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学人一周热点 第11期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0-02-11
点击上方“政治学人” 可以订阅哦!


“政治学一周热点”选取新近政治学类论文,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每周发布一期。传播优质学术、展现学科动态、凸显学人观点,敬请持续关注。


1

田野实验:概念、方法与政治学研究

作者信息:韩冬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文章出处:《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田野实验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虽然起步较晚,但如今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各领域。本文首先对田野实验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总体介绍,然后通过对政治学田野实验研究成果的综述,对田野实验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研究议题等几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部分则分析该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缺陷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指出田野实验对政治学特别是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识别具有重大意义。


2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基于调研和问卷的分析思考

作者信息:陆聂海,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理论探索》,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总体上可以纳入权利监督而非权力监督的范畴。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具有政治性、民主性、制度性、合作性、监督性五大特征。通过调研可知,当前对民主监督的政治性虽有充分认识,但工作中偏重于事务性监督;民主监督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足,监督氛围不够浓厚;民主监督形式虽有创新,但仍需不断拓展;民主监督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但制度化水平还不高;监督效果虽有改进,但监督职能没充分发挥。为此,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的主体性建设,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将从严治党和民主监督有效结合以强化监督效果,探索通过监察委员会平台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3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作者信息:李佃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江汉论坛》,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是一项没有先在经验和基础,需要通过厘清学术和理论前提而从头开始的艰巨工作。要厘清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和理论前提,就必须对其理论形态、理论模式及实现路径等重大的、关涉全局的“前端”理论问题予以考察、辨析和说明。概言之,就理论形态和理论模式而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既应当是一种容纳理论哲学问题的实践哲学,同时也应当是一种包含了多维问题的复合型理论;就实现路径来讲,我们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合宜选择,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这条路径既可以防止理论论证上的缺环,也可以防止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可能性断裂。 

4


比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理论发展

作者信息:张长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出处:《北大政治学评论》,2018年第3辑

主要观点:作为比较政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国家理论在过去四十年得到了实质性发展。首先本文梳理介绍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类型。然后回顾了国家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中心论主导到80年代初兴起的“找回国家”运动的国家中心论,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再平衡。其次,文章第三部分从国家建构视角讨论了不同地区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相应的理论解释。最后文章对国家理论的研究作了一些方法论上的讨论。



5

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含义

作者信息:周庆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文章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出权力支配关系上的官治与民治互嵌式社会治理形态和社会秩序图式,并且这种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延续下来,并被熔铸到新的变化的社会结构型态当中。因此,要在历史与现在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上,来解释当前基层社会秩序的规则结构和体系意义,并且要在公共性社会关系和基层社会自治体系发展上,来推动基层社会秩序的现代建构,亦即基层社会秩序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规则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基层社会合法性秩序规则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秩序规则的贯通基础上。

6


东亚社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作者信息:王正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叶磊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文章出处:《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政治参与是政治过程的重要内容,对治理的质量、公众对政体的合法性的感知等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参与的种类很多,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也很复杂。本文利用涵盖东亚11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地区)调查数据,对选举类和联系类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比较了不同的政体环境内政治参与行为的差异,并对影响政治参与的经济社会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进行回归模型分析,试图进一步推动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制度环境、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政治参与和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行为的一些实证理论。


上述内容根据学术文章摘编而得,详细内容请参见各原文出处。如有不当,敬请见谅。

政治学一周热点 第10期

政治学一周热点 第9期

政治学一周热点 第8期

政治学一周热点-第7期


本期编辑:十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