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蔽战线建奇功:“洞房”里成立的策反机关

马 婉 党史镜报 2022-10-14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机关旧址今景


一对新人,三次婚礼


  1948年11月,一场公开而又神秘的婚礼在锦江饭店举行。新郎是打入国民党行政物资供应局的张朝杰,新娘是叶佩仪,两人都为中共党员。到场的嘉宾没有双方长辈,全是中共党组织隐蔽战线的同志。这场婚礼并不是双方长辈安排,而是中央上海局以此为掩护成立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并建立策反委员会机关,同时也是为了张朝杰和叶佩仪以夫妻名义开展策反工作。

张朝杰、叶佩仪结婚照


  婚仪结束,嘉宾们又借口“闹喜房”去了复兴中路485弄11号3楼,这里是张朝杰与叶佩仪的新房。就在这“喜房”内,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简称“策反委”)成立了。书记张执一、委员王锡珍、李正文、田云樵。而策反委机关即设在张、叶的“喜房”。从此,张执一和各策反委员经常来此开会、联络。田云樵夫人方寺负责交通、情报传递。张朝杰和叶佩仪两人除了掩护机关安全外,还负责保管文件、情报,寻找和剪贴报刊上有关的信息,以及书写劝降信寄给国民党高级军官。为了字迹不被认出,张、叶二人就用直尺一笔一画勾勒字的笔画,写好后分别投到不同的邮箱。这个信筒投两封,再到别的信筒投两封。


田云樵


  在策反委成立的当晚,田云樵还向大家提出遵守策反委机关工作纪律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即断绝与以往非党员朋友的接触。然而,张朝杰与叶佩仪均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在上海的同学较多,朋友聚会邀请在所难免。为了机关安全,张朝杰与叶佩仪在延安西路一饭店里又举办了一次婚礼,请在上海的同学们参加舞会,并在舞会上声称近日将离沪蜜月旅行。此借口为张、叶二人隐蔽在策反委机关里筑起了一道屏障。  到了1949年,张朝杰与叶佩仪在双方长辈的主持下,在南京路燕云楼举办了正式的婚礼。就这样,为了地下工作的需要,张朝杰与叶佩仪这对新人举行了三次婚礼。


策反蒋家“亲信”


  1949年年初,中国共产党前方战场势如破竹,后方隐蔽战线的策反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李正文通过曾经失联的党员段伯宇联系到了蒋经国的亲信爱将之一——贾亦斌。贾亦斌是当时南京政府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局长为蒋经国),兼驻浙江嘉兴的青年总队(又称预干总队)少将总队长。预干总队是蒋经国嫡系的“太子军”,担负着新筹建的30个军配备干部的任务,是蒋经国掌握军政大权的基础。


李正文


  但贾亦斌对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早已不满,与李正文联系后,就准备率部起义,拟在江浙皖三省,特别是在宁沪杭三角地带同时起义。起义时间定在解放军渡江作战时。张执一研究后,认为贾亦斌的这一江浙皖大规模起义计划不现实,而且会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只有采取小规模的形式,利用机会,一个部队一个部队地单独起义才比较妥当,时间则定在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后。


  1949年,贾亦斌(前右)与嘉兴预备干部团成员合影


  按照此计划,策反委员会与贾亦斌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正在此时,预干总队副总队长黎天铎向蒋家父子告了密,贾亦斌被撤职。随后,蒋介石要求贾马上移交工作。贾亦斌意识到如果不在移交工作前起义,就失去了起义的机会。当时,预干总队的驻地距离解放军过远,贾亦斌明知在嘉兴受蒋介石军队的重重包围,起义不可能成功,但他根据地图研究了部队起义的路线,毅然决然提前起义。1949年4月,贾亦斌率部起义,虽然随即遭到蒋军多方堵截而失败,但起到了震撼国民党京沪杭总后方的作用。  这一起义行动的政治影响极大。预干总队,蒋家最亲信的嫡系倒戈了,蒋家王朝已然到了众叛亲离的末日。


打入“御林军”内部


  策反委在策反贾亦斌的同时,还策反了国民党另一位高级将领——刘农畯,时任驻上海伞兵第三团上校团长。伞兵三团是一支全部美式装备的现代化部队,蒋介石曾准备将该团调到台湾,充当贴身护卫的“御林军”

  刘农畯的父亲和伯父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刘农畯虽身在蒋家王朝,但对国民党的腐败非常不满,结识中共党员段伯宇和进步青年贾亦斌后,便常与他们一起谈论时事。在他们的影响下,刘农畯对共产党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并慢慢靠拢


段伯宇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通过段伯宇与刘农畯建立了关系,使这支部队正式接受上海策反委员会的领导。策反委还派了中共党员周其昌到伞兵三团,作为联络员。2月,国民党部署伞兵部队南撤。而刘农畯准备在解放军解放上海时发起伞兵三团起义,以便里应外合,于是借故拖延,延缓撤退。到了4月,蒋介石多次下达命令让该团撤退到台湾。伞兵三团已借故拖了很久,策反委怕再拖下去会引起蒋介石的疑心。张执一通知李正文,决定将计就计,打着奉蒋介石之命撤退到台湾的旗子,等运送伞兵三团的轮船一出港口,就转向根据地连云港进发。


伞兵三团所乘坐的登陆艇


  考虑到连云港没有码头,无法停靠轮船,段仲宇(段伯宇之弟)便借口遵照蒋介石密令送伞兵三团到台湾,硬从淞沪司令部调拨了一艘3000吨的大型坦克登陆艇“中一102”号。4月10日,刘农畯召开军官会议,宣布奉调南去福州。13日,登陆艇载着伞兵三团全体官兵以及大批武器和银圆开出了吴淞口,向南驶去。等登陆艇到达南下和北上的转折点东海花鸟岛以东的海面上时,刘农畯拿出一份事先拟好的“命令”,命令登陆艇转向北上。15日黎明,登陆艇徐徐驶进连云港。刘农畯宣布全团起义!


伞兵三团部分起义人员抵解放区时的合影


  在策反委的策划下,伞兵三团的起义取得成功。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国民党军心,还让蒋家损失了一支“御林军”。伞兵三团起义改编后,为新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

编辑 / 周奕韵

制作 / 丁 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往期推荐

弄堂里的秘密训练班:“千里眼”“顺风耳”是这样炼成的

有一条“红色血脉”,从上海直通中央苏区……

从上海走向乡村僻壤,生活书店创造战时出版奇迹

以“上海”命名的这所大学,曾被誉为近代史上“革命的熔炉”

邓颖超曾为它放哨:最早的中央级干部培训班在上海举办

周恩来邓小平为何时常光顾“福兴布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