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是什么?” | “成长留声机”第31期

晓南心语 2023-01-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小 编 说

这时代每个谁都活得有风险,不如做自己比较保险”。


这是歌曲《我不想改变世界 我只想不被世界改变》中的一句歌词。


好像我们都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忘了自己.......


本期“成长留声机”,我们听一位资深zueler的心声,看看他的探索与思考。





 我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是什么?

作者:邃

本人男,资深zueler,现攻读本校博士学位,时常回看自己的28年人生,对心理学抱有持续的好奇心,主张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力求从本质理解事物。



再一次的,我体验了三年单身生活。只不过,此后成双入对的机会愈加渺茫了。


高中时曾认为可以改变别人,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但后来只记得一句结论: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决策在自己看来都是此情此景下最符合逻辑的选择,而他们的逻辑则来自于我未曾经历过也很难完全设想出的个人生活。


于是我转向了迎合在有限的兴趣和可接受负担的范围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从众


效果确实还不错,跟着同学吃喝玩乐,也交往了第一任女友,但只记得时间过得很快,日子过得很快乐。


可大学让我们异地,这段关系中的弊端也暴露无遗。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做事逻辑,于是聊天变得程式化,“不讲理”的吵闹也越来越多,最后的分手便顺理成章。



研究生的感情经历则让我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过度的包装自己会让人无法认识真正的我,曾经的融入计划并没有带来多少收获,反而让自己逐渐陷入不情愿的感情漩涡。


在纠结之中,一个朋友的简单问题点醒了我:“这样做你快乐吗?”为什么本该是分享阳光分担风雨的地方却成为了烦恼的来源?做朋友这种事情应当是很自然的,不存在对错,正确的磁极才会吸引到合适的对方。



于是我再一次调整策略,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换言之,大概是大胆说“不”。


这使得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变得清晰,我不再对于异见沉默不言,也不再对请求有求必应。我,要活出真的我。



而这一次改变,对我最显著的影响竟然开始于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家庭,从小做乖孩子的我几乎不会对家庭事务发表个人看法,做孩子嘛,就是要听话照做,不能驳长辈面子。安排的事情我都尽力去完成,也不会表现太多的抵制,可这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的想法。



在决意改变策略之后,我的第一个试验场便是与父母的对话


在父亲发表一通高谈阔论之后,我不再一味的表示认同和赞美,而是指出其中的逻辑问题;在母亲做出“天下妈妈都一样”的操作之后,我也不仅仅低头照做,而是与她分析这些话语是否真的传递出背后的关切与爱护。



当我担忧这样的“直言不讳”会不会带来让父母生气的结果时,事情的发展超乎了我的意料


父亲从一开始回避我提出的问题,慢慢变为对我的观点表示肯定和赞同;而母亲则开始咨询我,与她交流的九零后们表情包和短语到底代表着什么。


在这样的交流下,三个人都对彼此的行为逻辑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变得更加紧密,而曾经的冷暴力亦消失不见。



第二场理论检验则发生在一个近乎相亲的场合。对方是各方面都在中上水准的女孩,而我在与她的交流中,发现明明对方哪里都很合适,我却没有进一步拉近关系的意愿。


后来发现问题的核心恰恰不是表面上的“条件”,而在于表面下的自我


就像网上的一句话,朋友其实是自己选出来的亲人,当我能够选择自己的亲人时,我希望得到的不是条件,而是真正可以安心的地方


复旦教授沈奕斐的讲座给出了一个分析思路,对于亲密关系而言,每个人所面对的其实是应扮演的角色和真实自我之间的矛盾


社会希望你扮演好儿子/女儿,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希望你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但这些是没有个性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独特的自我无法割舍,就像一千个人里面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进而在面对负担社会责任还是坚持个人喜好时就必然面临选择



回头再看,似乎事情变得清晰起来。


反驳父亲的观点并非对应着叛逆,与母亲长谈也不是为了一意孤行,这一切的目的恰恰在于沟通


而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与逻辑正确的传递给父母时,他们得到的信息不是孩子如何不听话,而是孩子到底怎样想


换句话说,他们才会真正了解我的自我,真正了解这个独一无二的我


当他们理解我并表示认同时,我惊讶的发现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变强了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还是让这个家庭继续前行的一股力量



不过,对于讲究长幼尊卑的传统而言,实际中的沟通并非易如反掌


从我向朋友的分享以及他们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都会受制于家庭结构和话语习惯,因为家中一直以来都未曾实现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起真正的交流,不像转变想法那样简单。


但陌生人却是展现自我的好平台,可以大胆的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同时无需担心犯错误,因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时,我就是真正的我



尽管在人生伴侣的问题上我还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但两场试验之中,我逐步发现,自己希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的,不是扮演社会角色所得到的赞扬,而是真实自我的理解和认可

复旦沈奕斐教授讲座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J411A7HC




本文为“成长留声机”栏目读者原创。

作者是


如果你也有心灵成长的故事

想讲给大家听,

请联系QQ:

1873103608(晓南心语)。



长期征稿:

一个人的故事,一群人的不孤独 | 晓南心语 长期征稿


近期阅读:

内卷下的他们,都谈了什么 | 圆桌派会谈回顾

不完美的青春 | “成长留声机”第30期

在“卷卷”的世界中,你要不要来“伸展一下”?| 单次团体成员招募

在音乐中疗愈自己丨音乐治疗连续团体成员限时招募

焦虑感中的你我| 咨询师说

邀请 | “卷”,还是不“卷”?That is the question

你,和谁,走进了春天里?

人间四月天,恋爱看小编

又见春天!“晓南路访”第26期

追心光,正青春!中南大第十八届大学生心理文化活动节启动!

2020的心事,现在翻篇了吗?

中南大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全面开启!


本期助力晓南团队成员亮相:

摄影:@阿达ada

排版:@阿达ada@夕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