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之路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学者之路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学者简介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从文学到语言学: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王力先生出生于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王力先生的父辈和祖辈都曾参加科考,因此王力先生自幼受到国学的熏陶。王力先生7岁上私塾,私塾先生讲《三国演义》,讲到慷慨激昂处,便拍案而起。王力先生由此爱上小说,也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理想——当小说家。



小学毕业后,王力先生因贫寒而辍学,为了生存,王力先生经营过杂货铺,也卖过布。后来,王力先生到一名门大族当家庭教师。这家人家底丰厚,有很丰富的藏书。王力先生在此处得以博览群书,在国学方面打下了基础。


陈丹青画作《清华国学院》

左起:赵元任 梁启超 王国维 陈寅恪 吴宓


而后,1926年,王力先生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赵元任先生。王国维先生对这个爱好文学的年轻人说:“我原来爱好文学,后来为什么研究古文字和历史呢?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王力先生的导师赵元任先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而作用,王力先生十分喜欢赵元任先生所上的语音学这门课,为着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王力先生跟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学习语言学。国学院毕业后,王力先生接受赵元任先生的建议,去了当时世界语言学的中心——巴黎。



1927年,王力先生到巴黎主攻实验语音学。当时的王力先生面对两大难题。一是语言不通,王力先生因此搬到法国人居住区去住,强迫自己与法国人交流,半年后能够用法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另一个是费用短缺,王力先生靠为商务印书馆做翻译来解决这个问题。王力先生的译稿深受叶圣陶先生的肯定。王力先生一共有二十多部译稿,在翻译领域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最好的知识分子


季羡林在《回忆王力先生》曾称他为“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分子。他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了中国现代汉语体系的建立。”


巴黎五年,备尝艰辛。32岁的王力先生,最终以数十万字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令法国语言学界刮目相看,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夏,王力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从此以后,辗转于清华、西南联大、中大、北大之间,教书育人,成果斐然。


王力先生回国后对当时汉语语言学界缺乏活力的研究状况深感叹息。回国后不久,王力先生写了《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倡言抛弃模仿,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工具,从汉语的现实中寻求语言规律。此文几乎是他扛起中国语言学研究重担的宣言。



王力先生一方面支持应用和普及,同时又坚持基础研究,他认为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词典学和实验语音学以及继承中国传统语文学遗产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做的研究工作。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王力的《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编撰成书,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汉语史研究生。  


在中山大学建立第一个语言学系


中山大学聘王力先生做文学院长,王力先生提出的任职条件是,办一个语言学系。中大由此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王力先生设计了教学大纲和主要课程,延请了方光焘、杨树达、商承祚、岑祺祥等名家执教、讲学。


王力先生自己除了授课,甚至还检查楼道、厕所的卫生。


1950年,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中国第一批语言学大学生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毕业。


到1953年,4个年级在校生只有13个。到了夏天,7名学生毕业,实属盛况空前。王力在家中为他们开欢送会。


到了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政府开始大力推进文字改革以及各类扫盲和文教工作。这一年语言学系破天荒地招了两位数的学生。新生刚入学,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又整体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当时的学生李炜在采访中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个合并,就没有今天的北京大学汉语言专业,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个样子, 对整个语言学、语言学界,他都功不可没。”


艰难时刻依旧坚持学术研究


在抗战时期,王力先生偶然收到一本《红楼梦》和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为研究材料,他把这两部著作的所有用词造句的规律,一个个的做卡片,之后就进行归纳整理,突破了《马氏文通》沿袭西方的框架的毛病,完全从汉语实际出发。



在辗转的过程中,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问世。随后两书普及本《中国语法纲要》完成。到这时王力先生已在语言学研究上留下了许多第一,如第一次给出了语法的定义:“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法。”与此同时,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也发表了,这三部著作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熟,并很快影响到了国外学界。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敬敏说,“这3部巨著是奠定了我们国家20世纪40年代当时传统语法的学术基石。王先生是第一本,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部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王力先生的研究和教学戛然而止。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而王力先生说“九十里才算百里的一半,就因为最后的十里最艰难,而且最有价值”,“如果为狭隘的功利主义所蒙蔽,急功近利,中国语言学就不会再有发展的前途。”但王力因此受到批判。这位60多岁的老人被抄家、批斗,书稿查封,被发往煤厂拉煤劳动改造。王力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变化如此大,殊为痛苦不堪”。



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仍坚持凭记忆中的材料进行思考、研究。被允许回家时,他便在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白天劳动时打的腹稿写下来。“文革”一结束,他拿出两本书稿,一本《诗经韵读》,一本《楚辞韵读》。“文革”后王力先生还修订了《汉语史稿》,1950年代撰写的这部著作搭出了汉语历史研究的大框架。最后在他84岁时将《汉语史稿》扩充和修订成《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完整呈现了汉语发展历史。他为此用去了整整7年的时间。


学术成就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


王力先生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王力先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


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


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先生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如果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先生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


王力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


王力先生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先生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古代汉语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全四册)教材是中文系考研常备书。这一套教材除了吸取古代汉语教材前期探索成果和王力先生个人的因素外,也少见地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的一些古代汉语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力量,教材编写团队阵容强大,故而教材经典。


点击观看王力先生相关短片


王力先生著作:


文研青年简介


一、信息咨询与复习指导

凡文研青年会员,可通过文研青年客服,免费享受一对一考研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择校指南、复习规划、报考建议等;并通过文研青年考研会员QQ群,免费享受考研全程知识答疑与日常交流服务。


二、专题研习与考研沙龙

文研青年每年将针对会员同学举办暑期专题研习活动,并不定期举办线下考研沙龙,邀请学长学姐与考研学子面对面交流考研经历与复习经验。所有活动均由专人指导,自愿报名参与。


三、文研青年会员公开课

文研青年每年将开设十次会员公开课,专门针对会员同学提供复习方法与专题知识的指导,所有考研会员均可免费获得听课资格。


四、文研青年产品折扣

文研青年根据考研复习全程规划与各阶段学习特点及要求,分科目、分阶段、分梯度研发了《真题解析》系列、《全真模拟题》系列资料,中文考研网络全程班(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课程,复试指导课程,更多产品正在研发当中。文研青年全线产品均针对会员同学提供优惠折扣。




往期精彩





复习太晚,参考书太多?看看上岸学姐如何高效复习!

武大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内含复试经验)

华师文学院考研考情分析与报考指南

华师文院夏令营优秀营员保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中文考研考情分析与报考指南

保研专稿|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保研经验

保研专稿|北师大教学与课程论保研经验

保研专稿|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保研经验


策划|文研青年

编辑|小     嘉

审核|青     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