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闫红新解<红楼梦>》① | 少女黛玉的成长史


领读:江徐主播:素年锦时


今天,为您带来一本新书——《闫红新解红楼梦》。《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不同的人,能够读出不同的内容。鲁迅先生认为,这本书的命意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作为这部著作的资深读者,闫红已写出多部相关作品,作家王蒙评价这些作品“颇有大气,不拘一格,言前人所未言,堪称振聋发聩,启人心智。”


《闫红新解红楼梦》一书,她沉浸式地体会出更多,透过重重叠叠繁花异树般的情节,揭示出生活的真相。面对残酷又温柔的真相,她用怀着悲悯的文字娓娓道来。


六神磊磊这样评价这本书:“我觉得她是当下把平易、细腻、渊博、幽默结合得最好的红楼品读者之一,绝不无端揣测,不故作惊人之语,但又经常有新意。看得我时常想像一个贾府清客一样拍大腿:原来还可以这样!”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平易细腻的笔触,感受故事中的富贵风流与悲欢离合吧。



少女黛玉的成长史


在闫红看来,《红楼梦》是一本讲如何面对人生的不确定的书。


关于人生的不确定性,感受最深的,要属林黛玉。这得从她的成长史说起。


黛玉的还泪史,就是她的成长史。


林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又没有兄弟姐妹,之后被父亲送去外婆家。没多久,父亲也去世了。


得知林父去世的消息时,王熙凤对宝玉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从此,外婆贾母成为她唯一的依靠。


林妹妹一出场,就哭了好几回。先是洒泪拜别父亲,到了荣国府,见了外祖母,一个“心肝儿肉地大哭起来”,一个也“哭个不停。”到了晚上,想起白天刚来就惹出宝玉的狂病,又自个儿“淌眼抹泪”。


母亲病故、离别家乡、招惹宝玉犯病,这些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其实是小小年纪,突然飘落到陌生江湖之中的不安。


为此,初来乍到的黛玉暗自心惊,言行谨慎,唯恐落人褒贬。原著中写道:“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贾母的宠爱,宝玉的呵护,让她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显露出伶牙俐齿的品性,宝钗笑称她这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为此,林黛玉也很快得罪了人。



先是得罪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一天,周瑞家的从薛姨妈处过来,带来薛姨妈的十二朵宫花,送给贾府的小姐和少奶奶们。周瑞家由近及远依次送到,最后到了林黛玉这里。


她的反应是冷笑一声,说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听了这话,周瑞家的虽然不言语,但是任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第二个得罪的是李嬷嬷。


一天,宝玉、黛玉在薛姨妈家里吃饭,宝玉的奶妈李嬷嬷怕担责任,就劝不要喝酒。黛玉却不管她的苦衷,一边“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边咕哝“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李嬷嬷又急又笑,说她“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


闫红觉得,林黛玉这些没来由的任性使气,带着表演性质,是做给宝玉看的,是为了宣示主权,树立假想敌,从而表现出卓尔不群的自己。


她的尖锐、拧巴和张狂之中,有一种我们熟悉的少女气息。这种少女气息,端庄如宝钗,是不可能有的。


之所以处处留心,掐尖要强,是因为她对宝玉的心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之所以心中不踏实,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是因为她还没有从宝玉那里听到她想要的那句话。


为此,她一次次猜疑、试探、争吵、哭闹、吃醋、使性子,说话尖酸刻薄。



闫红老师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她认为曹公笔下的女孩,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反而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黛玉的魅力,源于她的的自苦。


这种自苦,会让懂得的人对她有所同情,因为从她身上看到曾经相似的自己。


我们和她一样,面对命运的不确定性,会感到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当有一天,遇到爱的人,会从爱里获取力量,以柔软之心面对残酷的现实。


有一天,当黛玉确定自己在宝玉心中的重要位置,确定自己可以视为知己,听到那番倾诉肺腑的话,尤其那句“你放心”时,她终于心安,终于笃定,也终于柔软下来,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她从一个对人人抱着防御心理的少女,变成一个愿意体恤人的姑娘。


