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想、滴滴、中兴…“巨头”舆情为何集中爆发?我们由此发现了一个公关法宝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舆情和危机的应对技巧和有趣故事,欢迎关注!



近来我们发现,国内的互联网和企业巨头们,迎来了舆情的集中爆发期。和此前传统的企业负面舆情相比,性质也大为不同。


如近日沸沸扬扬的联想5G投票事件,严重冲击了一贯作为民族品牌代表的联想的社会形象认知。一旦这个品牌“人设”被冲垮,已陷沼泽的联想可能更难逆势突围了,所以我们能理解在此危急时刻,柳传志拍案而起,欲图力挽狂澜。但效果如何,差强人意。不过我们也看到,偏向联想的文章开始次第发出。


滴滴作为网络时代的巨头,因为一位空姐被顺风车司机杀害,舆情一直燃烧未熄。由于凶手已经死亡,“冤有头债有主”的传统“报应”思想无从落地,愤怒的网友难免将这笔账算在滴滴头上。


再向前,就是遭遇美国政府制裁而差点关门大吉的中兴公司。这桩舆情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美国是引发此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本来网民应该同仇敌忾共同对外,但是此际矛头却直指中兴公司本身,中兴领导层一度试图擎起民族主义大旗和爱国主义情怀,不光未能奏效,反倒引发大家倒戈相向。


此外,还有今日头条、百度等巨头,近来也是麻烦缠身。至于二更,尙不算巨头。


如果我们将上述巨头的舆情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舆情相比,发现这一波的舆情景观大异。传统的企业负面舆情大多和产品相关,多因为质量低劣遭到口诛笔伐,但是此轮巨头的舆情,却表现为企业价值观的危机。和具体的产品形态已经脱离甚远,危机爆发于较为超脱的价值层面。


如联想舆情的核心在于其投票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滴滴顺风车的凶杀案源于低俗的社交导向;中兴因为自主研发缺位,被美国一击而中,背后是网民对产业空心化的失望和愤怒;今日头条遭到整改,算法需要确立正确导向。至于百度的危机,人们一贯的看法是可能该公司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上述巨头舆情,虽然各自都有独立引爆的因素,但在我看来,联想舆情应该是为中兴舆情所累,是后者舆情的强烈余震。因为在美国制裁的大棒之下,国民凭借GDP世界第二的尊严,正准备共御外侮的时候,突然发现中兴作为一个最薄弱的环节,竟导致人心长城被击溃。所以说,中兴舆情的要害是企业缺乏独立自主的研发精神,从而轻易为人所制;而联想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专门卖电脑,也是缺乏核心研发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这其实是同一条导火索引爆了两个巨头的舆情。如果联想遭遇舆情确是一种阴谋的话,则其背后推动者也实属深谙网络传播规律和舆情心理的高手。当然,中兴和联想舆情爆发,最大的获益者是华为,华为作为独立研发的民族企业的旗手,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已成共识。


对于巨头价值观的指责,本质上是对巨头本身的不满。我们多次已经提到过,网络舆情的爆发,常常源于人们对于现实权力和僵化体制不满。我们所说的权力,在此前主要是指世俗的权力,所以政府和官员总是矛盾缠身,动辄得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高歌猛进,人们发现,巨头们已经掌握了足以比肩政府的巨大权力。


我们社会中的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正快速成长为各种权力堡垒。这种权力,首先表现为网络平台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微信的资讯,滴滴的出行,今日头条的娱乐,联想的电脑等等,已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的必需品。正是由于巨头们在网络时代垄断了生产资料而成为全能神,造就了当今时代特有的“宅”的社会现象。人们不出门而有网络、游戏、有外卖、有头条,完全可以足不下楼而享受优渥。“宅”的现象,不过是巨头们营造的物联网取代了人们的正常社会交往,将无数个体僵尸化的写照,将导致人类本体的极大退化。但巨头们在这场人类精神的退潮中享受了一种畸形的红利,成为人类的拐杖而掌握巨大权力。


网络平台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平台的赋权能力、社会影响力在很多方面远超国家的权力,甚至很多的政府部门都被席卷并牢牢镶嵌于这个平台的某个科层之中,平台成为“国中之国”。代表公权力的各种官微、官博进驻各大平台,可以说是平台代行国家权力的象征。历经多年民主博弈,政府勉强让渡给民间的权力,几乎为平台全部接管。很多政府部门也要借助大型平台的“机械臂”,间接行使社会治理的职能。


无论是从马克思的权力观——认为权力是一种控制和统治,还是福柯的权力观——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一种“鱼水关系”,我们都可以发现,各类巨头和平台在当今社会已经占据统治性地位,享有至上的权力,并且已经开始奴役和异化作为臣民的用户。


