受人支配,当事人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不能不随时奔赴啊。


第二,心理压力非常大,以诉讼律师为例,如果十个案子赢了九个输了一个,那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绩了,但有些当事人还是会觉得你赢了九个是应该的,输一个也是不能原谅的。律师有时候会觉得很冤枉,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全部的责任和力气,但当事人就是不理解。


第三,工作方式非常多变,要思考、要调查、要写材料、要出差、要应酬,文的武的都要会,频道不断变化,身心疲惫不堪。


常有人劝律师:当事人的钱又不是你自己的钱,事也不是你自己的事,你何必如此投入和忘我呢?这话我严重不同意!在我看来,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律师必须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事人信任你,你就必须全力以赴,穷尽一切合法的手段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律师行业充满压力与挑战的职业特性要求我们时刻将自己的健康放在突出位置来重视。所以我建议我们律师:一要善于组建团队,分解工作量,分化工作压力;二要了解自己的承载极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超负荷承接工作任务。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