之前,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人总是牙尖嘴利。而如今,却能以温和体恤的态度对待婆子。


随着成长,她对爱情和命运的理解变得深刻,也明白了宝玉对自己的心,从此才变得松弛。在此基础上,才能和宝钗达成和解,发自内心地疼爱宝琴,才能温柔地对待残酷的世界。


对于这种改变的动力,书上写道:


“爱情给了她能量,像一个小小的护身符,帮她医好那些口不能言的暗疾。”


  

在无常中追求永恒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首耳熟能详的《枉凝眉》,道出黛玉、宝玉、宝钗三人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阆苑仙葩,是指风流婀娜的黛玉;美玉无瑕,是指端庄娴雅的宝钗,她俩都称得上是金陵城中的冠首女子,且各有千秋。


有人说,宝钗适合做妻子,黛玉适合做情人。


对此表达,闫红觉得有些轻狂,但有一点她是同意的——宝姐姐的确不容易给人恋爱的感觉,黛玉却是能够的。理由是:


“恋爱,是需要有点儿幻觉的,一早就看透了无常的宝钗无法给自己这种幻觉。黛玉则不同,虽然伤感于无常会吞噬一切,她依然想要借助爱情,在无常里寻求永恒。”


曾经,她俩都是各自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都有请老师教她们读书。


黛玉早早失去双亲,无所依靠,同时也让她的灵魂因为免除顾虑而更加自由;而宝钗有母亲,还有一个靠不住的哥哥。


家世的衰落,母亲的辛劳,让薛宝钗产生忧患意识,懂得世事无常。她对物质表现得很寡淡,衣着素淡,不爱脂粉簪花,闺房像雪洞一般简洁,留心针黹家计,以此为母分忧。



闫红的理解是,悟到无常的宝钗时在时刻练习,时刻警醒,时刻以防守的姿态面对变故随时可能的发生。


黛玉和宝钗一样,也早就看透无常,因此能说出“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样的话。


但她比宝钗勇敢、动人之处在于,明知世事无常,又弱不禁风,却依然愿意用爱的方式活着。


香菱想学诗,宝钗打趣她,黛玉却愿意认真指导,还翻出自己认为好的诗作让香菱学习。


即便有时和宝玉闹着别扭,照样会留心的寒暖。风雪之夜,一边为小事吃醋使性子,转身又亲自为戴好斗笠。


宝钗虽然随分从时,但和贴身丫鬟莺儿存在主仆有序。而黛玉和自己贴身丫鬟紫鹃情同姐妹,正因如此,她和宝玉闹了别扭,紫鹃才会说她的不对。


春去春又来,她吩咐丫鬟放下帘子,拿石狮子倚住,好让归来的燕子顺利找到栖息之地。


对人也好,对物也罢,黛玉的种种温柔举动,既是出于纯善秉性,也是她对人生的救赎。


闫红老师总结得好:宝钗是看得透,黛玉是想得开。宝钗知道无常,因而步步为营,黛玉愿意在无常中创造永恒,不设防地活这一生。


要我说,看透无常,四大皆空,不能成为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只能在于一个爱字。就像书上一句话:


爱,是黛玉赋予这人世的意义。



-今日互动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林黛玉的成长史,还有她赋予人世的意义。


木石前盟,注定了她的成长史是一场还泪史。纵使人生无常,现实残酷,她却愿意用爱实现救赎,在无常中用爱创造永恒。


所以,林黛玉不但想得开,还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活着。


同样看透人生无常的薛宝钗,又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她到底有没有爱过宝玉?



-往期回顾


《焦虑的人》⑩ | 当你晚上回到家,请别忘记放松地舒一口气

《焦虑的人》⑨ | 治愈焦虑最好的方式:顺其自然
《焦虑的人》⑧ | 真正的善良,可以拯救一个人

*版权:本书内容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插图来源:电视剧《红楼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