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中国体育从业者现状调查报告 | 独家首发

2016-06-01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体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利好政策频出,资本强势涌入,整个体育产业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态势。作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体育从业者,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呢?随着产业的兴起,体育从业者的春天有没有真正到来?

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_Sports)不惜左支右绌的人力成本,历时一个月,调查并制作了这样一份报告,希望能够切实反映体育人生存环境。远方的田野在一点点靠近,眼前的是苟且,还是诗呢?





一.体育从业者的基本状况



体育从业者,都是啥样的?



调查显示,体育产业从业者七成以上为男性,女性不到三成。这无疑也受到了问卷发放平台生态圈(ID:Eco_Sports)粉丝的构成比例影响(生态圈粉丝男女比例为6:4),但依据研究者观察,在多数体育公司中的确是男性比例多于女性。


22-30岁的群体构成了体育从业者的主力军(60%以上)。同样的,从新媒体端发放的问卷,年轻用户参与度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根据《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我国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2.49亿,虽然未婚比例达到了65%,但是“单身狗”的比例仅为1/3,你看!从事体育更容易找到幸福哦。此外,结合工作年限分析,已婚者60%都是工作5年以上,如果以22岁大学毕业开始计算的话,27岁是常见的体育人婚姻时间节点


另外一组数据也很有意思,结婚之后有74%的家庭有宝宝,造人能力可谓强劲!不知道政策放开之后,二胎意愿会不会也比较强呢?咳咳…



许多观点认为在目前发展阶段,大城市依然是从事体育的最佳选择,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2/3从业者来自大城市,其中49%来自北上广深,另有28%来自省会城市,非省会仅占17%。结合婚姻情况分析,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已婚者比例远高于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北上广相信眼泪吗?


 体育产业从业者买房比例仅占35%,全款比例更低,租房一族比例较高。从买房时间来看,5-10年工作后是买房的高峰期,但只是完成首付,工作10年后不欠房贷的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公共交通目前依然是体育从业者出行的首选。结合工作年限分析,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私家车的比例逐渐增加,工作3-5年或许是买车的高峰期,超过70%的受访者在此后都开上了车。


多分析一句买房买车和结婚的相关性。通过数据交叉分析,未婚时租房的比例高达60%,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也在50%以上,而已婚后,买房比例则高达70%,买车的比例也将近70%。看来要结婚,买房买车对于体育从业者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生态圈的一篇文章《属于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来临,体育高校毕业生准备好了吗?》,曾引起广泛共鸣。那么,体育从业者中体育高校毕业生的比例高吗?高学历的从业者又有多少呢?


 数据显示,体育从业者高学历特征显著,本科及以上占比9成。在受试者最高学历的高校类型这一选项中,211和985高校的比例很低,普通本科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体育从业者中,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据了6成,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和职位上升,其他专业教育背景比例逐渐提升,在工作5-10年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达到了近6成。


 被调查的从业者当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比例接近20%。要知道,改革开放至2015年,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为400万,仅从调查结果看,体育从业者海外背景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当然,这一方面受到生态圈粉丝群体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间体育崛起后,由于国内理论实践知识的相对落后,需要大量从国外汲取先进理念,造成了海归吃香的局面。


留学和高学历到底有没有用?会提高薪水吗?别急,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第三部分就会揭示,先来看看体育从业者和体育的那点事儿吧,这也回答了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从事体育行业,必须得爱体育吗?


二.从业者与体育的那些事儿




体育从业者,一定爱体育吗?

从事这个行业的动机是什么?



 据调查,体育从业者中体育迷的比例极高,有80%在大学期间是狂热体育迷,其中85%既看又打,15%只看不打,对体育没有兴趣的人的比例只有1.65%。


在最初选择从事体育行业的动机中,热爱体育和看好行业前景成了比例最多的两个选项,只有4%是被薪资吸引的(说明挣的真是不多)……不过,近80%的从业者都对行业前景相当有信心。



 体育从业者们在大学期间运动频率很高,每周3次以上的超过50%,接近80%的人群每周起码运动1次,工作后虽然仍然有77%的从业者保证1周至少锻炼1次,但是运动的频率有一定的降低。不过从总体数据来看,体育从业者基本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频率降低和工作时间长有关系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体育从业者的每天加班时间平均在1-2小时,工作相对轻松,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运动频率并没有显著降低——这是一群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锻炼的好孩子啊!


看来,多数人都是“因为热爱,所以体育”。热爱到底能不能当饭吃?还是得看看体育从业者的工作情况了,究竟能挣多少钱,想必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


三.体育从业者的工作状况



体育从业者真的都在吃土吗?

除了谈情怀,想挣钱不丢人!

一个挣钱的行业才会良性发展。



 据调查,近60%的人在体育公司,20%在体育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近年间,体育工作者已经从大家传统印象里的体育局、体育教师向着体育公司进行转变。


 分析岗位发现,传媒,赛事和教育培训(教师与教练)是工作最多的三个职业。具体而论,985高校毕业生从事体育传媒居多,211高校毕业生从事体育赛事居多,普通本科毕业生从事体育教育居多,而专科学校毕业生数据相对平均。


 结合城市分析,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体育从业者主要工作类型为传媒与赛事,而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中教育(学校教师)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这估计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啦!此前生态圈的一篇《体育产业都已经要上天了,从业者们为啥还在吃土?》得到了行业的共鸣。咱们也多说分析几句,看看热爱究竟能不能当饭吃?


