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情分析 |2020年四川大学中文考研考情最新分析与报考指南,文研青年独家整理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2019年9月以来,国内众多高校陆续发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与招生目录,同时,2020年考研也在9月24日进入预报名阶段。9月10日,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与专业目录,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类专业与语言学类专业初试科目均改为中国语言文学大综合,即635文学评论写作,915中国语言文学。


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985重点高校以及中文类名牌院校,是众多中文考研学子心中的求学圣地。下面,文研青年为大家分析2020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类)考研考情,请研友参考。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院系简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是四川大学文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且是四川大学文科唯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为全国并列第三,等级为A,新闻传播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四,等级为B+。


学院现有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36人),副教授3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名(曹顺庆)、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2人(项楚、曹顺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曹顺庆、张弘、金惠敏),青年长江学者2人(傅其林、周维东)等著名学者均于此任教。


2017年,四川大学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以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为主干学科的“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榜上有名。学院未来的学科发展将紧密围绕“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一流建设方案展开,力争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学科的基础上,以构筑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文化立体化传播体系为背景,开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信息来自院校官网)


(上下滑动阅览)


向上滑动阅览


导师简介

文艺学:

阎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和东亚系访问学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和文学系客座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艺术学理论、文化研究、英文学术文献译介工作。

傅其林: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社科处常务副处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第十二届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方向: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批评。

刘文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文化史。

马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2002― 2004年在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4-2005年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论,当代西方文论。

邱晓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2011年任佛罗伦萨欧洲大学研究院(EUI)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现当代艺术理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曹顺庆: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国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晓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化批评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7 年起担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客座教授。台北东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长期担任大型外事活动及各类国际会议和学术讲座英文口译。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批评。

吴兴明: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教书至今。2000年获博士学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比较文学及中国传统智慧研究。

张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201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曾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国外理论动态》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被转载或摘引。参加和主持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论文与专著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奖三等奖。研究兴趣主要为西方批评思想、英语文学方面。研究方向:英语文学、文化批评。

刘亚丁: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北外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参与建立教育部国际司批准设立的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在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学术论文,被中俄学术期刊引用转载。俄罗斯《肖洛霍夫百科全书》称刘亚丁为鲁迅等开创的“中国肖洛霍夫学的才华卓越的继承人”。

中国古代文学:

丁淑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戏剧史与戏曲学。先后在《文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戏剧艺术》、《求是学刊》、《中华戏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曲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为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中国明代文学学会、中国傩戏学会、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戏剧史与戏曲学。

王红: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吕肖奂:1995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王水照教授攻读唐宋文学博士学位,从此进入宋代诗歌研究领域。1998年初到四川大学工作,不久进入中国俗文化研究基地,主持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2005年又进入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新基地,2009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6年被聘为教授,2008年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六朝文学,宋代诗歌。

谢谦:男,又名谢不谦,四川宣汉人,生于1956年。先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分别获工学学士、文学硕士与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 年度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儒学与中国文化、元明清文学。

周裕锴: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研究唐宋诗学、禅学、文献学,并逐渐扩展到中西比较诗学、语言哲学和文学阐释学等领域。

何剑平: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佛教文献、佛教与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在《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研究方向:佛教信仰、佛教与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怡: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经担任西南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师范大学文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诗学文献典藏与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鲁迅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

张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世界华文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四川鲁迅研究学会、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等理事,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四川大学社科研究奖”等多项奖项。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

陈思广: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教学名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及作家作品研究。此外,兼四川大学2011协同创新基地阿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CSSCI来源集刊)副主编,《阿来研究》主编。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小说。

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大学人文教育》副主编,学术微信公众号《西川风》主编。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四川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黎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影视剧创作与制作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点带头人和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术职务有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艺术心理学,中国当代文学。

陆正兰:中国音乐文学学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词刊》、《诗学》编委。主要从事现当代歌词、诗及性别研究。研究教学之余,写诗、写歌。研究方向:当代诗词,艺术学理论。

唐小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督教;符号诗学;当代文学批评。

古典文献学:

张勇:现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助理暨专职研究员;国家“985 工程”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之“中国俗文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中国古典文献学 (国家重点学科)、佛教语言文学学科点负责人,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俗文化研究》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以文献学、佛学和敦煌学为主,旁及语言学、文学、信仰、历史、俗文化等诸多领域。

蒋宗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及佛教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韩国祥明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编委。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古籍整理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杨光荣: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系语言学教授,四川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点与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点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形式训诂学、形式词源学,分析语法;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川西民族小语种调查,川西民族小群体分析人类学调查;政治人类学调查;自然语言的数学化(自然语言形式理论)研究;形式美学,形式符号学。

雷莉: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多次被国家公派到海外任教,曾担任美国犹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际汉语证书(汉办)面试专家和国家公派汉语教师(汉办)出国面试专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持过2个国家社科基金,3个省部级项目和2个中央高校专项项目;参与过他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俞理明: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中国语言文学(语言)”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文系主任。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和词汇的历史研究,兼及佛教、道教文献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雷汉卿: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 1998 年开始主持《汉语史研究集刊》编辑工作。学术兼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学、训诂学。兼及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字学理论。

