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言快论 | 以反种族歧视之名

2017-05-06 澳洲新快网


独家视角 看中国 论世界

在社交媒体上,炒作种族歧视的危害和养生谣言一样大,却最有市场。看了诸多媒体报道,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举着反对种族歧视大旗的报道都是真实合理的,大有哗众取宠之嫌。身为读者,应该带着去伪存真的态度,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者:徐晨晗


▲澳洲社会极其多元化。(网络图片)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澳洲社会,多元文化必是其中之一。在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地方,什么话题最容易引起共鸣?种族歧视必是其中之一。


笔者来澳3年,时间不长,听说过许多种族歧视的事件,但从未亲身经历过。不久前一位友人对我说:在好山好水、每个人都和蔼可亲的澳洲,始终觉得自己是个二等公民,处处受歧视。这句话不禁让笔者开始思考:种族歧视到底是什么?


看了诸多媒体报道,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举着反对种族歧视大旗的报道都是真实合理的,大有哗众取宠之嫌。身为读者,应该带着去伪存真的态度,做出自己的判断。


种族歧视为何物?

要准确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是否涉及种族歧视,就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种族歧视究竟为何物?


先举几个例子。


1.笔者的一位好友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曾有人问她,你会不会和黑人交往,她回答可能不会吧,因为中国的确很少见到黑人,也许会不适应。对方据此判断,她是一个种族歧视的人。


2.刚到悉尼的时候,认识一个香港裔的二代移民,他说在悉尼的大企业里,白人员工和其他种族的员工在数量上其实不相上下,然而高层管理岗位却几乎被白人垄断。内部竞聘时,哪怕其他种族员工和白人员工一样优秀,人力部门还是会倾向白人。


3.在热门网络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中,主持人高晓松说,他刚到悉尼录节目的时候,问一个司机:你们算是种族主义国家吗,对方回答“当然不是啊,我现在不是就在跟你聊天呢么”。


要明确一个概念:歧视和区分,不是一回事。歧视,即因种族、性别、年龄等客观原因,剥夺对方的合法权利(例如韩莘鼓吹禁止穆斯林移民、美国曾经禁止黑人乘公交车等),从而对对方造成伤害。


而区分,或者可以说是成见,则是个人喜好。虽说不好,但无伤大雅。打个比方,笔者不喜欢男生嗓门太大,因此不会找大嗓门男生当男朋友,想必无人会认为笔者歧视大嗓门;但在例子一中,笔者这位好友的个人喜好,却被人冠以种族歧视之名。


“自己人”更好

▲白人优先可能仅仅是出于“自己人”更好的想法


在例子三中,这名白人司机的确对其他族裔有区别对待,但并未造成伤害。他将白人视为澳洲社会的主流族裔,却并未歧视其他族裔。而例子二中的情况,真的就那么恶劣吗?


假设一个澳洲当地的华人企业竞聘高层,面对两名同样优秀的候选人,一个是华人另一个是白人,在其他条件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人力部门会更倾向哪一位?那么如果这名华人胜出,我们是否会谴责这个企业歧视白人?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性地认为,“自己人”是更好的,仅此而已。其实就连discrimination(歧视)这个词,一开始也只是“区别对待”的意思,并不是歧视。因此笔者窃以为,不应动辄给人带上“种族歧视”这顶高帽子。


当今的美国社会,白人的发言权被极大限制,一些企业、机构、大学为了所谓的种族平等而不得不放弃许多优秀的白人候选人,难道这样的所谓“种族平等”就真的平等了吗?


做了如许多的铺垫,终于谈到了本文的论点:


勿以反种族歧视之名,行博眼球、刷存在感之实。


再举两个例子:


一是最近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美联航事件,原本是消费者权益问题,但到了一些媒体口中,变成了种族歧视问题;


二是悉尼某区的穆斯林希望建一座大清真寺,因为可能产生的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遭到当地居民反对,原本是市政规划问题,但到了一些媒体口中,变成了华人和穆斯林的对抗。别忘了,华人中也是有穆斯林的。


且不论这些事情背后到底是否有种族歧视的成分,笔者只想问:利用此类事件炒作种族歧视问题,有何益处?能达到什么目的?是否会让其他族群觉得华人太过“玻璃心”、太自卑?在标题中带上种族字眼,点击率高了、文章传播广了,受害者心态也就随之而普及,流毒无穷。


反对种歧 过犹不及


“种族歧视”这项“罪名”,太严重了。澳洲也好,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既然一个社会中有一个民族长期占据主流地位,那么大民族主义的心态是难免的。


但社会在发展,人性也在发展,彻底消弭种族间的区别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肆意炒作种族歧视话题只会拖累这一进程


种族主义问题,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美剧中,随处可见的是对法国人的调侃,但黑人绝对是不可触碰的禁区,亚裔也是极为敏感的话题。这说明,一个族裔“玻璃心”的程度,与其自信心成反比,而自信心又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息息相关。


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否则无论怎样大声疾呼消灭种族歧视,也于事无补。在社交媒体上,炒作种族歧视的危害和养生谣言一样大,却最有市场。


面对一些明显别有用心的消息,学会独立思考、不去人云亦云,才是有自信、有理性的公民应该做的事。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推荐阅读


大开眼界——你所不知道的澳洲奇葩国中国 上 | 

2017澳洲涨薪最快职位Top 10公布,都是中国留学生的最爱

关于澳洲恐袭,你知道多少?

澳洲奇葩“单身福利金”:“炮友”能领,情侣不能领?!

2017全球最幸福国家 澳洲排第九!


在澳读书安全有多远?揭开校园欺凌 上  |  

总理如何巧妙回应“南海军事化”、“中美选边站” 等话题?

悉尼学区“缩”之痛 上 | 


雄安新区会否成为第二个曹妃甸?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双刃之剑

让民心见证中美关系的新旅程

“萨德”剑已上弦 中国反制将升级


更多澳洲时政、财经、社会新闻

请翻阅5月6/7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