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恩来邓小平为何时常光顾“福兴布庄”

周奕韵 党史镜报 2022-10-14

“福兴布庄”旧址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云南中路171—173号,是一栋两层的临街楼房,虽不起眼,却曾牵动着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等党的领导人的心。周恩来曾想重返这栋小楼,无奈因公务繁忙,只在1946年到上海参加国共谈判时派人匆匆前去拍照留念。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央组织部顾问的李维汉曾经来此寻访,还建议邓小平保存此处以供后人纪念,邓小平欣然同意。这里,就是1928一1931年期间中央政治局机关所在地。

      这栋临街楼房的一楼是沪上西医周生赉开的生黎医院。每天有不少人前来求医问药。二楼的房子一直空关。1928年春天,生黎医院楼上迎来了新气象,一家新店悄然开业,窗外挂出了“福兴布庄”的招牌。据说老板姓熊,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布商,专门经营湖南土布纱布。平时老板经常外出联系业务,店里就由老板娘坐堂招待。就是这么一家看似普通的商铺,却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机密。


       这张照片即周恩来派人到“福兴布庄”拍的,照片上的车就是周恩来的


周恩来锁定这个险中求安的选址

        

       熊老板,真名熊瑾玎,原在湖北省委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武汉,9月底至10月初,又返回申城。1928年4月,由于湖北省委的机关大半已被破坏,熊瑾玎抵沪,担任党的中央机关会计,负责筹措和管理经费。来沪不久,他受周恩来委派,筹建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党的机关设立点需要隐蔽,确保安全。熊瑾玎在四处寻找合适场所时,偶然间发现了四马路跑马厅口(今福州路人民广场口)生黎医院楼上有三间空房。这里出入方便,人流嘈杂,用来政治局开会,不会惹人注意。熊瑾玎立刻向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紧邻“江北大亨”顾竹轩开办的天蟾舞台,因此有三个进出通道:从东边云南路的生黎医院大门进可直接上楼;北面汕头路有一处不引人注目的弄堂口,经过狭长肮脏的小巷子,可不经医院从后门直接上楼抵达;更妙的是,由于这排街面房屋和天蟾舞台相连,舞台也有一处暗门可供紧急时通行。这样,一旦任意一个出入口发生危险,在机关办公的同志都可以从其他通道紧急撤离。而且,由于天蟾舞台当时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戏院,每天演出不断,观众熙熙攘攘,各阶层的人鱼龙混杂,为出入这里的同志起到了天然的掩护作用,是设立党的秘密机关的极佳选择。因此,周恩来很快同意熊瑾玎这个险中求安的选址。

云南中路171一173号历史地图

见证党中央的重要活动

       

      布店开业后,表面上一切经营如常,但在云淡风轻的背后,是白色恐怖下的波诡云谲。党中央顶住紧张形势一次次在这三间小屋召开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江苏省委的重要会议。常委会人少,在一间屋子开,政治局扩大会人多,有时两间屋子一起开。很多当时党内的重要问题,如顺直省委、江苏省委问题的解决,中央对各地红军发出的重要指示,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的准备工作,均在此地讨论酝酿。各省委、红军负责同志也到这里来谈话、汇报工作。       党中央的领导成员,如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以及江苏省委的领导周恩来、项英、瞿秋白、李立三、澎湃、李维汉、李富春、任弼时、邓中夏、邓小平等经常到这里开会。邓小平当时担任中央秘书长,每逢政治局开会,都由他做记录,许多事务性问题诸如安排会议议程等也是由他处理。中共江苏省委的李维汉很久以后仍能清晰回忆起当时情形:“那时,开会的同志从天蟾舞台西侧云南路的一个楼梯上去,就可以直接到开会的房间。房间内朝西的窗下有一张小桌子,开会时,小平就在小桌子上记录。”


熊瑾玎夫妇

最可信赖的革命夫妇

       

       熊老板夫妇,其实是根据党的地下工作“家庭化”的要求,为掩人耳目临时凑成的商人一家。老板熊瑾玎善于经营,广交朋友,他还与毛泽民、钱之光等经营其他生意,所有经营收入都用作党的活动经费。同志们习惯称他为“熊老板”,这个称谓直到他去世都没变过。老板娘朱端绶,是来自长沙的年轻党员,除了以“老板娘”身份每天坐守店里,她还协助承担党中央机关内部事务和抄写传送中央文件的任务。每次政治局开会,朱端绶就负责放哨、倒水、准备午饭,陈赓还向朱端绶传授秘密斗争经验,教她如何放置警号。熊瑾玎教她在传送秘密文件时,从容应对上海巡捕的搜身。邓小平教她用药水抄写机密文件。机智好学的朱端绶很快上手,适应了各项工作,组织多次派她送情报,她都能够巧妙摆脱盯梢,出色完成任务。由于志同道合,熊瑾玎、朱端绶后来成为一对真正的革命伉俪。       就在中央领导们在福兴布庄里运筹帷幄的时候,这个革命指挥部遇到了突然变故。1931年4月26日晨,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被捕叛变。周恩来果断通知熊瑾玎紧急转移福兴布庄里保存的中央文件,就此躲过一劫。为了安全起见,云南路447号中央政治局机关被废弃,“福兴布庄”的使命戛然而止。       这是中共中央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旧址。从1928年夏至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机关在这里历经腥风血雨三载安然无恙。解放后,周恩来评价熊瑾玎夫妇:“担任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 /《党史信息报》编辑 / 丁达制作 / 丁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相关阅读:

1.10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诞生2.“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3.百年石库门经远里:早期中共中央军委驻地4.建党伟业在这里奠基5.毛泽东赞成“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6.宋庆龄在新生的上海向党的生日献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