谭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项楚教授作佛教文献与语言研究。在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董志翘教授作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肖娅曼: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考入四川大学先后获语言学硕士(现汉)、博士(古汉)学位。1994年留校,现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方言志》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汉语研究。

文学人类学

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专业方向: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多民族国家文化研究。社会兼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比较文学。


  


2

2020年招生目录

学术硕士

专业硕士

3

参考书目

(一)915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文学(修订版)》,刘黎明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川大老师编写,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怡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二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杨文全,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老师主编的教材,小知识点很容易出填空题。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新华书局。

《古代汉语》,俞理明,雷汉卿,重庆大学出版社。

(二)635文学评论与写作

《文学理论基础》,阎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傅其林、张怡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三)354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杨文全,重庆大学出版社。川大老师主编教材,重点书目。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俞理明,雷汉卿,重庆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新华书局

(四)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

《中华文化》,曹顺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化》,曹顺庆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主编,外语教研出版社。

4

19年文学类真题举例

914中国文学真题

一、填空題

1.胡适提出的“八事”包括__。 (举出八事中五事即可)

2.“三大主义”是由陈独秀在其发表的__提出的。

3.《我之文学改良观》的作者是__。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体短篇小说__。

5.《女神之吋代精神》的作者是__。

6.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__。

7.茅盾《蚀》的三个中篇包括__。

8.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9.《再别康桥》是新月派持人徐志摩的诗集__中的作品。

10.“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是__ (举出五个即可)

11.张恨水的小说《五子登科》中的五子分別是指__。

12.《弃妇》的作者是__。

13.曹禺《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別是__。

14.屠维岳是__的长篇小说__ 中的人物.

15.方治国是沙汀短篇小说__中的人物。

16.《逼上梁山》的作者是__和__。


二、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特征。


三、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

新月派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业史》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兴四大家

古文

《瀛奎律髓》

词科

倚声填词


五、简答題

1.简述辛弃疾词的特色。

2.简述江西诗派的发展历程。


六、论述题

1.结合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论述诗歌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发展。

2.王国维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试从该角度评述明清小说发展。

635文学评论写作

第一部分 文学评论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一)理论知识

1.“文章”一词最早见于__。

2.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则是美学观点与__的结合。

3.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出自__。

4.文本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__进行阐释的一种模式。

5.__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文学存在的感性方式。

(二)写出下列作品作者

《文赋》

《诗格》

《批评的概念》

《判断力批判》

《原诗》


二、名词解释

文学形象

心理批评

游戏说

艺术直觉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

2.分析评价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现象。


四、论述题

“相比之下,传统批评强调艺术作品的自律性,而当代批评注重文本与特殊文本之基础的惯用技法之间的关系。传统批评以艺术家为中心,当代批评注重文化产品制作的环境,即对产品生产及传播渠道起作用的外力。传统批评把意义看作一件艺术作品的特性,当代批评将意义看作读者或读者群体参与文本的结果。传统批评的任务在于确立作品意义、区分文学与啡文学、划分经典杰作的登记体系,当代批评审视已有的文学准则,扩大文学研究的范围,将非文学与关于文本的批评话语包括在内。”请分析这段文字的文艺理论思想。

第二部分 文学评论写作

《懒爷》

5

往年招生情况

18-19年录取情况

16-19年复试分数

6

研情分析

一、招生规模分析

从招生规模来看,四川大学2020年招生人数比去年小幅下降,特别是学术型硕士,2020年学硕统招名额比去年下降27%,专硕统考名额更是下降36%。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型985大学,2020年四川大学考研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难度比往年明显增加,需要考生付出更大努力。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四川大学统招名额还是相当多(这个和招生专业种类多有关),特别是学硕统招名额,基本上是南大、复旦等院校的两三倍,从绝对值来看,川大录取几率还是更大。


二、改革元年,初试科目大变革

较往年相比,四川大学2020年变动最大的便是初试科目,文学院各专业都改为“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即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下所有学科包括文学类、语言类统一初试科目为中国语言文学大综合。初试科目增多,考生压力陡增。考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谨慎报考,审慎选择。切忌盲目更换报考学校。



文研青年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专注于全国中文专业考研咨询,已经帮助数百人考入中文重点名校。2020年,文研青年将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2020年会员席位已经开始预定(回复“会员”查看会员制度),欢迎大家关注。


2020年考研冲刺在即,为帮助同学们及时掌握院校信息,文研青年推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考情的相关分析,以期向各位研友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研青年微信客服:2275828991,欢迎咨询。


欢迎参加2020年以及2021年报考中文类(文学、语言、汉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小伙伴们加入本群交流。用QQ扫描下方QQ群(群号:282856438)二维码,即可加入哦!


(文研青年客服)

(2020年最新中文研情群)


策划:文研青年

内容:含 章

   审核:COLIN


武汉大学2020年中文考研形势分析与评估

2020年中文考研“大综合”改革趋势

2020年文研青年中文考研网络全程班发布

2020年文研青年中文网络全程班十问十答

2020年文研青年中文网络全程班学员评价

2020年中文名校考研考情分析合辑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

武汉大学 |武大汉硕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

人民大学 |北京师大 |华南师大 |南京师大

陕西师大 |华中师大 |湖南师大 |西南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