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主阶级一定是民主化的阻碍吗?未必! | 学人编辑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0-02-11

点击上方“政治学人”可订阅哦!

作者简介:

Michael Albertus,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博士毕业。研究兴趣为制度与再分配,制度稳定与转型,威权政治,庇护政治和国内冲突。已出版专著Autocracy and Redistribution: The Politics of Land Reform (201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一、本期编译

原文简介

文章题目:《Landownersand Democracy: The Social Origins of Democracy Reconsidered》(地主阶级一定是民主化的阻碍吗?未必!)

文章作者:Albertus Michael

文章来源:World Politics 

发表日期:2017.04

译者简介

政治学人编译局


二、编译内容

 

地主被认为是社会转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不过,就民主化而言,它的作用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是保守的代名词。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对这个问题运用跨国大样本回归分析进行了检验。首先,他回顾了有关这一问题的主要研究脉络:

1、巴林顿·摩尔的创见。摩尔认为领主与农奴(Labor-repressive landowners)构成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民主化的天然反抗力量。只有农业的商品化才能促使国家走向民主道路。

2、Rueschemeyer等人进一步拓展了摩尔的说法,认为即便地主与耕农不构成强制性的人身依附关系,只要他们仍然在现行体制下能够获取从事农业生产的廉价劳动力,依然会成为民主的抑制因素。

3、AR和Boix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强势的大地主集团是民主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可见,在对民主化的早期研究中,有关地主的作用似乎已成定论,但新近发生的情况似乎又没那么简单,地主的角色似乎更为复杂。在这一思考的前提下,作者提出,有必要重新思考“劳动力依赖型地主(Labor-dependent landowner)”与民主化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三个理由:

1、全球市场一体化,资本流动性增强,土地要素的特殊性降低,地主不再担心民主制度可能剥夺自己的财产。

2、土地改革。左翼威权政权的土改对地主的生存状况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对财产权构成的国内威胁。与土改的逻辑类似,内战、动乱等因素也会加剧地主的担忧。

基于这些观察,作者认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形势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转化,地主很有可能成为支持民主化的力量。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他设计了较为精细的跨国样本回归分析。首先,他在因变量上选择了“Democracy-Dictatorship Dataset”(民主-威权二分法)和“Polity”(打分法)两个数据库,对政体类型进行衡量;另外一组因变量则选择了一些关于民主制度的指标,包括选举权、议会权力和选举公正度(具体可在引用中查阅)。在关键的自变量方面,作者选择的是“劳动力依赖型地主”,其测量方式是某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家户,且不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占比。此外,主要的控制变量有人均GDP,GDP增长率,石油收入占比,此前转向威权的次数,全球民主制度占比,以及民族分化程度。

回归分析的结果(参加文章第254页)中主要有以下发现值得注意:

1、当因变量为民主转型时,地主的作用是负面的,但不显著。

2、如果假定地主在所有时期发挥的作用相同,回归的结果也没有一致性的表征。

3、劳动依赖性农业与国家的Polity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4、但如果控制了时间段,发现在1974年后,地主与民主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5、如果考察1974年以来的民主崩溃,没有发现在数据关系上显著的自变量。

这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作者较为精准地定位到了1974年这个时间点,发现地主在此之后开始成为民主化的有利因素。这与作者在回归分析之前提出的三点猜想是吻合的。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三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地主开始支持民主呢?文章进一步进行了因果机制的验证。具体的做法是加入交互项,一是资本开放程度;二是邻国土地改革;三是国内冲突指数。他发现,后两者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首先,邻国的土改可能存在“溢出效应”,导致本国的地主担忧类似的政策施行,因此转而支持民主化;其次,在发生内战的情况下,地主同样倾向于支持民主转型,而不从事任何破坏性的活动。为了说明这两条机制的有效性,他还引入了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定性分析,发现强大的地主组织的确对民主化的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除了外部约束条件以外,地主在促成民主化的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他们采取的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新上台的民主政府选择沿用威权时期的宪法,这使得地主能够使的民主制下的制度设计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2、民主政府的选举制度给予乡村很大的“权重”,导致地主能够在新的制度设计下拥有足够的选票基础和自治权。

3、新的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土地所有权。

最后,作者对三点因素进行操作化,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OLS回归,地主的作用均显著,验证了这三条观点。在作者看来,地主最重要的诉求莫过于保障自己的土地权益,而从历史发展上来看,的确有很多威权政体为了获取地主的支持,能够给予地主的土地有效的产权保护;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的一些威权政体并非依靠地主的支持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政权对地主构成的威胁就显得十分巨大,导致他们倾向于支持民主化的进程。也就是说,地主作为社会阶层并不一定和某种制度形式“捆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自身的策略性选择。

 

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设计十分值得学习。粗略统计,作者总共使用了10种以上数据库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交叉验证,使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分析法(定量为主)。不过,基于这一点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当概念在不同的方法体系中“穿梭”时,研究的效度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举例来说,作者在利用定性分析说明“邻国土改”和“内战威胁”这两点机制时,给出的事实却是巴西和阿根廷拥有强大的地主组织,这就已经偏离了前一部分定量分析证明的重心,事实上,这两点并没有很令人信服的历史叙述加以完善。因此,在操作如此庞杂的“跨国”分析项目时,如何能够让不同取向的方法相互补充,而不是自说自话,就对研究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林健

 支持学人原创


从125个国家的数据看,互联网真的能够推进民主发展吗? | 学人编译

美国高校的比较政治制度课程在读些什么?②| 学人编译

从苏联到新加坡:如何理解中国政策移植的改变?| 学人编译
从公共政策和公共舆论变革看中国政党的长期执政 | 学人编译

学人编译 | 什么是历史制度主义?

政治学人诚征优秀编译稿件


原创声明

【学人编译·系列文章】由“政治学人-编译局”翻译出版,版权归属公众号“政治学人”(公众号ID:zhengzhixueren)所有。上述内容根据学术文章编译而得,详细内容请参见各原文出处。如有错误,敬请见谅!欢迎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禁止抄袭,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