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5-15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四《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焱鑫 刘树强


2016年初,当梁劲结束为期三年的“扶贫双到”驻村工作,即将离开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时,村小学教导主任梁石晒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华工进驻,沐浴群风;

关注民生,改换村貌;

关爱孩子,厚德尚教;

树立形象,以身作则;

干群融洽,山村赞夸;

良策开导,劲气十足;

扶贫创富,初品百香;

造智工程,永代受益;

群见梁劲,如同党恩;

党有好干,国民安居。


三年的“双到”驻村经历,让梁劲和乡亲们建立起血浓于水的情感联系,他深切地感受到群众对脱贫奔康的迫切期望,还有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而当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后,梁劲听从组织安排,毅然来到孔美村,再一次挑起了精准扶贫的攻坚重任。


“精准扶贫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时间更加紧迫。”谈起再次参加扶贫工作的感受,这位曾获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个人的“老干部”并不觉到轻松,“从山区到沿海,从客家民系村落到潮汕民系村落,需要克服语言、民俗、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等带来的新挑战,老办法不一定管用,需要重新去学习摸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前右一)亲切慰问贫困户


“第一书记”梁劲


梁劲和队员们在观察试验稻田的生长情况


“第一书记”走近贫困户


到孔美村的第一个月,梁劲是在路上度过的。


迅速摸清情况,“老扶贫”心中有数,自然脚下有路。梁劲说,他一直牢记学校的嘱托。驻村伊始,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就特别叮嘱驻村人:精准扶贫工作要“摸透村情,搞懂民情,深挖潜力”。


带着两位同事兼“扶友”,驻村没多久,梁劲就走遍了孔美村的每家每户,他们和村民一起拉家常,听问题,谈发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所有工作的指向,就是要为陷入疲敝的村庄找到一条长效脱贫的新路子。


孔美村始建于南宋末期,人才辈出,曾有过光辉的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受毒品的严重冲击,村庄发展蒙上一层沉重的阴影。村里地少人多,台风灾害频繁,本地人重商贸、轻农业,三农发展出现很多问题。


孔美村穷了太久,乡亲们太渴望改变。在对孔美村的整体土地资源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现有种养殖情况、商铺和家庭小作坊情况深入研判后,驻村人有了新想法。


为彻底斩断孔美村的“穷根”,梁劲努力在传统中挖掘新的发展动力和资源。一年间,他抓住“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机遇,结合本村的绿豆饼等各类小食品加工情况,利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科的技术优势,对品种进行升级改良,设计独立包装,创造专有品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孔美村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资源,梁劲想到了开发潮汕特色文化旅游的新路子,“村庄规划和历史人文景点设计维护,是扶贫旅游开发的难点,但对华南理工大学来说,却是独特的强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赫赫有名,梁劲的想法得到建筑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古建筑修护及乡村规划领域鼎鼎大名的程建军、冯江、王世福、叶红等教授先后到村里实地调研。“我们的想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持,更得到了干部和村民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梁劲说。


“贫困乡村的发展,短期依靠基础设施的改善、中期依靠产业的开发,长远来说,唯有依靠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个思路是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的主线。”梁劲说。


教育扶贫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优势所在。作为校团委副书记,梁劲组织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孔美村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调研了孔美村的历史文化、宗祠状况、人文教育等方面情况。驻村干部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推出了真正能帮助到农村青少年的举措,特别是精准识别了几类特别需要关注的青少年群体,并进行建档立卡,目前已经有29户99个贫困在读孩子建立了专门数据库。


“今后,我们将利用校内及校外的多种资源,对这些孩子进行更专业的资助,力保这些孩子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教育改变村庄的命运。”梁劲说。


梁劲组织召开村党支部换届选举


梁劲为村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孔美村的不少乡亲,都有一手做隆江绿豆饼的绝活


互联网思维助力孔美村特色农产品升级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加快实现脱贫奔康,必须得抓住‘关键少数’,根本就是要建好基层党支部,培养好的带头人。”梁劲说。


一年多来,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梁劲组织开展了“两学一做”活动,为支部成员上党课,培养和发展年轻新党员,带领党员干部一起深入群众,共谋发展。在这位年轻新班长的带动下,村两委的干部视野开阔了,班子内部更加团结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加强党建工作是精准扶贫有序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经过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一批优秀党员争当先锋、愿意付出、勇于担当,其中唐财喜、唐镇涛两人脱颖而出,作为孔美村的两位创业“领头雁”被报送至省市。村委会大楼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建成之后党员活动、讨论、学习场所环境将大大改善。


转眼间,驻村工作走过了一年光阴。在梁劲的工作日志中,还有包括产业扶贫工程、转移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文化扶贫工程在内的八项重点任务,“我们还要更加精准聚焦贫困人群,结合学校学科特长及人才优势,着重帮助贫困村民增强勤劳致富意识,教育扶贫、培训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基建扶贫多管齐下,凝心聚力精准扶贫,真抓实干做出实绩。”


信心,给了这位“老扶贫”最大的动力。事实上,在群联村工作的那几年,梁劲就凭借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高质量、超额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既定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驻村经历,当然也有苦涩的时候。“但回过头来想想,基层工作碰到困难都是正常,所有的困难最终都是可以克服的。”梁劲说。


梁劲把所有的刚强都留给了自己,“其实最艰难的是一同驻村的郑锐奇和谢振立两位同事,去年工作启动时,他们一个是孩子刚出生不到4个月,一个是妻子刚刚怀孕,都是在家庭最需要的时候离开了家,到了最艰苦的地方,不容易!”


很多时候,梁劲不会讲另一个相似的故事。事实上,这位“老干部”第一次离家驻村时,他的孩子还不到一岁半,老父亲多年来一直卧病在床,需要家人的护理……


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军教授到村指导孔美村规划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到孔美村参加社会实践


梁劲和孩子们在一起


孔美村自然人文环境优美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杨小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

孙凯军:总书记的接见,鼓舞我前行

谢云峰:“敢啃硬骨头”的葛坪村“设计师”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琳 莫群

统筹︱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