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所工人学校、第一个工会组织……百年前,工人运动的星星之火在上海点燃

曹典 党史镜报 2022-10-14

请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在这次会议上,劳工专政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达到社会革命的重要手段,开展工人运动顺理成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重要工作。中共发起组成立后,更加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组织工人工会、支持工人罢工、开展纪念五一劳动节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工人运动,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

1920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通俗周报《劳动界》问世,由新青年社公开出版。该报意在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成为劳动阶级的喉舌。该报每周1册,星期日出版,前后共计出版24册。设有演说、小说、国内劳动界、本埠劳动界、国外劳动界、读者投稿、调查、通信等专栏。为方便工人阅读,《劳动界》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撰稿人主要有陈独秀、陈望道、沈玄庐、陈为人、李汉俊等。“演说”是《劳动界》最为重要的栏目,每册刊文1至2篇,这些文章普遍聚焦工人生活,意在启发工人觉悟,并探索解决劳动问题的办法。

《劳动界》周报

《上海伙友》周刊

1920年10月10日,在中共发起组的帮助下,上海工商友谊会编辑出版的《上海伙友》周刊问世。9月29日,上海工商友谊会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召开会议,决定出版《上海伙友》周报。发行印刷等事由新青年社担任,编辑及推销事项由上海工商友谊会担任。每逢星期日发行,每期决定印刷4000份。担任编辑者有陈独秀、包世杰、沈玄庐、李汉俊、赵醒侬、童理璋等。编辑处设在上海公共租界金隆街美伦里12号上海工商友谊会。《上海伙友》栏目有言论、小说、批评、调查、通讯、介绍、纪事、闲谈等。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

1920年秋,中共发起组委托党员李启汉到上海沪西小沙渡纱厂集中区开办工人学校,对工人进行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李启汉为编好《劳动界》,经常去工厂区调查,积累了与工人交流的工作经验。他将办学地点选在日商内外棉九厂新建的工房中,在槟榔路锦绣里3弄(今安远路 84 号新天大厦东侧区域内)一座日式二层楼房内开设了学校,初名半日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但来报名上学的工人寥寥无几,学员流动性也很大,加上经费困难、教室设备简陋,到12月初天气寒冷,来学校的人更少了。

李启汉办学遇到困难后,积极改进活动办法,将工人半日学校改为上海工人游艺会。1920年12月19日,上海工人游艺会在白克路207号(今凤阳路186号)上海公学开成立大会,会员400余人。李启汉主持会议,报告开会宗旨及进行方针:“我们从前只是各人苦着,饿着;我们想要免去这些困苦,就要大家高高兴兴的联合起来,讨论办法;我们不独得到这样的游艺而已;什么金钱万能,劳工无能,我们都要改革,打破!”杨明斋、沈玄庐、邵力子等发表演说。会议号召出席者坚持增加工资及减少工作时间的要求,争取中国工人的生活标准与西方各国工人相平衡。

1921年春,半日学校重新开学。为适应工人需要,工人如上白班可以晚上来读,如果做夜班就在下午读。学校里购置了留声机,常放唱片给学生听;提供足球供学生踢,以丰富工人们的工余生活。李启汉对学生态度热情和蔼,还帮学生倒茶倒水,同他们亲切交谈。他鼓励学生说,工人要尊重自己,力求进步,一定要做到人穷志不穷。在教课中,李启汉通俗地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上海工人半日学校所在

周边今貌

←上海工人半日学校旧貌


党领导工人成立的第一个工会

上海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创立的第一个工会。李中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不久来到上海,入海军造船所,一面学习打铁,一面联络工人群众。他后来搬到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寓所。李中谋划发起上海机器工会,他同陈独秀共同拟定机器工会章程。他发文鼓舞工人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他要求工人加强联络,结成大团体。

通过《劳动界》的朋友们,李中与一家发电厂、一家铸造厂和各棉纺厂机工车间的工人们建立了联系。李中结识了杨树浦路电灯厂钳工陈文焕,他们商议共同发起成立机器工会。此后,要求共同参与发起上海机器工会的还有厚生铁厂、东洋纱厂、恒丰纱厂等。

1920年10月3日,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召开,各工厂到会的发起人约有七八十名。李中强调:“我们对于这个会,都要负了极大的责任,去大大地联络,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工会”。杨明斋认为组织机器工会的目的在于“为减轻自己底痛苦,救济自己底生活。”陈独秀肯定机器工会成立的意义,希望机器工会能有大发展,“建立一个大力量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通过了《上海机器工会章程》。

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上海公学举行成立大会。李中报告开会宗旨及经过情形,该会宗旨为:增进工人知识;增进工人娱乐机会;设立俱乐部书报等;互相扶助;交换知识;减少工作时间,当时工会会员已有三百多人。

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后不久,上海印刷工会也宣告成立。上海印刷工厂众多,印刷工人约有一万余。1920年12月,在中共发起组的帮助下,上海印刷工会成立。该会会员,属于铅印部的工人有三百余人,还有原来石印工人团体也合并进来,共有会员1346人。他们又创办了《友世画报》,办报宗旨是“提倡劳工底生活增高”“改造社会”。《共产党》有篇文章称赞机器工会、印刷工会“办理得有精神有色彩”。

←上海机器工会临时会所今昔对比


↓李中



支持工人罢工斗争

中共发起组十分关心工人生活,并支持工人的罢工斗争。他们或者通过调查了解工人生活,或者撰文声援工人罢工,或者直接参与领导工人罢工。

在《劳动界》的“国内劳动界”“本埠劳动界”等栏目,报道了江西、江苏、浙江等多地以及上海的罢工情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通过在上海《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刊登上海工人罢工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密切关注和支持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1921年3月3日,上海法租界法商电车公司人员因请求加薪及改良待遇而罢工。李汉俊一直关注罢工进展,3月5日,他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社论《我对于罢工问题的感想》。

1930年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全貌


中共发起组成立后的第一个

五一劳动节

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共发起组成立后的第一个劳动节。劳动节前,中共发起组积极筹备,广泛联络,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直接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4月17日,受中共发起组委托,李启汉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筹备会议,包惠僧、陈望道、孙良惠、陈文焕、李中、黄介民等28人出席。会议决定努力使得所有工人和劳动者在5月1日停工一天,举行群众大会、大游行,说服各报刊出版劳动节副刊。20日、24日、28日,筹备五一劳动节会议继续在渔阳里6号召开。

5月1日纪念劳动节的活动由于受到军警干扰,会议地点临时改为杨树浦附近和车袋角附近,都是偏僻的地方,因为是临时更改的,所以不容易引起捕房注意。会场改易的消息通知工人后,杨树浦的会场很快聚集起上万人,车袋角会场也不下几千人。发言的人员很多,工人要求实现工作八小时、教育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的利益。两处会场工人原计划举行游行示威,他们在英租界大马路会集,但已是傍晚五点多,并且下起了小雨,只好作罢,三呼劳动万岁后,宣告散会。

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5月4日的新闻《上海劳动节之经过》


往期推荐

邓颖超曾为它放哨:最早的中央级干部培训班在上海举办

法租界里的红色学堂:刘少奇、任弼时从这里走上留苏之路

周恩来邓小平为何时常光顾“福兴布庄”

10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诞生

百年石库门经远里:早期中共中央军委驻地

建党伟业在这里奠基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 /《党史信息报》

编辑 / 沈洁

制作 / 张丽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