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是怎么来的

黄坚 钱兴庆等 党史镜报 2022-10-14

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


       1950年代,涤纶(俗称“的确良”)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和传统的棉布相比,“的确良”挺括不皱,易洗易干,而且色彩亮丽。“衣被天下”的上海,紧随其后开展了研制工作。当时中国还不具备相关生产能力,需要通过进口涤纶纤维来开发“的确良”面料,价格昂贵。“的确良”的供应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1968年上海第十化纤厂生产的涤纶短纤维的年产量已达到500吨,不过相对于广大群众的需求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1972年,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难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大力向发达工业国家引进石油化纤装置。2月,一份有毛泽东圈阅和周恩来批示的报告从中南海下达,要在上海建设金山石油化工总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我国纺织系统及上海市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

      

金山石化开工建设


01





开工建设

       得知金山石化工程可以缓解全国人民“穿衣难”问题,上海人民积极行动起来。1972年12月底,在金山一片潮来白茫茫、潮退空荡荡的寒风刺骨的金山卫外海滩上,5万多人进场,开展围海造地大会战。工地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劳动号子此起彼伏。32天里,挖土120万立方,建成一条长17里的海堤,围海造地10950亩,金山石化工程由此拉开了建设序幕。随后,各个厂由各个局动员力量来包建。当时化工局包建化工一厂、化工二厂,纺织局包建涤纶厂、维纶厂和腈纶厂,自来水公司筹建水厂,电力局筹建电厂,市政局负责污水处理厂。两万多参建者赶赴金山,形成了“千军万马战金山”的壮观景象

       该工程的建设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周恩来曾直接指导上海石化厂的选定,邓小平也曾两次专程视察建设情况,听取汇报。中央各部委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从不同方面支援了工程建设。

       上海将引进成套进口设备同自力更生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完成了所有18套生产装置(其中9套进口设备)的土建设计、施工和安装任务,而且设计和制造了另外9套生产装置。经过五年多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石油化工、化纤生产基地,在杭州湾北岸万亩海滩上崛起。巨大原油储罐整齐排列,塔罐、球罐高低错落如林,18套装置高塔粗罐雄姿耀眼;各种管网交叉有序排列在管架、地面上,一幢幢高大厂房、车间耸立在绿树花丛中;厂区双向四车道,外加双向人行道,是当时上海最宽的道路。


金山石化一期工程


02





投产运营

       在各生产装置进行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模拟运转等工作基础上,1976年7月15日,乙烯装置开始投料试车;1977年7月,打通了3条生产线全流程,拿到了全部合格品;1979年6月,国家验收正式投产;到1981年7月9日,累计上缴利税21.8亿元。一期工程投产后,每年生产10万吨化纤产品,可向全国人民每人提供三尺“的确良”。年创利税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22亿元,4年回收全部投资。

       在装置试运行期间,生活区也发生较大变化,菜市场、学校、电影院、商店陆续建成营业,生活条件逐步好转。从戚家墩到纬二路以南海滩上,第二次围海造田1200亩,建造了7个新村,文化宫、体育场、公园等设施和生活配套基本完善,建成了美丽的金山石化城。

       金山石化的建成为合成纤维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化纤产品迅速增加,“的确良”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风靡全国的时尚衣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良”等化纤衣料成为女青年的最爱(图片来自网络)


03





发展壮大

       根据国内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上海石化总厂要做大做强,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总厂依托一期建设的基础、条件、经验,先后进行了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的建设,金山石化接连上了几个台阶。

       2016年5月,上海石化开展碳纤维48K大丝束原丝工业化研究试验。2018年1月,成功开发了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碳化工艺技术,形成了千吨级聚丙烯腈纶基48K大丝束碳纤维成套技术工艺包的技术基础,并贯通全流程。截至2018年5月,该装置已累计生产原丝4286吨,生产碳纤维709吨。

       如今,金山石化拥有炼油、化工、塑料、化纤等主要生产装置72套,年加工原油1400万吨、乙烯95万吨、成品油及化工原料150万吨、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136万吨,并拥有独立的水、电、汽、气供应系统,独立的环保处理系统,以及海运、内河航运码头和铁路、公路运输等设施。


金山化15万吨碳五分离装置


       1996 年8 月,上海市正式决定在金山和奉贤交界的漕泾地区兴建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上海化学工业区,规划面积29.4 平方公里。2001年1月6日,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异氰酸酯、国内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乙烯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石油和精细化工开发区——上海化工区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

《党史信息报》

编辑 / 丁达

制作 / 丁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ID:dsjb2020)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1.上世纪90年代写入上海党代会报告的“365危棚简屋”旧区改造

2.1965年,第一艘国产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从黄浦江驶向海洋

3.土地批租,“斜三基地”闯出旧区改造新路子

4.周恩来视察上海“龙须沟”:改造肇嘉浜,“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5.将“远东第一跑马厅”改建为上海人民的乐园

6.“人民至上”理念引领下的上海城市治理新实践

7.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为何成为工人心目中“幸福生活”的代名词

8.李强书记多次调研的这个居委会有什么来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