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的烦恼?从河北球迷透视中国球迷文化 | 深度

2016-04-28 刘小祺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中超历史上第一个河北德比以平局收场,俱乐部的官方海报以球迷作为主题

席卷世界足坛的中超金元风暴映衬下,是愈加火爆的中超球市。作为原子化时代下为数不多仍然蓬勃发展的集体性活动,球迷对俱乐部的高度热情却也伴随着更多社会学意义上的“越轨行为”的出现,“球迷现象”理应作为一个社会焦点获得更多关注。


然而,所有的“越轨行为”,都应该归咎于球迷群体吗?笔者从河北华夏幸福的球迷视角出发,向大家还原一个大数据背后更加真实的球迷体验;并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尝试探讨球迷群体与俱乐部、球迷群体与社会之间的更深层的内在联系与未来展望。


文:刘小祺




不一样的德比战球迷的苦心与无奈


“华夏幸福俱乐部能扎根在秦皇岛,真正成为河北省北部城市的足球力量,是球迷们最大的期望。”这是河北华夏幸福潮汐球迷协会会长刘涛在与笔者聊天时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没有截然对立的球迷,没有异常火爆的场面,河北德比就这样在“幸福”的哨声中结束了。无论是河北华夏幸福的球迷还是石家庄永昌的球迷,在4月17日这天似乎不再关注比赛的内容,和睦相处的他们都在为河北足球的春天而欣喜。


似乎如同官方与媒体为这场比赛在赛后奠定的主基调一致,“幸福德比,美好未来”“一起努力,共同奋斗”似乎理所当然的了所有球迷的共识。


河北德比能否成为一场中国少见的和谐德比与高水平德比,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笔者无法做出这样的“报道重心转移”对河北足球发展的裨益与隐忧的判断,在这一篇章之中,只想抛弃宏大叙事,从更微观更真实的球迷侧面,剖析这样“迥异”的德比战背后,到底是什么形塑了主场球迷的这种态度,又需要我们做出哪些沉思?经过了多方访问,笔者将球迷们这样的心态归类为三种不同复杂情绪的交织。


其一,在河北足球相对贫瘠的历史土壤下,华夏幸福的球迷将对河北足球的归属感转移到了对方球队石家庄永昌的认同感之上。据刘涛描述,很多河北的老球迷都是从中乙时期就开始关注河北足球,那个时候球迷们对于家乡球队的期待只有一个,希望能有真正代表河北足球力量的球队承载起球迷们的殷切期盼。而福建厦门骏豪俱乐部更名为石家庄永昌,并成功冲超,使得这支球队已经成为了老球迷心中河北足球的符号性象征。


时过境迁,在资本的注入之下,河北足球快速发展的时代来临了,河北中基由石家庄迁移到了秦皇岛,这些老球迷也都成为了各个球迷组织的中坚力量。可是老球迷们已经在过去的足球经历中,将河北足球作为一种共同体,以这种情感维系着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与坚持。因而,一场如此和谐的河北德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在中甲时代,河北华夏幸福与石家庄永昌就有了很多忠实拥趸


其二,在资本注入的大背景下,刚刚迁移到秦皇岛不久的华夏幸福俱乐部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需要去给予本地球迷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本土球迷文化,才能使球队真正扎根这里,并成为河北北部城市球迷的精神寄托。


与此同时,在足协政策的引导之下,我们还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这两支球队必须要扎根河北,成为河北足球的代表。在此情况下,华夏幸福将不仅能真正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并在河北的地域上实现足球资源的平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95j8uvw8&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河北石家庄与秦皇岛坐落于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其实是很好的足球资源分布格局


其三则是在永昌与力帆的球迷越轨行为的影响下,河北球迷期待通过这场德比重新形塑正面形象,同样暗合了媒体对于宣传正能量的导向。4月9日中超联赛永昌主场1-1战平力帆的比赛中发生的球迷冲突事件,中国足协对河北石家庄赛区、力帆俱乐部和一名违规记者进行了三方面处罚。


河北球迷作为一个球迷共同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球迷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大家展现出真正属于河北球迷的精神面貌,“咱们河北球迷不是这样的!”这是很多河北球迷的心声。于是,在媒体的正面宣传与球迷的主动配合之下,一场“不像德比战”的德比战就这样发生了。


北(永昌与力帆的球迷冲突,为河北省球迷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霾)


如今,随着职业化的发展,德比战已经不再是球员的德比战了——一支球队的球员可能来自各个省份甚至各个国家;德比战已经属于不同球迷群体凭借着对俱乐部的认同之间符号。而俱乐部如何做才能增加球迷的认同度呢?球迷的认同度对俱乐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需要回归这一问题的“互惠模式”进行探讨。


球迷现象之于俱乐部:撑起双方精神联系的是什么?


