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口中这个“所向无敌的文化新军”,今天是它在上海成立92周年的日子

张鼎 党史镜报 2022-10-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左联成立92周年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今景


虹口区多伦路201弄2号(原窦乐安路233号),一幢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假三层花园住宅,92年前的今天,第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革命文化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国革命文化的一面鲜明旗帜从此高高擎起。


01

停止对鲁迅的错误批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大批文化人集聚上海,逐渐倡导革命文化在沪的进步文艺团体和期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鲁迅创办的朝花社和《朝花月刊》,钱杏邨(阿英)、洪灵菲、蒋光慈等领导的太阳社和《太阳月刊》《海燕周刊》,郭沫若、成仿吾、阳翰笙、冯乃超等领导的创造社和《创造月刊》等。这些刊物交相辉映,一道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共同宣传新文化运动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汇成了一股革命文化运动的滚滚洪流。

然而,由于当时中共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缺乏统一领导的各种文化组织,除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共同目的外,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最突出的就是创造社、太阳社的某些成员对鲁迅的批评他们公开写文章称“阿Q的时代过去了”“鲁迅思想已过时”等,更有甚者,竟称鲁迅的文章是“封建余孽”。有一次,冯乃超写了一篇文章,工人排印时将“鲁迅先生”错排成“鲁迅老生”。鲁迅自然不知其中缘由。双方对立气氛更趋激烈。

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 

无谓的内耗论战无疑会给方兴未艾的革命文化运动带来损害。上海进步文化阵营出现的裂痕,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的论战,引起了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事务繁忙的周恩来无暇直接与文化界接触。因创造社和太阳社党组织关系在闸北区委文化支部,直属江苏省委宣传部领导,周恩来便委派省委宣传部长李富春处理此事。

1929年秋的一天,李富春约文化支部书记阳翰笙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一家咖啡馆谈话。李富春说:“鲁迅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过来的一位老战士,坚强的战士,是一位老前辈,一位先进的思想家。站在党的立场上,我们应该团结他,争取他。我约你来谈话,是要你们立即停止这场论争,如再继续下去,很不好

潘汉年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宣传部之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以便更有效地领导各文化团体,并委派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传达指示:中国革命文化运动应当以鲁迅为首,并希望在鲁迅为旗手的领导下,统一各团体,建立一个新组织。10月中旬,潘汉年召集会议,出席的有夏衍、太阳社和创造社的骨干以及与鲁迅交往密切的柔石、冯雪峰等。阳翰笙在会上传达了李富春的指示。许多同志都表示拥护,并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对鲁迅态度不好。会议达成一致: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所有刊物一律停止对鲁迅的批评,要表现出对鲁迅的尊重,同时推举冯雪峰、夏衍、冯乃超向鲁迅通报此次会议的精神。鲁迅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并以极大的宽容对年轻人的做法表示谅解。

02

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一翼”


论争宣告平息,共识既已凝聚,那么究竟成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来团结进步文化团体呢?为了贯彻党中央要团结倾向革命、倾向共产党的广大文化人士的指示,既不能把名字搞得太红,又必须区别于国民党所控制的文化团体。经过一番斟酌和研究,最后决定以“左”为名,表示无产阶级立场,这一文学组织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一翼”有了准确定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名称呼之欲出。

左联盟员王一榴参加左联成立大会后创作的反映大会情景的漫画

左联的筹备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吸收太阳社、创造社和其他团体成员共同进行的。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窦乐安路233号秘密召开。这里当时是中华艺术大学所在地。1929年中共党组织接办该校,校长是陈望道,教务长兼中国文学科主任是沈端先(夏衍)。为了确保鲁迅的安全,大会开始前,潘汉年悄悄地对夏衍说:“你可以事先和冯雪峰讲明,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让他和柔石先陪着鲁迅先生从后门撤退。在会场中我们布置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工人纠察队员,他们会一直保护鲁迅先生的。”

当天与会的正式代表还有郑伯奇、阳翰笙、彭康、钱杏邨、戴平万、洪灵菲、朱镜我、田汉、戴望舒、许幸之、冯铿、殷夫等数十人。这些蜚声文坛的明星们一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大会选举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通过了左联的行动纲领和理论纲领

▲ 左联成立大会会场场景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的讲演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指出,“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要注重实力”,“我以为战线应该扩大”,“我们应当造出新的战士”,“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鲁迅的讲话,铿锵有力,语重心长。多年后,与会代表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先生是站着讲的,他身穿长衫,就像老师一样,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当他说到革命艺术家要不懈努力时,随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大书了一个“”字。

03

以笔为戈,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成立后,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央文委的领导下蓬勃开展。左联的基本成员都是作家,但也不乏社会科学、音乐、戏剧、教育等领域的杰出人才。于是,由左联牵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教联)等应运而生,号称“八大联”,形成了完整的左翼文化联合战线

在这些进步文化团体中,影响最大的是左联,在国民党当局眼中,最难缠的也是左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之一翼”,左联的主要任务是创作左翼文学,引领社会思潮,揭露社会黑暗,突破国民党当局在军事“围剿”的同时开展的文化“围剿”。在左联的带领下,左翼文化在国统区文艺阵地上取得节节胜利,而国民党当局的恐惧则日甚一日。他们拉拢御用文人,极力诋毁左翼文学是“破锣文学”“马克斯牛克思文学”,造谣污蔑称其为“拿卢布”的文学,利用“民族主义”“第三种人”“自由人”等文化旗帜,颁布一系列报刊审查登记的禁令,通缉鲁迅、茅盾等大批革命作家,妄图扼杀左翼文化。对此,以左联为首的左翼文化界奋起抗争,并以种种巧妙的“钻网术”,使当局惊呼左翼文艺浪潮汹涌难挡

 上图是左联出版的部分刊物;下图是左联五烈士雕像

更有甚者,反动当局还对左翼文化战士实行残酷的人身迫害。应修人、洪灵菲、潘漠华、宗晖等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求实、冯铿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革命文艺之花。左联成员对种种疯狂的迫害毫不畏惧,他们公开发表宣言,出版“纪念战死者专号”刊物,对烈士表示深切哀悼,对反动当局的罪行进行英勇揭发和斗争。左翼文化运动的火焰不仅没有被扑灭,反而愈燃愈旺。

1936年春,根据形势需要,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虽然左联仅仅存续数年,但它在冲破黑暗、反对愚昧、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凝聚了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力量,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面光荣旗帜,一曲正气之歌。毛泽东曾这样总结:“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

编辑制作/刘捷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往期推荐    

乌克兰战事未断 但当今世界潮流仍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50年前《中美联合公报》依然给人启迪

邓小平:打好上海这张“王牌”,下好浦东这枚“棋子”

张云: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创新

盘点见证尼克松访华的那些上海老品牌

一栋楼,一部中国百年金融工商激荡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