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丹韵词音 | 09 风雅田园

点击关注 ☞ 每日解读诗词 2021-02-28



朋友们大家好!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是个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说起中国人和田园诗的关系,我还想引用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田园诗派,对田园生活的崇尚,渲染了整个中国文化。今天的官员和学着谈及归田,总认为它是上策,是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中最风雅、最为老练之举,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知道生活的价值,每当深夜,他推窗凝望星斗之时,幼时学过的诗句便涌用上心头,“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走到今天这样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当夜深人静,谁不向往田园呢?中国诗歌里的田园,其实是我们生命的从喧哗走向诗意宁静的一次回归。从传统思想上来讲,儒家一直主张一个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和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综合起来,给中国文人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基础,就是隐逸的文化。


提起隐逸,大家会想起终南山,真的需要那么高的成本、需要那么辽阔的山林吗?有的时候可能要更浅近更简约,那就是农村的田园。


其实田园在哪里呢?从东晋开始,陶渊明就给我们逐渐地完善了,这种田园文化。说起陶渊明,其实我们跳到脑子里的先会想起他的《归去来兮辞》。


一个人从小到大,是从他一个自然个体,逐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叫做建功立业、叫做实现自我,但是现实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社会角色那是我们实现的一个成功标准吗?在社会角色实现之外,我们的自我又在哪里?比实现更高的是超越,而超越有时候体现为归来。一个生命有弹性的人,能够懂得把握的人,知道适可而止,知道他的归途还在。陶渊明的归来回到了哪里呢?他回到了人的天性,那就是自我。他回到了他的田园,那就是自然。一个自我,一个自然,内在与外在真正融合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社会角色的穿越,而真正抵达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抱朴含真,这是田园诗派的核心价值。我们其实提起田园诗,总会说它的景色写的多么浅淡,它的词句白描般的优美,它的风光让我们赏心悦目。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还不是它的核心价值。人怎么样才能够欣赏真正的自然,才能够不矫情,不做作,不雕琢、不违心,那是他心里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渊明在彭泽令的任上,因为自己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因为小小的一件事情,说上级要来视察,你应该束带见之,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穿上正装,以一种很隆重的礼仪去迎接上级,陶渊明就感到很不快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我就为了一点衣食,我就要委屈自己的心情吗?不愿意!于是他开始召唤自己的魂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其实今天我们问世界的话很多,问别人的话也很多,可是我们还追问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有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这么紧张、这么困顿、这么纠结,但我们问过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田园已经快要荒芜了。接着他跟自己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形这是两个层面,心是生命的,形体是生存的。而心灵做了形体的仆人,这件事情你还不失落吗?你还不悲伤吗?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是你自己让一颗心,委委屈屈地去伺候你的形体,因为你的形体有很多欲望,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享受华服美食、香车宝马,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的心受委屈去谋求。好在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事情你知道已经做错了,未来的日子还远,那就放开自己的心,勇敢地归来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好在你迷失的不久,还有年华回得来。现在做对了,那就回去吧!在他归乡的这条路上,短短的一段路,其实只有八十多里,可是你看看他的心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说:一路上的好风吹着我,我觉得衣袂飘飘,不断的问划船的人,离我们家还有多远,还有多远?这条归来的路,他自己难道不认识吗?他为什么要一遍一遍的追问别人,是因为这种心情实在太迫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忍不住下了船,撒腿就跑,远远地看见自己家里的人,都出来迎接了,自己的孩子蹦蹦跳跳的扑上来叫爸爸。走进院子一看: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渊明归来的这个时刻,我什么时候念起来,眼前的这个画面都让我特别感动。你想一想,回到久违的家,觉得好就没收拾了,有很多花花草草都已经颓败了,好在那个很皮实的松树、菊花还都活着。带着孩子进了堂屋,暖暖的一壶酒在桌上等着,这就叫做归来。


陶渊明这个人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用最平白浅易的笔触,去写我们都曾经经历,但是在心而不能在口的那么一种感受。


这样的日子回来了,回来久了会觉得平淡吗?好在平淡就是他所喜欢的常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滕之易安。我能斟这点小酒,远远地看着我院子里这些花花草草,我就很高兴了,我们家的小窗户底下,足以寄托我这一身傲骨,虽然我家地方不大,容膝之地,但是我可以安顿。


我们现在都喜欢住大点的房子,房子大跟安顿还真不一定成正比。房子大,多大是个边呢?大房子里可以装很高档的家具,可以有很全的设备,可是这一切真的让我们安心了吗?好的家,是人可以安顿的地方,所以陶渊明就在他的那个家里面,甚至他不愿意出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小院里面溜达溜达,觉得日子挺好,有个大门也经常关着,我用不着出去;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一走,经常眺望远方,他在望什么,很多人都在眺望。有人在眺望功名,有人在眺望故乡,有人在眺望爱人,有人在眺望梦想。对陶渊明来讲,他已经足够奢侈了,因为别人眺望的那一切,他都已经拥有了,他不再需要。他的亲人在他的身边,他的安顿就在他的家园。他也眺望,他看的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托孤松而盘桓。他的眺望看的是云,看的是鸟。看的是云在天心那份自在,看的是鸟倦还巢那份温馨;他看的是孤松之下一个人流连忘返那样一种闲情雅趣。所以他就一次一次对自己说:归去来兮,请溪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我回来,也不是为了有了闲工夫,总是在应酬、交际,我可以息交绝游。这个世道既然大家都汲汲于功名,跟我做人的观念不符,那我就在自己家好了。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但是他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不是一个愤世而嫉俗的人。他回来,有他一份浅淡温暖的乐趣。亲戚之情话,他爱孩子,爱家人,有朋友能和他聊天。即使没这些人的时候,乐琴书以消忧。


