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学会这一招,再也不怕孩子不配合啦
一两岁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让家长头疼,此时他们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捣腾的小婴儿了,独立意识萌发,“不要”成为他们此时的口头禅;对于父母的指令各种不配合:换尿不湿、洗头、洗澡、抹身体乳、穿鞋都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还有的甚至开始学会了和父母唱反调:“不要吃手!”,吃的更欢了;“不要把垃圾扔在地上”,扔的更带劲了…..更有甚者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甚至一言不合就挥拳使腿,变身小小“暴力狂”;
我的孩子进入一岁4个月时,以上“症状”几乎条条中招,尤其以换尿不湿最为艰难。
书上都说了,要和宝宝沟通,不能硬来,那就和宝宝提前打个招呼吧:
“宝宝,来换尿不湿吧”
“不要”,边说边警惕地从你身边跑开。
……
恩,继续讲道理“共情”:
“你看你拉了粑粑在尿不湿里了,不换尿不湿,粑粑会把屁屁咬的又红又痛,好难受啊”
“不要”
“你都臭了哦,小熊(她的安抚物)都不想让你抱”
她:皱了皱鼻子(假装闻了闻),“臭…..”我激动地以为她很快要就范,结果是更大声音的“不要不要!”,边说还边发火地把小熊扔在地上。
…….
几个来回后,我的耐心终于被耗尽,一把抓过来,必须换!结果自然是她一边挣扎一边嚎,大冬天的,真是每次都能给我折腾的一身汗。
直到一天我在早教中心遇到一个同样执拗的宝宝,看了老师是如何“征服”这个宝宝时才学到了这一招,那就是“编故事”。
当时一个两岁左右的宝宝要离开早教中心,但是他不愿意穿鞋,带孩子来上课的可能是外婆,老人就一直蹲在地上耐心的安抚他,告诉他外面的地凉,不穿鞋要感冒,不穿鞋要划破脚,外面其他小朋友都穿鞋,甚至哄孩子说穿好鞋就出去买蛋糕,无奈孩子依然不从,眼看孩子就要开始耍混,这时候老师走上前帮忙,她蹲下来问孩子“luis,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当海盗挖宝藏吗?”一听见海盗,孩子很快安静下来,望着老师点点头。接下来老师拿着鞋继续讲到,你看,这就是Luis的海盗船哦,看老师的“海盗船”已经穿好了,你也赶紧让小脚丫“坐”到船里,我们出发好不好!小男孩非常开心,很快配合好老师穿好了鞋,和老师在走廊上来来回回地跑了几趟,边跑边说到:“船…….挖……”等孩子跑累了,此前不快的情绪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乖乖地回到外婆身边牵着她的手回家了。
等孩子离开后,老师向我解释到,通常来讲,3岁左右的孩子才会慢慢听懂我们的“道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虽然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理性的引导,建立规则,与孩子共情,但在孩子的理性大脑尚未发展成熟之前,很多时候讲道理、甚至“共情”都没有效力,而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和新奇”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在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家长不妨试试“编故事”的方法,引诱孩子把你的被动的“指令”当成他们愿意主动参与的游戏,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回去后我准备立马试用这个方法。想想孩子最近非常喜欢peep inside系列里的一本关于太空的书,里面有一个情节是利用翻翻的设计让宝宝给宇航员穿上太空服,她特别喜欢这个互动环节。
于是到换尿布的时候我先问她:“XX,我们一起去外太空探险看外星人好不好”,本来在玩积木的她立刻被这个“游戏”吸引了,放下积木对我点头道:“好!” 我“趁胜追击”,在去外太空前是不是要穿上太空服啊? “恩”,“好勒,那妈妈带你去穿太空服吧!”于是孩子乖乖地配合我走到房间,一边把她抱上尿布台脱下尿不湿,一边描述我们在太空舱里看到的场景:冥王星、土星、外星人……等到要穿尿不湿时,我提高音量,告诉她,快把腿递过来,我们要穿上太空服登录火星了!她也很开心,乖乖地配合我穿上了尿不湿。感动哭了有没有,一个小故事竟然把换尿不湿这个对我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给解决了。此后,如果询问她是否换尿不湿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我都会使出这一招。
故事怎么编?说说我自己的经验:
◆ ◆ ◆
1、 借用绘本或者动画、视频里的各种故事,以孩子喜欢或者熟悉的绘本形象、玩偶、玩具来延伸自己的故事。
比如我刚开始用的peep inside 太空的那本,后来我也用到了孩子最喜欢的一个毛绒小熊。我告诉她小熊尿裤子,我们一起到房间里去给小熊换尿不湿,等把她放在尿布台上时,我会额外拿一张常备在旁边不用的尿不湿给她,通常情况下,她都会拿着尿不湿在小熊身上比划半天,这个时间也足够给我帮她换好尿不湿了。
