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场争鸣】草原凤凰:《狗无来处》的大命题及其艺术

2017-06-30 草原凤凰 在场主义散文


《狗无来处》的大命题及其艺术


文/草原凤凰


初读此文,想作者可能以狗为象征或歌或斥。以狗的题材为文也多多的在。本人就写过一篇小说,写狗的历难,当然实则写人写社会。狗是与人有特密切的关系,说人忠实或低贱,往往用狗比喻;当某人需要你的时候,极尽奉承之能事,甚至恨不得管你叫爹,就像狗一样摇尾乞怜;当不需要你的时候就背后说主人的坏话,出卖主人,像狗一样偷着下口等等。这些都是文人们经常玩弄的,刘小四也不过如此吧?可是,越往下看,越觉不同。好个刘小四,她完全抛开了这些读者常见的、常说的,别开生面刻画了另外几条狗。


带着稚音,由着性子,于寂夜里不屈不挠地叫的狗。


城郊里白天觑着眼瞟人一眼,又懒懒地卧在屋檐边上,耳朵偶尔弹两下的狗。


借着昏黄的路灯,悄悄尾随人的影子的狗。


受到惊吓,又觉得坍了脸面,于是一条低声吠了两声,另两条狗突然龇着森森白牙,朝人跑过来。然而,它们只是跑,并不如村里的狗,扯开嗓门叫的狗。


和猪挤在一个槽子抢食又遭主人棍棒,只得一扭身,进了茅厕的狗。


夜里伏在家门口支楞起耳朵,对着漆黑的夜空咆哮的狗。


将骨头小心地埋住,又趴在地上嗅那新刨起来的湿土,被土腥味呛得打了个喷嚏的狗。


被明晃晃的刀刺向了腹部,在地上扭曲着、呻吟着的狗。


被狗贩子药倒,最后变成一锅肉的狗。


最后她告诉我们,文中第一次出现叫声的那个狗,据说是实验楼逃出来的,本来是给医学院的学生们做实验的狗。


小四就这样画了一张群狗图。


这里的狗没有被作者放到被动或比喻对象的地位。这些狗尽管它们境况不同,但完全是独立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并列关系。既然这样,狗就有权力向人类发问:你们凭什么那样对待我们!


这就是此文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比借助狗做比喻显现出了更深的意义,更发人深省:人类如何面对生命。


当然,还有那个人,那个像魔影一样的人,在文内文外徘徊着,和狗的生命纠缠着,他是谁?他是受到怎样的欲望或利益的驱使,或是受到怎样的怂恿或挤压,怎么就只能靠狗的生命来换饭吃?这里虽然有很大的空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很懂了。


为了表达这样一个重大的命题,作者把几条狗的姿态、神气写得惟妙惟肖。


如:伏在家门口的狗便支楞起耳朵,对着漆黑的夜空咆哮起来,一条狗开始了,引得一群狗紧跟着狂吠起来。


如:狗伏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不久,沉重的喘息和着像被扼住喉咙的呻吟声顺着墙角流淌出来,一声比一声紧,地也跟着摇晃。轻轻的,狗闭了嘴,它能看到黑夜里的事。


可见作者平时对生活的细心和留意是超乎寻常的。这是作家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小四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榜样。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通篇极具文学感染力。有的散文,特别是微散文,大致就是讲了一件事,结尾时拔高或深化了一下,为文而文的痕迹特别明显,而且平白无味。而此文不仅自然,语言也十分有弹性,有色彩,有味道。如:夜里的村庄被黑夜吞没了,房子和人都不再有声响。一缕风从村庄穿过,树叶沙沙作响……


如:风走的时候,树叶静了,狗停止了吠叫,村庄又沉入了夜的最深处。


如:几场雪后,猪被人拽出了猪圈。猪见到人腰上明晃晃的刀,嚎叫着,那声音尖利得也像刀,刺破了天上铅灰的云层。


如:肉香从门缝里,从烟囱里,从墙缝里……往整个村庄蔓延。


文学性应该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性。不然,有新闻就可以了。这文学的要性是靠语言来达到的。小四这篇作品依然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


不足之处是在使用第一人称上,本文是以作者“我”的视角来叙述的,文章的后面又出现了一个“我”,是那个狗贩子。如果本来就是以狗贩子的视角来叙述,那前面所使用的语言似乎不合乎其身份,这个狗贩子不是作家也是中文系毕业的。即使是这样,本文作者也要交待清楚。


(责任编辑:宁静  制作:刘珍  图据网络)

相关链接:

【在场】刘小四:狗无来处

草原凤凰作品

简评林中蔓青《六月栖栖》

哭不出也笑不成—— 简评常忠魁微散文《扫盲》

简评东珠《蛛言不尽》

精美与缺失——简评《夜芒》

也“欲说还休“ —简评获奖微散文《世界》

《黑子的嚎》及其它

“在场”以及散文性和《霄霰》

“生命的远行有多远” ——《风逝》简读

人生的基本寻求 ——北京了了《忘记我是谁》略读

《樱桃》的可贵和人类的方向

草原凤凰,本名迟凤君,1955年5月8日生于奈曼旗奈曼杖子村。大学本科,1990年在鲁迅文学院第六届进修班学习。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在通辽日报(哲里木报)副刊发表诗歌。其作品在《草原文学》《天津文学》《北方文学》《飞天文学》《人民文学》副刊,《内蒙古日报》副刊,《小说月报》等刊发表或转载或收入其它文集。散文《最后一缕炊烟》获《散文选刊》等刊全国征文二等奖,《琐忆》获《语文学习》等四家期刊全国征文优秀作品奖,《血染桃花》获华夏散文全国征文二等奖并收入《华夏散文精选》。诗歌《我.现实.梦》获海内外诗歌征文优秀诗歌奖。报告文学《红女儿》获哲里木文艺征文一等奖。出版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以及诗歌散文合集各一部。其文学评论在《草原文学》《内蒙古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发表。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冯露西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

在场制作:刘珍(组长)、相相王金梅、宋小铭、四季芳、谭丽挪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从七月起,严格执行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的决定,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征文之外,1800字以下的散文,两篇较好以上的合在一起发。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