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杨春《风吹雪舞的下午》海之魂朗诵
第十一期(2017年4月)在场微散文三等奖。
授奖辞:杨春的《风吹雪舞的下午》,以一次风雪飞舞中的送别,表达了游子重返的渴望、纠结与艰难。
风吹雪舞的下午
文/杨春
雪疯了似的下,窗子蒙着厚冰霜。我脸上抹着煤灰,手里拿着黑炭,哆嗦着生火炉,小弟推门而进,像天神那样降临。
小弟穿着棉衣裤,脚上一双毛毡筒,一副要出远门的装扮。“天冷,妈让我送被子。”小弟的眼睛黑而亮,似一轮明月落入黑水潭。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说:“还是妈想得周到,新疆真是太冷了。”
小弟帮我生旺了炉火,又烧了热水沏了茶。他灌满茶杯,临走突然说:“爸让师傅送我去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去重庆。”
“现在就走?”我的心像风中的雪花那样凌乱,我听着火炉燃烧的嘶鸣声,却说不出一句送别的话。重庆是父亲的老家,叶落归根,回老家安度晚年是父母亲的夙愿,也是父母那一代大多数人的愿望。
我们迎着风雪跑向卡车,小弟说着重庆和未来。我越看小弟明亮又稚气的黑眼睛,越替他担心:雪不要再下了,天也不要再冷,重庆是父亲的老家,却是我们姐弟从未抵达过的远方。
“姐,你要重新高考,考到重庆去.......”卡车开动了,风把小弟的声音扬起,又纷纷落在我心上。小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那很像母亲的眼睛。
那年我18岁,高考失利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当乡村女教师。现在回忆起那个冬日,小弟的离开其实是一次出发,是父亲叶落归根夙愿的出发,是小弟奔赴前程的出发,也是我重新规划人生的出发,从那天起,我重新拿起课本,参加了高考,向着更宽更广的天地走去。
(责编:杨培铮 制作:刘珍 543字)
获奖感言:
得知获奖的消息我在拍摄现场,我的一篇散文《笑墙》被选定为电视朗读者,跟着摄制组跑了几天,今天终于完工,我在颠簸的汽车上写获奖感言。同在在场散文写稿的李雪松老师是我的好朋友,2002年她编辑了我的第一篇散文《马兰花开》开启了我的散文写作之路,她经常提醒我对文字要敬重,今天她特意打电话给我,告知获奖的消息,非常感谢。
我喜欢散文,读和写都喜欢,这些年写散文,常常下笔千言,像水流那样举刀切不断。慢慢就有了一些积累,目前,已完成了五部长篇散文的写作(已出版三部)。之所以写微散文,其一被各位老师的热情敬业感染,爱着“在场”这个大家庭。其二微散文写作要选题特别,要字斟句酌,每每写时,都认为是一次历练,是对文字“敬重”的一种表现。
感谢在场散文各位老师,感谢微散文的历练。
杨春获奖作品
“一月复一月,此月又过五。两轮日月何奔忙,百年弹指如虚度。”
五月一到,一年快过半了。农事正忙,不看桃红李白,惟叹光阴如梭。宋代诗僧释惟一的诗,呈现了岁月的易逝与人生的奔忙和虚妄。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2017年5月主题:月已破五。
以你独特的慧眼,发现五月的秘密与价值。
在场微散文第12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及报刊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7年5月25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月一期,每期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奖给500元、300元、2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赠送“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和《在场》杂志,颁发获奖证书。其它优秀作品赠送《在场》杂志。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
第十一期在场微散文奖三等奖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冯露西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
在场制作:刘珍(组长)、相相、王金梅、宋小铭、四季芳、谭丽挪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投稿须知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