◆ ◆ ◆
2、借“他人”之口,赋予周围小物件“生命”。
想一下我们需要孩子配合场景里会出现的物件,让这些物件都“活起来”,让它们来邀请宝宝参与到“游戏”里来。《小熊宝宝》里关于“收玩具”那一节就非常好,把玩具全部拟人化,让孩子送玩具们回家。每次孩子画完画,蜡笔都扔一地,为了让孩子把蜡笔盖上收好(我用的美乐蜡笔,有盖子)。
还有剪指甲也是,我一边举起小剪刀一边告诉孩子“XX你好,我叫小剪刀,我有大大的嘴巴,我每天都好饿,快喂我吃指甲”。此时孩子还是有点犹豫,于是我先剪了剪自己的指甲,边剪边模仿小剪刀吃指甲“啊呜啊呜,咔嚓咔嚓”,剪完一个后我说“小剪刀还没吃饱啊,还要吃”,这时孩子边开心地把小手递过来,嘴里也模仿着“啊呜啊呜,咔嚓咔嚓”。
◆ ◆ ◆
3、发散性思维,自由想象
孩子有严重湿疹,但是非常抗拒我给她抹保湿霜,每次洗完澡后的抹霜环节都是一场战役,哭着、扭着,加上抹了霜,真的像一条滑溜溜的小泥鳅,以前也正好让她摸过泥鳅,她知道泥鳅是滑溜溜的。在学会编故事后,我开始和她一起玩“小泥鳅找朋友”的游戏。我自己先往脸上和手上抹上润肤霜,边抹边说“XX,妈妈要准备变成滑溜溜的小泥鳅了”,孩子看到妈妈抹了,通常都会放松警惕,然后我让孩子摸我的脸和手,说到“我是滑溜溜的小泥鳅,我找不到我的朋友了,请问你也是小泥鳅吗?”孩子开心的点头,我摸着她的脸说,你的脸一点都不滑(湿疹的宝宝脸摸上去真的是比砂纸还粗糙啊……),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孩子有些着急,赶紧主动拿起润肤霜让我给她抹。
后来小泥鳅的游戏不奏效,我又把身体乳“变成”了可以抹在身上的潜水服(因为孩子那段时间挺喜欢《小熊很忙之深海潜水员》那一本),告诉她抹上就不怕水了,可以潜到大海里看鲨鱼、找沉船,挖宝藏,等孩子配合我抹完以后,我会和她一起趴着床上,手脚像游泳一样滑动,假装和她在大海里潜水看大鱼,几次下来以后,有段时间她竟然还挺期待我给她抹霜,这样就可以和我一起在床上“乱爬乱游”了。
◆ ◆ ◆
4、不要唠叨、恐吓、威胁、欺骗和诱导
家长在编故事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新奇、荒诞,也不要求有多少逻辑。但是注意不要老是重复同一个故事,这样下去很容易就变成没有新意的重复和唠叨,所以家长也可以在平时刻意积累一些素材以备不时之需。也不要恐吓威胁,比如再不睡觉大老虎就要从床底下跳出来(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一次大老虎,结果孩子直接吓哭,哄的更久……);也不要欺骗:你再不吃饭,妈妈就给你吃光了哦(我就问那一堆被孩子吃吃吐吐揉揉捏捏过的饭你吃的下去吗?)所以即便是哄她抹完身体乳我还是会和她趴在床上“潜水”;更不要诱导:吃完饭这一口就可以吃蛋糕了,结果孩子满怀期待吃完最后一口,很可能还没有蛋糕……
◆ ◆ ◆
5、“编故事”不仅是为了孩子。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两岁发起脾气的孩子来讲,大部分的“技术指导”都没啥用处,此时家长“温柔而坚定”地先对孩子情绪进行安抚才是第一步。不过当妈的都知道,此时家长得先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才是关键(很多时候,阻碍家长“科学育儿”的并不是家长的理论和知识,而是自己的情绪,其实情绪平复下来后,只要是真正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家长都知道该怎么做)。“编故事”最大的好处当然就是让孩子能够顺利地配合家长。但其实家长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情绪的转移和控制,家长一旦进入逻辑的思维,感性的通道自然会被关闭,有利于家长自己先排除掉自己的情绪,更利于交流。除此以外即兴想象也是对家长自己的思维进行训练;而在家长“编故事”,孩子参与,甚至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编故事,一起参与到故事中,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提高亲子相处的质量。
认识一位朋友,一名奶爸,他的孩子4岁多了,现在他们的睡前故事在一周总会有几天“不按剧本走”,刚开始是孩子随便说出几个毫不相关的词,然后爸爸把词汇串成一个有逻辑的小故事给孩子讲,一段时间后,父子的角色换过来,现在孩子竟然也可以自己用爸爸随意说的词汇讲故事了。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也准备试试这个方法。好了,今天的讲故事就说到这里,下次遇到孩子不配合时,不妨试试你的故事吧。
▼
相关阅读: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管教】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管教】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
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
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