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审文学与疾病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节选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点击蓝字

文研青年

关注我们


苏珊•桑塔格





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


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桑塔格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2000年,她的历史小说《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除了创作小说,她还创作了大量的评论性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在文化界,桑塔格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



2020年,“疾病”“疫情”无疑是全球的焦点所在。而古今中外,以写人为己任的文学,更回避不了对疾病的书写。可以说,关于疾病的叙事,构成了文学领域里一个古老而悠久的传统。


  
  

《红楼梦》 《鼠疫》 《魔山》 《癌症楼》

……


“文学与疾病”也被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在武汉大学赵小琪老师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就专辟章节讨论“文学与病理学”。


【经典导读】

中文考研经典教材导读之《比较文学教程》(赵小琪版),文研青年独家出品


本期推文以“文学与疾病”为主题展开。节选了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的部分内容,供大家交流学习。


疾病隐喻:传统隐喻是单纯的修辞学上的概念,与明喻相对,即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而疾病隐喻具有概念隐喻特点,是指人们赋予疾病不同于其病理特征的文化意旨。



疾病的隐喻(节选)

苏珊·桑塔格


引 子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我并不想描述移民疾病王国并在那里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想描述围绕那一处境所编造的种种惩罚性的或感伤性的幻象∶不是描绘这一王国的实际地理状况,而是描绘有关国家特征的种种陈见。我的主题不是身体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当作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的情形


我的观点是,疾病并非隐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诚的方式——同时也是患者对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尽可能消除或抵制隐喻性思考。然而,要居住在由阴森恐怖的隐喻构成道道风景的疾病王国而不蒙受隐喻之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写作此文,是为了揭示这些隐喻,并藉此摆脱这些隐喻。


1

(节选)

两种疾病一直以来都引人注目地同样为隐喻修饰物所复杂化,这就是结核病癌症


3

(节选)

有关结核病的神话与有关癌症的神话之间,最惊人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被或曾被理解为热情病


结核病的发烧是身体内部燃烧的标志∶结核病人是一个被热情"消耗"的人,热情销蚀了他的身体。远在浪漫派运动出现前,由结核病生发出来的那些描绘爱情的隐喻——"病态"之爱的意象,"耗人"的热情的意象——就已经被使用。


从浪漫派开始,该意象被倒转过来了,结核病被想象成爱情病的一种变体。与范尼·布劳恩彻底分手后,济慈在一八二〇年十一月一日寄自那不勒斯的一封伤心欲绝的信中写道∶"即使万一我有望【从结核病】康复,这种激情也会致我于死地。"


正如《魔山》中的一个人物解释的那样∶"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都只不过是变相的爱。"


正如当初结核病被认为是源自太多的热情,折磨着那些不计后果、耽于情感的人,现在,很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种激情匮乏的病,折磨着那些性压抑的、克制的、无冲动的、无力发泄火气的人。


正如结核病被颂扬成一种热情病,它同样被看作是一种压抑病。纪德的《背德者》中那个情操高尚的男主人公之所以感染结核病(与纪德自称的本人经历相似),是因为他压抑了他真正的自然的性;当米歇尔接受了"活力"时,他便康复了。根据这一故事情节,米歇尔在今天大概就得患癌症了。


4

(节选)

似乎在十九世纪中叶,结核病就与罗曼蒂克联系在一起了


哥尔德斯密斯认定有关结核病的神话已经广为传播———结核病似乎是一种反痛风病。对势利者、暴发户和往上爬的人来说,结核病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十八世纪发生的新的社会流动和地理流动,使财富和地位不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必须有待确认的东西。


确认的方式,是凭借有关服装的新观念("时髦")和对待疾病的新态度。服装(身体的外部装饰)和疾病(身体的一种内在装饰)双双变成比喻,来喻示对待自我的新态度。


济慈

雪莱


雪莱一八二〇年七月二十七日致济慈的信,是一个结核病人对另一个结核病人的安慰,信中称他获悉"你还是带着那副肺膀病人的病容"。这还不仅仅是词语转换。肺房被理解为一种外显的风度,而这种外表成了十九世纪礼仪的标志。胃口好成了粗鲁的表现;而看上去病恹恹则成了荣耀。"肖邦患结核病之时,正逢健康不再时髦之际。"


结核病影响下的关于身体的观念,赋予贵族的外貌一种新的模式——恰逢贵族已不再是一种力量,而主要以一种形象开始出现之时……的确,把结核病浪漫化,是把自我提升到形象高度的那种颇有现代特色的做法的第一个广为流传的范例。


浪漫主义对待死亡的那种态度,断言疾病能使人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趣。


"我看上去病了,"拜仑说,望着镜中的自己,"我宁愿死于膀病。"


"为何这么说?"他的一位朋友于一八一〇年十月间到雅典拜访他时问道。


拜伦答曰∶"因为女士们全都会说∶'看看可怜的拜伦吧,他弥留之际显得多有趣啊。'"也许浪漫派带给感受力的主要礼物不是残酷的美学以及疾病之美(如马里奥·普拉茨在他著名的著作中暗示的那样),甚至不是对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的需求,而是那种关于"有趣"的虚无而感伤的观点。


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这就是说,是无力。司汤达《阿尔芒斯》中,那位焦虑不安的母亲从医生那儿确切地知道了奥克塔夫患的根本不是结核病,而是"他那种年龄和身份的年轻人常有的不满现状、愤世嫉俗的忧郁"。悲伤和结核病成了同义词。


然而,只有生性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悲伤,或者,言下之意是,只有生性敏感的人才能感染上结核病。在关于忧郁的古代思想的漫长历史中,有关结核病的神话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章——根据四体液说,结核病是艺术家的病