从上述的观点看今天巨头舆情的爆发,诚然有各种因素的促成,但是也可用崭新的视角,将之视作网民对于巨头权力的抗争。人们除了对于现实生活中政府权力的不满,还将抵制各种大型平台强加于己的新型权力。后者或许是一种影响更为深远的权力博弈,因为它可能代表了未来的一种社会形态。


接下来所要阐述的是如本文标题所言:正是对于国内外巨头面临危机考验关头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一种巨头管理舆情和应对危机的可能的制胜法宝。


这个潜在的法宝,就是追求和制造企业领袖的偶像化。


政治领袖的偶像化常常导致个人崇拜,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为国家社会的不祥之兆,但是经济领袖的偶像化呢?现实证明,其效果之好,简直是超乎预料。


无论是从国外的明星企业,还是国内的成功巨头,我们都发现了一个愈来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巨头+偶像领袖”的模式,正成为维持企业于不坠、保持基业长青的超级法宝。


我们可以列举如下的组合:贝索斯+亚马逊,马斯克+特斯拉,马云+阿里巴巴,乔布斯+苹果,刘强东+京东,雷军+小米……类似的模式,还可以举出很多。


企业领袖人物成为偶像,常会为巨头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以乔布斯来说,他笼罩在神话一般的光环之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苹果公司的危机。在iPhone4的“信号门”危机中,他轻描淡写说了两句话,就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人们归功于其巨大的个人魅力,称之为“现实扭曲力场”。但是后继者库克缺乏这种半人半神的克里斯玛式的个体魅力,所以危机一旦爆发,只能老老实实地经受敲打,无力解围。


我们再看马云和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同样遵循这样的生态模式。阿里巴巴在成长为巨头的过程中,同样危机重重,尤其是淘宝,像是阿里巴巴“淘气的宝宝”,常常爆发负面舆情,但是马云头顶中国网络创业教父的光环,吸引了人们几乎全部的注意力,人们经常选择简单原谅,其实是出于对马云的信仰和追随。马云作为企业领袖,其工作就是贩卖理想和情怀,从来不谈企业管理的细节。这种偶像化的塑造,给阿里的公关带来的好处是百毒不侵。很多人在说阿里的公关队伍国内无敌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注意到马云在其中的护法之功。


京东的刘强东通过对艰难创业史的反复叙事,和坚守物美价廉的民生主义,已经成功将自己塑造为创业英雄。人们总是容易为这样的人物所感动,一点点的企业负面新闻,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他还有一个人设完美的妻子,人们因此直坠美好世界的拟态环境之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然,这里需要敲黑板说一下思考题:从企业领袖到偶像,中间的晋级,靠的是什么?这是个good question,值得单独书写一篇。


而反观那些容易爆出负面舆情并为危机所困的巨头,其领袖并非是一个偶像化的存在。以此次联想事件为例,为何最后振臂一呼的不是现任的领袖,而是已经淡出舞台的柳传志?因为后者依然是联想的教父,享有巨大的声望。联想近年来遭遇了发展瓶颈,应该说是全球性的PC市场饱和的大势所致,但是领袖也一直备受质疑,比如那篇《杨**是合格的CEO吗?》文章,应该说是对联想的伤害是最大、最深远的。


这方面可举的案例,还包括腾讯的当家人。作为一个程序员出身的企业领袖,他并没有将自己塑造为某种偶像,而是一直保持了低调,刻意掩身于企业巨大的影子之中。但此前爆发的关于“腾讯没有理想”的伪造截图,正是利用了这种领袖和企业之间的疏离。低调正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伤害。


再如滴滴。虽然顺风车凶案后,滴滴最快出台了公关措施,但是企业领袖程维未见踪影,已经引发质疑。程维正在书写互联网江湖的C.M.英雄传,距离偶像段位,尚有较大距离。此次缺乏担当,网络形象被倒扣分。


我们看到,百度的李彦宏参加了贝尔“荒野求生”的节目,意在追求一种曝光率,重新塑造领袖的社会观感,从而间接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但这方面的努力行动,还可以进一步持续进行。


所以这样看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抵抗外来危机侵袭,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路径和新的防火墙,那就是在锻造企业公关团队的时候,还需要好好塑造你们的企业领袖完美的形象!


找个明星工作室来包装你们的企业领袖吧,找到合适的人设,往偶像的不归路上使劲地推送。当领袖成为偶像,成为大型IP的时候,公关队伍就可以围着他转了,让老板为你们打工吧。


但这个做法显然也是一把双刃剑,接下来抽空再谈。



往期精选:

改稿:我们用两套舆情软件检验了北大校长的道歉效果

鸿茅药酒整改声明里的这个词,暴露了危机还在深层燃烧

大家发现没有?中国正在出现一条冒烟的舆情“大裂谷”

过去3天假期,这所负面缠身的大学打了一个舆论翻身仗

虐童案、江歌案:舆情分析师这样看热点事件

携程托儿所事件:我们发现了引爆舆情爆发的一个重大火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