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谈《八佰》| 反帝电影没法用超现实框架救赎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书评 Author 上海书评
电影《八佰》在影院解封之后上映,至今收获了破24亿的票房,观众对它的评价却呈现褒贬两极化。保马今日推送毛尖老师谈《八佰》的随笔与读者分享。毛老师从电影立场杂糅、表意含混的方面批评了《八佰》。影片中民族致死一跃的时刻,却让日本人抢了戏,敌方显得更神武更统一,临战前还要添加上一场对手骑马而来向我方统帅表示赞赏的戏份。这种处理神似八十年代后抗战影片的现代表达:让敌人卸下侵略者的包袱,和中国人一起成为现代战争的受害者。这也许是对此前“抗日神剧”的纠正,但在现代国家的国恨家仇里上演超现实主义的白马对手戏,展现与对手之间惺惺相惜的场面和交情,恐怕不能有更高的认识,只是稀释了主题,忘了反帝反侵略战争的本质。不过就像四行仓库保卫战,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承担了不可磨灭的“唤起”功能一样。《八佰》毕竟唤起了人们回望历史,敬畏先烈的情感。许多人在看完影片后,自发去上海四行仓库献花、打卡,这样的现实回应自然是影片的有效之处。
本文原刊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感谢毛尖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七夕的月亮照了七十年的沟渠吗:谈《八佰》
作者/毛尖
《八佰》热播,掌声与骂声齐飞,隔着一个荒漠般的疫情期,这种现象,算是久违。不过,两极评价这种事,在抗战影视剧中,倒似乎常态。《南京!南京!》如此,《明月几时有》如此,文艺青年评价非常高的《鬼子来了》,也如此。
《南京!南京!》(2009)/陆川导演
《鬼子来了》(2000)/姜文导演
《明月几时有》(2017)/许鞍华导演
到底该如何表现失败,到底该如何表现国军,到底该如何表现日军,一直是抗战剧的灵魂三问。说实在,《八佰》把一场屈辱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拍成胜利的模样,我是可以接受的。当年爱森斯坦拍《战舰波将金号》,也把历史上的失败变成了一场传奇般的胜利。毕竟,四行仓库保卫战,也的确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承担了不可磨灭的“唤起”功能。天南地北说着不同方言的散兵游勇,开始根本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就像对岸租界里的商人商女,隔江唱着后庭花,安然地生活在洋大人的庇护下,然后,随着炮灰团一个个从湖北人、广东人、东北人成长为中国人,对岸的地痞流氓,妓女老板也成长为中国人,汉奸也冷血变热,袖手旁观的教授也举起了枪,一代人握紧了拳头。
如果《八佰》志在握拳,这会是一部纯粹的电影。不过,中国导演常怀两种忧思,一边怕老干部不把他们当主流,一边又怕老百姓当他们主流。为了伺候好二老,也算费劲心思,搞各种旁逸斜出。其中,最常被征用的斜出桥段就是,让日本军官发出赞叹:你赢得了我的尊敬。
很多次了,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日本军人,突然被我方坚强不屈或足智多谋的状态感动,刚刚播完的《胜算》中的日方大员福原就被柳云龙演的我谍场高手玩于股掌,电视剧后半程,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你赢得了我的尊敬”。但这种话语术好歹还只发生在他们两人之间。《八佰》的日军赞叹却发生在虚拟的军事谈判线上,刚毅冷静的日军统帅对我方最高统帅说,你们赢得了我的尊敬。
回顾电影史,应该是从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的抗战电影开始的吧,华人编导开始热衷于让日方军人赞美我们,台版《英烈千秋》里,张自忠将军临终前泣血操作,说得日本军官肃立起敬自我检讨,“愿我们愚蠢的军政府,放下杀人的武器”。然后,1980年,我们也贡献了《玉色蝴蝶》,王丹凤当时已经五十六岁,扮演翩翩日本姑娘,和时年六十五岁的项堃一起还童扑蝶重修被战火耽搁的中日爱情,跑是跑不太动了,但依然可以共唱一曲“悠悠碧空云接云,漫漫岁月心连心”。七十年代台湾电影集体抗战,跟中日建交有关系,八十年代,我们接续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开始彼此松绑挥别革命。表现在我们的抗日电影中,就是日方军官身高普遍提升十厘米,颜值和心态提升三个等级。如此,《南京!南京!》中的日本士兵,都成了哲学家,角川最后的台词,“活着比死更艰难”,让他完美卸下侵略者的包袱,和中国人一起成了现代战争的受害者。
▶电影《英烈千秋》(1974)/丁善玺导演
▶电影《玉色蝴蝶》(1980)/张凤翔、杨溉森导演
但是,在任何意义上,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题材没法用超现实框架救赎。《明月几时有》里,霍建华和永濑正敏有一段令人难堪的基腐望月情,许鞍华终究要让日本鬼子杀了霍建华。《鬼子来了》也如此,最终有不能让渡的民族主义。
因此,语义侧漏的“你们赢得了我的尊敬”这种桥段,实在可以删了。发生在《八佰》里,为了让整个场面显得感人肺腑,还配上了古典的白雪和白马。对手的赞美比自己的赞美更高级吗?中国传统作品中,《三国演义》也好,《水浒传》也好,包括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确实不少对手之间惺惺相惜的场面和交情,但在现代国家的国恨家仇里对唱把酒问青天,赵子龙如果能超度日本鬼子,七夕的月亮真就白白照了七十年的沟渠。
▶《八佰》剧照
整个《八佰》,杂糅了诸如此类的各种立场,整个民族至死一跃的时刻,却古怪地被日本人抢了戏,尤其这批日本鬼子看上去比我们更神武总体颜值更统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主义确实不适合用来表现抗战,编导对政治语义学过于立体的追求会堕落成一宗罪。说到底,四行仓库保卫战,不管是打给布鲁塞尔会议看的,还是打给苏州河上的英美飞艇观察家看的,还是打开苏州河对岸的高等华人看的,其战争的性质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这是一场反帝反侵略的战争。如此,尽管《八佰》的细节可能绝大部分是虚构,但是身捆手榴弹跃入敌群的陈树生们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的时刻,依然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赞美的高音。
▶《八佰》剧照
所以,管虎没有去拍淞沪会战中更可歌可泣的其他战役,我觉得没有问题,他和“长腿将军”孙元良的后人秦汉合影,而不去找谢晋元的后人,也无可厚非,每一场电影背后,都会启动无数意识形态的幽灵,同样一个“四行仓库保卫战”,前前后后包括纪录片,已经有七八版,技术而言,管虎版是最高超的,但同时,也是最含混的,片中最不含糊的反而是日本军人,日本敢死队渡河很铁血,攻城时候很铁血,甚至赴死也很铁血。当然,我们理解这种表达是对过去七十年八嘎野鹿的一次纠偏,但物理颜值和文化颜值混淆侵略本质的时候,编导应该抬头看看我们头上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管虎眼下应该进驻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的剧组了,建议编导随身带本北京三联刚刚出版的《世纪的诞生》。■
电影《英雄儿女》/1964/武兆堤导演
☟
相|关|文|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