忧郁人物——或结核病患者———是卓然而立的人物∶他敏感,有创造力,形单影只。尽管结核病可能使济慈和雪莱饱受折磨,但雪莱安慰济慈说,"旁病是一种偏爱像你一样妙笔生花的人的病……"把结核病与创造性联系起来的这种陈见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十九世纪末的一位批评家把文学艺术在当时的衰落归因于结核病的逐渐消失


尽管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度出现了对结核病罗曼蒂克崇拜的某种程度的反击,但到这个世纪结束,甚至一直到我们这个世纪,结核病仍保住了其罗曼蒂克的特征——作为一种优越品性的标志,作为一种适宜的柔弱的标志。


它仍是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中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们的疾病。像《魔山》一样,一九二四年卡夫卡去世当年发表的书信集汇集了他对结核病的意义的思考。


《魔山》中的冷嘲热讽大多是冲着汉斯·卡斯托普去的,他是一个古板的市民,却染上了作为艺术家专利的那种疾病——这是因为,曼的这部小说是他后来、当他对有关结核病的神话有了自我意识后创作的,是对这种神话的评说。即便如此,该小说仍反映出了这种神话∶那位市民的确是因患上了结核病才变得优雅起来的。


死于结核病,那时仍然是神秘的……直到一九四四年发现链霉素和一九五二年采用异烟肿从而最终找到了恰当的治疗方法后,神话的力量才被解除。


在二十世纪,以前附着于结核病的那一大堆隐喻和态度分裂开来了,被分派给了两种疾病。结核病的一些特点被赋予了精神错乱∶精神错乱患者被看作是一个情感大起大伏的人,狂热而不计后果,是一个太过敏感以致不能承受这个粗俗而平凡的世界的充满恐惧的人。


结核病的另一些特点则被赋予了癌症——这里所说的是"肝火",它可不那么容易被罗曼蒂克化。不是结核病,而是精神错乱,成了当今我们有关自我超越的那种世俗神话的表达。


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看法是∶它激活了意识;以前是结核病充当着这一角色;现在轮到精神错乱了,据认为,它能把人的意识带入一种阵发性的悟彻状态中。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7

(节选)

结核病和癌症不仅一直被用来表达有关污染的恐怖幻象(如梅毒一样),而且被用来表达有关力量、虚弱以及有关活力的一些相当复杂的情感。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结核病为雅致、敏感、忧伤、柔弱提供了隐喻性的对等物;


而那些似乎冷酷、无情、损人利己之事,则被类比为癌症(因此,波德莱尔于一八五二年在《异教徒学校》一文中指出∶"对艺术的疯狂激情,是吞食其他一切的癌瘤……")。


结核病是一个暧昧的隐喻,既可以意指灾祸,又可象征高雅。癌症却从来就只被看作灾祸;在隐喻意义上,癌症是一种内在的野蛮状态


9

(节选)

我们关于癌症的看法,以及我们加诸癌症之上的那些隐喻,不过反映了我们这种文化的巨大缺陷∶反映了我们对死亡的阴郁态度,反映了我们有关情感的焦虑,反映了我们对真正的"增长问题"的鲁莽的、草率的反应,反映了我们在构造一个适当节制消费的发达工业社会时的无力,也反映了我们对历史进程与日俱增的暴力倾向的并非无根无据的恐惧。


我宁可这样预言∶远在癌症隐喻以如此生动的方式反映出来的那些问题获得解决之前,癌症隐喻就已经被淘汰了。


为读者阅读舒适

以上选文未采用原文分段

特以说明


《疾病的隐喻》

本文节选自《疾病的隐喻》

作者:苏珊·桑塔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艾滋病及其隐喻”。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义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化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



苏珊·桑塔格其他代表作

《恩主》

苏珊·桑塔格的第一部书,第一部长篇小说,更是奠定其小说文风的一部重要之作。

《反对阐释》

该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论摄影》

探讨摄影与知识、权力、历史,消费、伦理、阐释等多方面的关系;从伦理道德和审美的立场对摄影进行了考察,最终对摄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关论文

为帮助同学更好理解“文学与疾病”、“疾病的隐喻”,这里文小研再择几篇相关论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进行研读:


01 疾病在《魔山》起舞——论托马斯·曼反讽的疾病诗学,涂险峰; 黄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


02 论托马斯·曼小说中的“疾病与死亡”主题——以《魔山》和《浮士德博士》为例;赵安琪;东北师范大学;2018.


03《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对德国社会的“病理分析”;涂险峰; 黄艳;长江学术,2017.


04 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研究;何昕;东南大学;2015.


05 鲁迅与“疾病文化”的终生纠结;汪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纪念苏珊·桑塔格——


纪念专栏


文研青年于2020年开启古今中外名家纪念专栏,多精选名家美文一篇,稍作编辑而后与读者共赏。一为激起读者阅读名家著书兴趣;亦稍带考点评析为研友助力;更借作纪念,以千百来字文替一壶酒的故事。


学本无涯,逝者如斯。唯以“文”之初心。


纪念 |郑克鲁谈罗曼•罗兰: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09-21 特稿

纪念 |张爱玲诞辰100周年,附名家点评与真题
爱玲100年 |张爱玲论写作
专题 |张爱玲:在创新与承袭之间

09-30 特稿

纪念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言》(节选)

10-15 特稿

纪念王尔德 | 王尔德论《艺术和艺术家》

10-16特稿

热点 |“谁也绕不过的鲁迅”:考点点拨与真题

纪念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再读《<野草>题辞》

10-19 特稿

热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艺术

11-11 特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