对俱乐部而言,球迷的认同不仅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同样也能在物质利益层面为俱乐部赢得收入。


例如,在国内对于广州恒大和上海申花的球迷调查显示,球迷认同程度(包括球迷对俱乐部的个人评价、与俱乐部的相互关系、自身与俱乐部的相互依存感、行为参与、对俱乐部的认知意识)在商品销售量、观众上座率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力具有显著性。国外的例子更加能说明问题,曼联每年在全球正版周边商品与球队门票的销售额占其每年营业收入的40%以上。


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成为欧洲知名俱乐部创收的一种模式


欧陆豪门也会经常和球迷通过联谊与交流的方式增加忠诚球迷与球队之间的认同程度,比如曼联球员施魏因斯泰格经常会在twitter上发出自己与球迷的合影,皇马球星C罗也参与很多的球迷聚会或者接待小球迷;球队也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官方球迷频道,让曼联查理指导这样的“球迷小领袖”采访曼联球星,制作球星签名卡与海报寄送给世界各地的球迷。


▼C罗与乘坐轮椅的小球迷的合影被皇马官方报道


然而,中超球队在球迷认同度的建设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咨询了华夏幸福的资深球迷后,笔者了解到,球迷们更渴望获得更多精神上面的补偿,例如一位老球迷希望得到球队明星球员的落场球衣,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可是就是找不到这样的渠道;而作为球迷数量很多的中超劲旅山东鲁能的官方商店上也只有6件商品出售。


在球迷组织层面,我们仍拿刚刚进入中超的河北华夏幸福举例,秦皇岛当地的球迷组织所能获得的有一些球队比赛信息、球迷衫以及部分看台的门票;而来自唐山等地的球迷可以额外获得一些交通补助。但作为不惜赴外地为球队加油的死忠来说,球迷们更渴望的球队对球迷真正上精神需求的满足,比如秦皇岛球迷协会这一最大的球迷组织,也很难获得真正的与球星亲密接触的机会。


那么,俱乐部可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真正的凝聚球迷们的忠诚度呢?


首先,当然是通过战绩与实力上的提升。在关于不同的中超球队的问卷调查之中,球队的成绩提升与球迷的认同度之间的相关性是最高的。河北华夏幸福的观赛人数也能体现出这种相关性,河北的乙级联赛球队河北精英比赛时,到场的观众数每场只有不过百人;而在河北中基冲甲成功之后,在球迷组织的努力下每场比赛的观战人数达到了三千人;冲超成功之后,仅以前两个球队主场的人数看,人数都超越了2万人。


中国足球的球迷市场还远未饱和,一些足球城市中的后起之秀的潜力还尚未发掘,因此,通过引援、青训、完善战术打法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提供球队的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忠实球迷这件事已经无需多言。


巴塞罗那作为目前世界上的"宇宙队",吸引了很多的新球迷的关注


其次,俱乐部需要在场外增加与球迷和球迷组织之间的互动。在精神层面,可以开设每周的球迷日,鼓励球迷参与球队建设,增加球员与球迷之间的精神联系;物质层面,应该形成具有球队特色的球迷商品体系,类似于球队吉祥物、球衣及周边应该开发更多的相关产品,当球迷穿戴整齐的衣服在场中为球队助威之时,可以通过这种共同“仪式”的完成增加球迷的认同感。


河北华夏幸福的吉祥物非常可爱,但是似乎其商业潜力仍未被完全发掘


最后,俱乐部应该更加关心看台文化的建设,从而通过提升球迷在场感的方式固化到场球迷的认同。在国外,看台文化是足球现场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解释了由共同空间下共同焦点与相同行为所产生的“仪式”是行动者达成认同感与团结意识的关键。的确,类似于球迷共同传递队旗或者拼成tifo的方式,已经成为了球迷独特文化的一部分。


