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10:是真的,Jeff正构建国内首份《甲状腺癌精细观察》体系读本

Jeff1978 卸甲而行 2022-11-22
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生、五星级志愿者建立的甲状腺癌科普公众号,尽力揭开甲状腺癌的所有细节,每周更新1-2期,更新时间为当日20:00,欢迎关注,欢迎加群。




前言


Jeff在撰写甲状腺癌观察系列文章过程中

经历和遭遇丰富

当然Jeff无所畏惧

但是Jeff意识到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观察体系的必要性

于是Jeff决定

在撰写公众号文章的同时

同步整理构建完成《甲状腺癌精细观察》手册

并且对体系里面的各种称呼重新完善和定义

待本专辑系列文章完成之日

就是卸甲而行版《甲状腺癌精细观察》手册完成之日

指日可待


今日附上第1期内容

相当对于7系列文章

补充了一个《前传》





一、主要指南


01

CSCO-2021版:支持观察




(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1》

根据指南第4.2条:“低危PTMC需满足以下条件:肿瘤不靠近气管或喉返神经,无临床发现的转移病灶,若行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支持其主动监测而非立即手术的理由……”




02

CATO-2016版:支持观察




(二)《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

根据指南第4条:“对于腺内型PTMC(尤其直径≤5mm)是否可以采用密切观察的方式,目前争论较多。在未完全了解PTM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前,应结合临床分期、危险评估综合分析,并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建议PTMC密切观察的适应证包括:……”



03

ATA-2015版:支持观察




(三)《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2015》

根据指南[A14]建议12“如果细胞学结果可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建议进行手术。(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几乎总是会导致甲状腺手术。然而,主动监测管理方法可被视为立即手术的替代方案。”

综上可见,随着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研究进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关于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观察,指南的态度是从替代方案、谨慎研究发展到明确支持,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选择观察的指南依据是充足的。



综上可见,随着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研究进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关于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观察,指南的态度是从替代方案、谨慎研究发展到明确支持,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选择观察的指南依据是充足的。





二、选择顺序态度


01

CSCO-2021版:支持低危首选观察




(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1》

根据指南第4.2条:“低危PTMC需满足以下条件:肿瘤不靠近气管或喉返神经,无临床发现的转移病灶,若行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支持其主动监测而非立即手术的理由……”



02

CATO-2016版:综合分析评估




(二)《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

本共识专家认为PTMC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该综合术前危险评估、超声二维成像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浸润性、多灶性、淋巴结转移倾向性)、并适当考虑患者的思想压力及长期密切随访观察的可能性等方面而决定。对于应采取积极治疗的PTMC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腺内型PTMC(尤其直径≤5mm)是否可以采用密切观察的方式,目前争论较多。在未完全了解PTM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前,应结合临床分期、危险评估综合分析,并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



03

ATA-2015版:替代方案




(三)《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2015》

根据指南[A14]建议12“如果细胞学结果可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建议进行手术。(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几乎总是会导致甲状腺手术。然而,主动监测管理方法可被视为立即手术的替代方案。”

综上可见,随着对甲状腺微小癌的研究进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关于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观察,指南的态度是从替代方案、谨慎研究发展到明确支持,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选择观察的指南依据是充足的。

综上可见,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观察,在美国甲状腺协会(ATA)还是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的态度中,是替代方案,以及谨慎评估的候选方案,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1版指南,是明确的支持态度,也就观察的顺序提到了选择手术之前,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三、观察对象条件要求


01

CSCO-2021版:满足6个条件




(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1》

根据指南第4.2条:“低危PTMC需满足以下条件:肿瘤不靠近气管或喉返神经,无临床发现的转移病灶,若行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支持其主动监测而非立即手术的理由……”条件,Jeff将必须同时满足整理解释如下


  1.  乳头状癌;

  2.  结节直径≤10毫米;

  3.  肿瘤不靠近气管

  4.  肿瘤不靠近喉返神经

  5.  无临床发现的转移病灶(无B超、CT检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无医生触诊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无检查发现的肺、骨、脑等转移)

  6.  若已经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指弥漫硬化性、高细胞亚型和柱状细胞亚型等)



02

CATO-2016版:满足7个条件





(二)《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

根据指南第4条:“对于腺内型PTMC(尤其直径≤5mm)是否可以采用密切观察的方式,目前争论较多。在未完全了解PTM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前,应结合临床分期、危险评估综合分析,并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建议PTMC密切观察的适应证包括:”


  1.  非病理学高危亚型;

  2.  肿瘤直径≤5mm;

  3.  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内且无被膜及周围组织侵犯;

  4.  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5.  无甲状腺癌家族史

  6.  无青少年或童 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

  7.  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

满足以上全部条件的患者可建议密切观察(同时具备1~6属于低危PTMC)



03

ATA-2015版:四种情形





(三)《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2015》

根据指南[A14]建议12“如果细胞学结果可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建议进行手术。(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几乎总是会导致甲状腺手术。然而,主动监测管理方法可被视为立即手术的替代方案。”,观察的条件为:


  1.  具有极低风险肿瘤的患者(例如,无临床明显转移或局部侵袭的乳头状微小癌,并且没有令人信服的侵袭性疾病的细胞学证据);

  2.  因合并症而面临高手术风险的患者;

  3.  预计剩余寿命相对较短的患者(例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其他恶性肿瘤、非常高龄),

  4.  有需要在甲状腺手术前解决的并发医疗或手术问题的患者。





后 记


读者会说

既然有这么多指南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自己的观察体系呢?

方法也并不难


我们可以系统梳理各个指南中的核心条件

进行综合和整理

建立自己的观察体系框架


卸甲而行甲状腺癌核心观察安全范围

呼之欲出:


  1.  乳头状癌;

  2.  结节直径≤10毫米;

  3.  肿瘤不靠近气管;

  4.  肿瘤不靠近喉返神经;

  5.  无临床发现的转移病灶(无B超、CT检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无医生触诊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无检查发现的肺、骨、脑等转移);

  6. 若已经穿刺,结果显示非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指弥漫硬化性、高细胞亚型和柱状细胞亚型等);

  7. 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

  8. 因合并症而面临高手术风险的患者;

  9. 预计剩余寿命相对较短的患者(例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其他恶性肿瘤、非常高龄),

  10. 需要在甲状腺手术前解决的并发医疗或手术问题的患者。


或许有人会说

这就是体系框架,不就是简单的东拼西凑么?

来,有种你来拼凑


接下来

Jeff会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文献资料

把这个框架体系构建完成

它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否则早有人完成了,不是么?


其中:

第1点,涉及到结节风险判断(7-06期7-07期7-09期

第2点,就是累计直径TTD理论(7-08期);
第3点,就是气管夹角理论(
7-03期

第4点,就是喉返神经理论(7-04期

后面的知识点,Jeff会逐一补齐

直至观察体系完整建立,汇编成册

是的,完成国内首本《甲状腺癌精细观察》读本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






本辑文章






公众号系列文章




· END ·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星标+点赞+在看」

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卸甲而行的消息啦!

 感谢您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