 月收入3000-6000占据了近三成比例,对于多数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体育工作者而言,这个收入水平说明了相当体育从业者真的在“吃土”……


 结合分析学历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高学历的比重不断提高。在10k-20k阶段,研究生比重首次超过本科生;学校而论,“211”、“985”呈现出了比普通本科更强的后劲,可见在体育行业里,学校水平对收入其实真的有显著影响。


 进一步分析收入与岗位,教练和教师的薪水收入相对较低,赛事传媒的收入相对高,而最高的是金融从业者,具体如下:

  • 收入在6k以下的,教师和教练的比例最大;

  • 在6k-8k段,从事体育赛事方面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近30%;

  • 在8k-30k的收入段中,从事传媒和赛事的比例过半;

  • 30k以上收入人群以赛事、传媒和金融为主。


  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群的收入峰值集中在8000-20000间,而没有海外留学背景收入峰值则集中在6000以下,可见留学对收入的提升也有显著影响。


 在五险一金及休假福利方面,五险一金购买比例约30%左右,也有30%左右完全没有购买,而在带薪休假方面,完全没有的比例达到了1/3。可见,除了薪金水平有限外,体育人的工作福利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体育从业者中觉得压力山大的人群只有20%,整体而言压力较小。有压力的从业者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从高到低):工作量大、专业知识欠缺、复杂人际关系、升职加薪不利。


 从工作时长来看,体育从业者的每天加班时间在1-2小时,更长时间的加班很少见。


 结合收入分析,月收入20k以上的体育从业者明显感觉压力增大,你看!“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真的存在吗?



体育工作者的压力不大,可能也跟懂得如何放松有关——


 分析休闲方式发现,体育工作者往往选择体育锻炼这种放松方式,76%的体育工作者每周至少锻炼1次。在大学期间能保持每周一次以上运动习惯的人,在工作之后首选的休闲方式往往还是体育锻炼,这个比例随着大学期间体育参与度的提升而增加。


 对不怎么参加运动的人而言,首选的休闲方式以宅在家里和外出购物看电影为主。不同于IT等行业宅男遍地的局面,体育从业者往往习惯于和朋友一起休闲,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



严峻的事实是,近60%从业者认为整个体育从业者队伍素质一般甚至更低,所以朋友们,不要再抱怨社会对体育从业者的偏见了,你需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质,用来回应一些质疑的声音。


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呢,经济管理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财会知识都被体育工作者认为非常重要。大家同样认可专业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在多数体育工作中专业运动技能并非必须掌握。



据调查,即使是工作5-10年的从业者,也有近50%未换过工作,而工作10年以上未换过工作的人群甚至超过了50%,体育从业者的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归属感还不错,这可能与满意度高和工作压力小有关。


 满意度方面,目前体育从业者对工作满意及以上的比例高达57%,只有大约7%的人表示对工作不满意满意度最低的工作岗位是赛事和教育(学校教师)。


 被问及是否会继续从事体育相关工作时,83%的人回答了“yes”,只有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会从事相关工作,近80%的从业者都认为体育产业前景光明。



 在获取工作信息来源上,学校老师和同学提供的招聘信息、朋友介绍、专业招聘网站,以及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体,都成为了招聘信息的主要来源,结合工作类型分析,场馆类工作主要依靠朋友介绍,而教育(学校老师)主要通过学校的资源提供的招聘信息。


 最后,推荐一个专业的招聘服务平台——体育圈人(ID: SportsJob),这是一个专注服务体育人的有温度的招聘平台,你的下一份工作,或许就是来自这一次的关注哦~

恭喜你找到了体育产业职通车
体育圈人都在看
微信ID:sportsjob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调研声明


后台回复“从业者报告”,获得PDF报告原版

亿氪体育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商用




去年5月,生态圈曾特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那份名为《276名毕业生告诉你,体育人才究竟何去何从》的问卷中,我们获知了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的生存境况,在那个筚路蓝缕的体育产业草莽时代,这份略显稚嫩的参考资料解读了体育人才的流向问题,也很荣幸的被很多学者、研究者和创业者引为参考数据。


即便成为了业内“还可以”的行业媒体,我们也没有忘记初心,在工作最繁忙的关头,生态圈(ID:Eco_sports)再次拿起了“调研”这把武器,仅仅希望为体育人的生存境况改善做一些微小的贡献。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从这份报告来看,虽然或许不是“苟且”,但中国的体育从业者生存状况的确有待提高;但与此同时,报告也表明绝大多数的从业者都热爱体育,愿意从事体育,并坚信体育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这是一个不能忘却情怀的行业,

远方未必不苟且,眼前何曾不是诗?

珍惜这奋斗路上的点点滴滴,且歌且行,甘撒热血谱春秋吧。




数据收集:沈格,数据整理:程追忆

报告整理:郭了个日,技术支持:问卷星

后台回复“从业者报告”,获得PDF原版报告

亿氪体育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商用


✎ 关于体育与人,你不该错过这些 



更多干货

体院系列 | 体育人才 | 体育留学 |

往期招聘 | 感恩体育 | 匠人精神 |

虎扑 | 乐视 |  腾讯  | 万达 | 阿里 |

电子竞技 | 中国足球 | 体育旅游 |

未来趋势  | 体育场馆 | 专访大咖 |

体育IP | VR/AR | 真人秀 | Rugby |




 体育产业生态圈 

专注为体育人代言

做有温度的体育自媒体

产业 | 营销 | 招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后台回复“加入生态圈”,入驻生态圈社群

投稿/招聘/建议:

sports_express48@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行业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