多特球迷高举围巾与高歌的南看台,已经成为世界球迷的典范


笔者的同事有幸围观了一次华夏幸福球迷制作tifo图的全过程,据她所说,从一开始图片的拼接到最后在赛场上的呈现,这样的整个过程中球迷所体现出的高度团结与幸福感是在国内球迷中很难见到的。当然,还有看台球迷的歌声与呐喊助威方式的统一,这些都需要俱乐部作为中间人调节球迷的一致性程度,打造一个更好的中超现场的总体氛围。


球迷们制作tifo的过程,显示着华夏幸福俱乐部正在向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球迷现象对于俱乐部究竟意味着什么?足球对于社会又有什么意义?这不只是一个社会命题,还意味着企业、俱乐部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如何对待球迷。笔者在这里用“球迷现象”一词,正是期待在俱乐部决策和政府引导的层面,能够更合理的正视球迷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正面价值。


球迷现象之于社会 :球迷的团结与分裂


人在本能上有一种求得社会归属和他人认同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使每个人主动愿意与相同爱好志向的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同,并使自身有一种归属感。


“运动与宗教存在着某种一致的表征。”

——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


回归到球迷现象,究其本质是因为现代球迷文化对于人类社会与精神世界所造成的广泛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足球这项“世俗”的体育运动与“神圣”的宗教之间存在着外部形式的一致性。


爱德华提出的“足球项目与传统宗教活动的一致性表征”


社会学视角对于“球迷现象”的解释都导向这样一个结论:当所有人在同一个空间中将目光聚焦在同样一项事物时,极容易产生群体的认同感,而在现代社会中,分化的社会分工与个性化价值的极大张扬使得这样的群体认同感的达成更为难得。


以河北球迷为例,当重庆力帆与石家庄永昌的球迷冲突发生之后,河北球迷认为这不仅是小团体行为,而是代表着河北球迷的整体形象(地域身份认同感);而当江苏苏宁的大巴离开秦皇岛开赴亚冠赛场时,河北球迷团体都聚集在大巴周围为他们鼓劲加油(国家身份认同感);国家队比赛的时候,我们也不吝惜为死敌球队的球员为国征战而喝彩(民族身份认同感)。


河北球迷营造出来的主场,让人们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中超新军的主场氛围


但是隐忧也随之而来:认同感的非理性感染很容易让我们发生球迷“越轨行为”,例如京津德比中充斥的谩骂、激光笔与肢体冲突,就来自于“球队认同感”与“地域认同感”造成的球迷群体之间的壁垒加深;而当国家队在天津主场比赛时,球迷们甚至以嘘声的方式对待北京国安的国脚们,使得我们发现这样的壁垒甚至能越过民族与国家认同,造成社会凝聚力的断裂。


京津德比的恩怨由来已久,从场上到场下都充斥着这样的暴力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谨慎的理解球迷行为,让球迷的群体认同感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最好的例子也来自于京津德比,天津港大爆炸时北京球迷对天津的支持,使得2015年的天津主场又一次出现了北京球迷,双方在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更理性的看待球队认同,弥合了之前由于地域与球队历史矛盾造成的纷争。


京津德比的变化让人能从中看到理性的回归,不失为一种典范



足球比赛本就应该充满热血激情,但该有的绝对不会是越轨暴力。人们往往觉得,球迷组织是最难控制的群体,然而实际上球迷自发表现出来的一些情绪,却是那么的温暖。


球迷组织能如此,作为维护社会团结的政府部门需要做的,当然不是如现在的行政手段一样,用强制力、用更多的警力加以防范,而是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价值引导,用更“回归足球”的方式使得中国的火爆球市有美感、有意义。


政府对待中超赛场的球迷暴力,应该改变过去“堵”的老方式

 


文:刘小祺

责任编辑:十斤大洋,图片来自网络


✎ 相关阅读



更多干货


体院系列 | 体育人才 | 体育留学 |

| 往期招聘 | 感恩体育 | 匠人精神 |

电子竞技 | 中国足球 | 体育旅游 |

| 未来趋势  | 体育场馆 | 专访大咖 |

体育 IP VR | 真人秀 | 德约科维奇 |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专注为体育人代言

做有温度的体育自媒体

产业 | 营销 | 招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后台回复“加入生态圈”,入驻生态圈社群

投稿/招聘/建议:

sports_express48@163.com


更多干货,尽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