古人说:君子当左琴右书。说一个文人所居,有什么就好呢?有琴有书,那么再加上有酒。琴、书、酒,这是文人生命中的三友。如果你能够小酌两杯,闲来翻一翻书,去想一想古往今来的那些人思想的荟萃对你自己心灵的触动,再有那样一点典雅,去抚一抚琴,这就叫做琴书消忧,而陶渊明更了不起的,他愿意干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该干活,该种地我就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闲下来的时候,我还可以去整个山川水流旁边,看一看那些自然的风物。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那个时候你看到欣欣向荣的草木,看到涓涓流淌的清泉,天地万物,长久没有衰息,都在自己的秩序当中,就算自我的生命衰老了,流淌了,走远了,又有什么关系。陶渊明没有那么多的惶惑,他从来不觉得日月过于匆忙,催老了,带走了他的生命,他觉得自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就在每一天的日子当中,他会像自己内心希望的生活那样,去安顿了自己的旦暮晨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也是啊,人的身体在这个天地宇宙之内能待多久,就这么短的时间我还用得着违心吗?我还用得着勉强吗?我还用得着让我的生命性情有那么多的为难坎坷吗?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终日惶惶的人,你说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有时候是想:人真是观念的动物。我们之所以行为方式有这么大的差别,说到底,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差别更大。是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之间,志向不同、愿望不同。所以一个人,他的价值观,他的心愿,就会驱动他去过那种他想要的日子。


而对陶渊明来讲,他可以明确的说出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那个时候的人无非再求两件事:第一求富贵,第二求长生。这两个心愿我们今天也有。我们此刻能够过得更富足一点,这叫好;我们富足的日子过得更长久,那就更好。但是陶渊明说:“富贵非吾愿”。我们总看见富贵的时候,钱财来了,但是它一定会拿走你生命里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你要很艰辛,甚至你要屈就,你要对一些人去赔笑,你要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你才能换来这点富贵。为了不失去,陶渊明宁可不得到。失去的是你生命的本真,得到的是真个世界的给予。我们都想得到,但我们很少看见失去。陶渊明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是我不想富贵,而是我不想失去那么多的自我,去换那过于奢华的富贵。而人人想长生,想成仙。陶渊明说:我早看明白了,帝乡不可期。你以为真有仙境,我们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吗? 我认为那个事达不到,所以我就不期待。那么这两个愿望都没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他说,这是我的日子。我就找一个好时光,良辰孤往;我或植杖耘耔,我宁可愿意把时光用来耕田,我就在这个世界上潇洒一把流光。我知道聊乘化以归尽,这叫做乐夫天命,生命本该如此。我留下来那些山间长啸,或者清流边写诗的日子,这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吗?


《归去来兮辞》。我想一想,大概十来岁的时候我就曾经背过,对一个小孩子来讲,只是觉得它流畅,完全不了接其中的意味。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尚未出发,又怎么懂得归来?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也还是不懂得,那个时候我们正在路上;三十多岁的时候人很疲惫了,但是你还没用归来的资本。也许人到中年,再读归去来兮,你要走的足够远,你要感觉足够累,你要有足够的沧桑,才足以懂得归来的意义。


陶渊明真正归来之后,写了很多,就叫《归园田居》——我终于回来了。


他在第一首《归园田居》里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从小我的本性就是爱自然山水的,但是人都在社会化的路上,误落尘网中,有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会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那个时候就会觉得我失去了什么。陶渊明认为这是他不小心掉进了这道深深的尘世的大网之中。而他说一去三十年,你要说陶渊明当了三十年的官,那这件事情就他太抬举自己了。他说的三十年,是说他那种世俗的日子。那样的日子也许他没做官,没有那么多的交游,但是他认为那过得也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种生活。他要回来,这是他的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去看看所有的生物本性是什么?被关着的小鸟,它就一定想念当年自由的山林;在池塘里面养着的游鱼,一定就会梦想着回到深深的山间的水渊。这就是本性。人都会在有局限的、有规矩的、有束缚的、狭小的环境中,去怀念那份天之本真的自由与尊严。


陶渊明也回来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回来就在家南边找一片荒野,开开荒,种点地,然后他说了这五个字。怎么样归了田园呢?守拙。这个拙字向来是和巧字对应的,我们都希望一个人能心能灵手能巧,我们都希望一个小孩子是聪明的,是灵巧的,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守拙呢?有的时候,笨拙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宣言,而陶渊明宣言的更透彻、更勇敢,他说的是守拙。当别人都在追逐工巧的时候,他不仅是拙的,而且他能守得住。


我常常想起陈寅恪先生谈学术时说过一句话:学术欲有自由,必先独立。独立其实是自由的前提。我们今天总在说人生不自由,其实我们要问自己有没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足够独立吗?独立有时候不是一种争取,甚至他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舍弃,如果你不舍弃一些诱惑,你就会让诱惑把自己紧紧绑住;当你可以舍去与放下的时候,有舍而必有所得。那一刻人的朴拙,就换回了守得住的一方田园。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01.诗意春风

02.诗意春风

03.暮暖清秋

04.暮暖清秋

05.暖照夕阳

06.暖照夕阳

07.千古明月

08.千古明月


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




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