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环龙路上“国共群英会”

张鼎 党史镜报 2022-10-14

请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97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共两党精英汇集申城,供职于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取得了值得铭记的历史功绩。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产物,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为两党共同推进国民革命的重要历史写照。


1924年5月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孙中山寓所举行纪念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集会。最上排左二为毛泽东


国共两党精英共同执掌上海执行部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随后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议决“除广州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外,其余特别区,如上海、北京、汉口、哈尔滨、四川,皆派遣中央执行委员到各地组织执行部,指挥监督各地党务之进行”。

在选定的五个执行部中,哈尔滨和四川两处执行部最终没有建成,汉口执行部旋遭湖北军警冲击,不久终结。上海执行部遂成为国民党中央驻地方的两大执行部之一。就管辖范围和影响力而言,上海执行部“管辖苏、浙、皖、赣四省党部外,并鄂、川、湘、黔之党务亦须兼顾,职务非常繁重。”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旧照


民国初期的上海,无论经济或政治,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北京、广州无甚轩轾”。国共两党都将此地视为发展革命势力的重要区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下,上海执行部的顺势而建,自然引起了国共两党的高度重视。于是,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胡汉民、于右任、叶楚伧、茅祖权等被派往上海执行部任职,中共方面更是挑选精兵强将进入执行部,与国民党开展合作。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罗章龙、沈泽民、王荷波、向警予等中共党员开始担负起上海执行部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作为上海执行部办公地点的法租界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一时间人杰纷至、精英荟萃。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今貌


为黄埔军校选送徐向前等优秀人才

1924年3月1日,上海执行部正式开始办公,至1926年1月宣布撤销。在22个月的存续时间里,执行部内国共两党重要人物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下,广泛宣传普及民主革命思想,领导工人罢工运动,壮大了两党组织,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并成功组建反帝爱国统一战线,也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上海执行部负责黄埔军校招生的工作,则是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的典型写照。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会议记录

就在上海执行部成立伊始,黄埔军校的筹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根据军校一期招考规定,报考者一般要经过三关,第一关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关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关是军校的总考试。作为国民党最大、最早成立的中央派出机构,上海执行部被指定负责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的招生复试工作。经执行部部务会议商定,共产党员毛泽东和国民党员孙镜成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他们选定上海大学作为招生考试地点。

上海大学由国共合作创办,共产党人实际主持,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前沿阵地,并且与执行部联系密切,在9人组成的上海大学行政委员会中,就有7人在上海执行部任职。这无疑为军校招考的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上海大学西摩路校址


在毛、孙两人的主持下,部内国共两党党员纷纷行动起来,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招生工作。在考试过程中,戴季陶、邓演达、茅祖权等担任点验,施存统、陈望道、恽代英等担任监场。考试完毕后,由戴季陶批阅国文卷,邓演达批阅算学卷,“鉴别去取,复经谢持评定甲乙”。最终,经过上海执行部的严格把关,一批优秀军事人才脱颖而出,奔赴广州黄埔岛,其中就包括徐向前、胡宗南、黄维、杜聿明等日后为人们所熟知的著名将领。


毛泽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时,在上海执行部担任组织部秘书和秘书处文书科主任的毛泽东,刚过而立之年,意气风发。在中共三大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兼秘书,首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在国民党一大上,他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由于职务身份明显突出,毛泽东成为共产党在执行部发挥作用的中坚力量。

1924年的毛泽东


针对国民党组织上鱼龙混杂的涣散状况,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着手对国民党员进行重新登记,老党员也都要经过填表和审查后才能成为改组后的国民党党员,发给党证。组织部长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事务繁忙,组织部的具体工作实际上就压在了秘书毛泽东的肩上,因此毛泽东又被人称为“代组织部长”。在主持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有些国民党党员在重新登记时有意摆架子、论资历,认为年纪轻轻的毛泽东“不配问我们的履历”。对此,毛泽东既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又注重方法策略,刚柔并济,巧妙地化解了尖锐矛盾。

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职时的手迹


这一时期,毛泽东顶住执行部内国民党右派的排挤和打击,为推进国民革命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繁重的工作让他经常伏案至深夜,以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积劳成疾。1924年年底,毛泽东返回湖南养病,结束了在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 /《党史信息报》

编辑 / 赵菲

制作 / 张丽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延安时期与毛泽东私交最好的农民朋友

建党时期的红色翻译家杨明斋:“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周恩来缘何两拒邹韬奋的入党申请

法租界里的红色学堂:刘少奇、任弼时从这里走上留苏之路

革命家张闻天曾将翻译视作谋生“饭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