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 | 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他一生的信仰

吕成冬 党史镜报 2022-10-14

诞辰11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经受住考验的共产党人,其中就包括钱学森。2021年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10周年。钱学森不仅是一位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顶尖科学家,还是一位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科学家。在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人生旅程中,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process

YOUTH

青年时代的思想启蒙


钱学森于1923年至1939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就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1926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钱学森


当时,执教附中的不少老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经常在课堂上“宣传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其中,对钱学森影响最大的是董鲁安。他曾回忆说:“董鲁安是国文教员,但他在我们高中课里,常常用较长的时间讨论时事,表示厌恶北洋军阀政府,憧憬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上;他教导了我对旧社会的深切不满,对鲁迅先生的钦佩,也使我了解要祖国富强就非树立新政权不可。”但他此时的思想还处在懵懂阶段,尚不懂得到底要树立什么性质的新政权。然而,董鲁安在钱学森的心里播下了一颗“思想革命”的种子。

文老师董鲁安(左)化学老师王鹤清(右)


1929年至1934年钱学森在交通大学读书之际,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与党的外围组织活动。1930年他因伤寒向学校申请休学的一年时间里,在读“闲书”中对唯物史观产生浓厚兴趣;随后,他追本溯源,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普利汉诺夫的《论艺术》、布哈林的《历史的唯物论》等,从而“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知道了点底细”,“人生观上升了”。此后,他回到学校还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和读书合作社。社会科学研究会和读书合作社经常组织学习活动,钱学森多次参加读书讨论会,从那里得知红军、苏区和红色政权的存在。


及至1935年赴美留学并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读博之际,钱学森还曾参加过美国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而在留美期间,他还与在国内的大学好友罗沛霖通信,约定找机会去革命圣城莫斯科。而当1947年暑期钱学森回国探亲时,看到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便对父亲钱均夫说,归国效劳,是其素志;但这种政府,断不能存在于人世间。直到1955年冲破美国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之后,钱学森才实现了“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的心愿。


MATURITY

壮年时代的理论学习


应当承认,钱学森回国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因此回国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理论知识。而他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之际,也有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科研和管理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而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对科研工作的指导价值。故此,他回国后很快就在思想层面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政治信仰。1958年9月24日,钱学森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钱学森入党。至此,钱学森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从实践到信仰,又以信仰为依托进行理论再学习。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钱学森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包括《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在学习过程中,他还与别人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例如,1972年12月5日他致函叶剑英时说:“我是搞科学技术的,就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个方面,而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不影响到上层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不影响到军队的组织。这个道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阐发得很清楚。”随着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又逐步加深。

总而言之,钱学森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体系,而且还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他坚信:“不管今天有些人怎么怀疑马克思主义,不管今天有些人怎样批判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共产主义文明更高阶段的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是真正人道主义的,它确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理想境界。”但他并未满足于认识层面,而是在晚年退居二线之后以极大的热情,从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学术探索。


AGEDNESS

晚年时代的学术探索


20世纪80年代初期,钱学森退居二线后并未颐养天年,而是通过学术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进一步中国化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因为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能背叛,但老经典著作说的可不见得字字真理论,死抱不放。”因此他不仅向学术界和思想界呼吁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身体力行,于晚年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十余载,并提出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与观点。

钱学森晚年依旧笔耕不辍


纵观钱学森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建议总结近百多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提出要“努力编出第二本《自然辩证法》”。第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亲力亲为提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性智”与“量智”用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提出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锐利武器。第四,通过创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科学最高概括”,“因而是指导人思维的明灯,是智慧的基础”。


晚年钱学森曾解释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是离经不叛道。他说:“我这个人‘离经’这个罪名是免不了的了,因为讲了些经典著作上没有的东西;但是我不承认我是‘叛道’:我是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道’的,可是我不迷信书本上讲的东西。”正是这种“离经”的努力,真实地展示了钱学森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信。

(作者单位:钱学森图书馆)

往期推荐:

《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关于一二·九运动发动原因的历史考察
南浦大桥通车30周年,是“中国制造”撑起当惊世界殊的钢铁长虹
暗喻民族崛起,为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他们在上海成立了“复社”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刘少奇白区工作思想在上海的继续实践


来源/《党史信息报》

编辑制作/周紫檀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