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般若的修法可浓缩成这两句话!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当时梁武帝平时都是吃斋、受戒、持戒、修庙,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功德。这些功德,不放在出离心菩提心上面的话,至少他也是一个人天道。但是达摩祖师就说没有任何的功德,就一口否定了。为什么呢?达摩祖师的禅宗要强调的或者是它的核心部分,根本就不是前面的这些,所以他不认为这些是道,道就是最后的这部分了。
是不是达摩祖师根本就不承认出离心和菩提心?当然不是。是他讲的层次、次第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家要知道,道就是我们的心的本性。我们可以这么说,光明加空性或者是空性加光明,等于是我们的心的本性,同时也是寂灭,这叫作寂灭为体。
五部大论中有一个叫作《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是整个大乘佛教次第修行的方法。可以这么讲,像龙树菩萨的《中论》是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大般若经》的浓缩版;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是整个般若的修行次第。
这个修行的次第当中,虽然讲了很多,但是它真正的核心部分,就只有两个偈子,一个是讲所修的道,另外一句话就讲这个道怎么修,就这两句话。那么,这两个偈子讲的就是达摩祖师的这两句话。
所以,整个般若法的修法,弥勒菩萨最后全部浓缩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所修的法就是本性。那么,这个就和达摩祖师讲的“道者,以寂灭为体”是一模一样。
第二句话是什么呢?这个跟《达摩悟性论》的第二句话是一样的。“修者……”,它就开始讲修者。前面讲了道者,道是什么,道就是所修的。这个道怎么修呢?然后开始讲什么叫作修?
“修者,以离相为宗”。“宗”这个字,它的语义很多,有十几个。是不是宗旨、目的的意思呢?不是这个。这个宗就是根本的意思。“以离相为宗”就是说,以离相为根本。我们修行的根本是什么呢?修行的根本就是离相,没有任何的相。那么这是第二句话。
前面的“道者,寂灭为体”,就是讲了所修的。我们到底要修什么?就是寂灭;我们怎么修寂灭呢?然后第二句话,修,那就是离相。
实际上就这么四个字。道是什么呢?寂灭;修是什么呢?离相。就这么四个字,表达得非常简单,但是非常精准、非常到位。如果你能听得懂,那么这几个字上面就可以理解了,听不懂的话,字再多,那也不一定能够证悟。但字的多和少,对我们理解是有帮助的。
比如说,这么几个字,利根的人,特别特别有智慧的人,一句两句、一两个字,就完全理解了。但是,钝根的、根机比较差一点的人,那就是一两个字还理解不了,如果用多一点的、各种各样的比喻,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在理解上面会好一点。
但是,大家要知道,理解跟证悟是不一样了。理解,我们是文字上、理论上理解,那么理论上的理解,文字多一点有没有帮助?有帮助。证悟,文字多一点少一点就没有任何的关系。对证悟的人来说,就这么简单了。
道是什么呢?不要说那么多了,就两个字“寂灭”,寂灭就是道。那这个道我怎么修呢?那也不需要说这么多,就是“离相”,离相就是修。这个就是禅宗表达的方法。大圆满、大手印,它们都是用一些这样非常简单的词来表达。
证悟的人,不需要太多的文字就证悟了。不证悟的人,文字多了,在理解方面有帮助;但是证悟,文字再多也不会证悟,只是理论上听明白了一些而已。
“修者,以离相为宗”。“宗”这个字,大家要理解为根本或者是首要的,就这两个意思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修大圆满、修大手印,修禅宗的明心见性都是这样——你要修的道就是寂灭,然后修寂灭的时候,就是要离相。
就是这么简单的文字,那这个证悟得了吗?就很难了。因为我们这个时候,这么简单的文字不容易证悟,所以就要修四加行、五加行,在前期就是要经过这么多的修法——忏悔、积累资粮、祈祷上师的加持等等。没有这些的话,这么几个字能证悟吗?
比如说,我们问达摩祖师,道是什么呢?他就说“寂灭”这两个字。那我们怎么修呢?你“离相”就好了。那我们怎么做到离相呢?这做不到。所以要证悟的话 就必须要有这些前行的修法。
前行的修法,如果修得非常圆满的话,到时候就这么一句两句话指点一下,也就可以恍然大悟,这个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是学了很多很多,其实学和不学,对证悟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佛法的整个理解上面,我们还是要多闻思。
平时我们如果多闻思的话,除了证悟以外,除了这么高端的法以外,佛法里面还有很多的修法,还有因果取舍,这些方面闻思多一点就用得上。有闻思和没有闻思,完全不一样。没有闻思的人,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迷茫,虽然修,也修不出什么结果,然后因果取舍这些方面也很迷茫,所以闻思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不是否定闻思本身的价值,但是,对最后的证悟来说,真的是没有这些前行,或者是没有自己上一世、过去的这些修行基础,那么这些文字学得再多再多,也是没有办法。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