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正转向,稳增长组合拳可期【国盛宏观|高频与政策半月观】

熊园、刘安林 熊园观察 2022-03-18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刘安林

海外疫情延续反弹,国内散发式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内原材料、工业品价格大幅回落,重点品种开工降至历史低位;六中全会闭幕,经济座谈会召开;后续经济、政策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国内外高频数据和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国内外疫苗与疫情,以及复工情况;2)国内经济(高频);3)重要会议与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1.11.08--11.21)以来的数据跟踪。

核心结论:

>疫情疫苗:欧美疫情反弹、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产新冠口服药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全球复工:交运分化,人员活动修复,美国经济延续放缓;
>流动性: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
>国内经济:价格、开工齐降,地产成交再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国内政策:六中全会闭幕;重提“六稳、六保”,删掉“总闸门”;地产限产纠偏;
>政策展望:经济压力已大到需要全力稳的地步,政策可能正开始全面转向,短期有6点关注(具体详见前期报告《转向了—总理座谈会和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信号》)。
一、疫情与疫苗:欧美疫情反弹、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产新冠口服药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1.疫情:海外新增确诊延续反弹,近半月日均新增50.4万例,前值43.3万例;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截至11月20日已连续5日新增本土确诊低于10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降至66个。
2.疫苗:全球疫苗累计接种76.6亿剂次,至少接种1剂次人数比例达53.1%;中国累计接种24.2亿剂次;由于国内疫情反弹以及加强针接种启动,国内疫苗接种速度进一步加快,近半月日均接种升至768.2万剂次。继默沙东、辉瑞之后,国产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也进入临床三期试验,VV116、FB2001两种新冠口服药已开展临床试验,继续提示,如果新冠口服药成功上市且临床效果达到预期,新冠病毒将进一步流感化,全球经济活动正常化进程可能进一步加速。
二、全球复工情况:交运分化,人员活动修复,美国经济延续放缓
1.交通运输:航班数量降至疫前85%左右;欧美交通拥堵指数普遍回升。
2.人员活动:欧美人员活动分化,美国持平,欧洲多数改善;亚洲日本、韩国人员活动延续修复。
3.美国经济:WEI指数回落至6.7%,前值7.2%,表明美国经济延续放缓;就业数据继续改善。
三、流动性: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
1.货币市场:近半月央行净回笼100亿元,为了对冲本月10000亿元的MLF到期,15日央行等额续作MLF 10000亿元;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落,R007和DR007利差回落2.9bp,非银机构融资溢价回落,表明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然相对充裕。
2.债券市场:近半月利率债发行8340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发行1759亿元,发行进度不及预期;截至11月21日累计发行3.08万亿,剩余5686亿元还未发行,和财政部要求的“尽量11月底之前发行完毕”仍有距离。10Y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环比回落3.3bp至2.930%。
3.汇率及海外市场:截至11月21日,美元指数收于96.067,环比大幅上行1.3%,主要跟美联储正式Taper、近期加息预期升温有关;美元兑人民币约6.383,环比贬值0.1%;10Y美债收益率约为1.54%,中美利差约139.0bp,近半月环比收窄3.7bp。
四、国内经济:价格、开工齐降,地产成交再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1.上游:原材料价格普跌: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下跌2.3%,主要跟美元走强、美国释放原油储备预期升温、欧洲疫情等因素有关;铁矿石环比续跌12.3%,收于527.5元/吨,创2018年底以来新低;煤价环比跌25.1%,跌幅有所收窄;铜价环比跌0.6%,近期美元走强对铜价存在压制。
2.中游:重点品种开工普遍下行。近半月高炉、焦化企业、PTA开工率分别环比下降1.4、1.0、3.1个百分点,其中高炉(除今年“七一”停工外)、焦化企业开工率均创历史新低;PTA开工率也低于往年同期,均指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工业品价格普降。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6.0%,需求偏弱仍是主要拖累;水泥价格环比下跌1.4%。出口运价指数小降,韧性仍强。BDI指数环比续跌18.2%,CCFI指数小幅回落1.3%,相比之下韧性仍强,指向我国11月出口仍然不弱。
3.下游:商品房成交再度回落,土地市场量跌价升。近半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落7.6%,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3%;100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减少42.1%,土地溢价率小幅回升。汽车生产延续改善,销售仍然偏弱。半钢胎开工率回升5.0个百分点至61.3%;11月前两周乘用车日均销售3.9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4.2万辆和10月的5.7万辆。食品价格有所分化。近半月猪肉、水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6.5%、4.4%,前期涨幅较大的蔬菜价格环比下跌0.8%。
五、国内重大政策:六中全会闭幕;重提“六稳、六保”,删掉“总闸门”;地产限产纠偏
1.重要会议:十九届六中全会: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二十大明年下半年开(11.8-11.11);国务院及各部委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稳增长重点提及,防风险以稳为主,地产可能进一步松动,关注6大信号(11.12);经济形势座谈会: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重提“六稳、六保”(11.18);国常会: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11.17)。
2.货币、财政政策: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11.8);第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首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删掉“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11.19)。
3.行业与产业政策:增加电煤供应、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建立清洁生产制度体系
>金融监管: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11.18)。
>产业政策: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继续增加电煤供给,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11.16);发改委等10部门:2025年基本建立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11.9)。
六、政策展望:经济压力已大到需要全力稳的地步,政策可能正开始全面转向,短期有6点关注
总理重提“六稳、六保”,央行删掉“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换届之年,稳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大,政策有望正式转向稳中偏松,甚至全面宽松。维持此前判断,稳增长尚需各种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结构性宽松为主,仍可能降准降息);财政更积极,节奏前置(年底可能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地产和限产的纠偏;实质性的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贸;新基建加码等等。短期6点关注:1)紧盯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即将公布;3)金融反腐持续推进;4)部分省/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年内有望出台,关注总书记首提“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5)鲍威尔能否获得连任提名;6)美国财政预算和债务上限问题。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收紧等超预期。
正文如下:

一、疫情与疫苗:欧美疫情反弹、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产新冠口服药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1.疫情

海外单日新增确诊小幅回升,美欧反弹较为明显。近半月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50.4万例,前值为43.3万例,环比增加7.1%。其中:美国日均新增确诊升至8.9万例(前值为7.3万例);欧洲日均新增确诊升至10.5万例(前值为7.2万例);巴西日均新增确诊小幅回落至1.0万例左右;印度日均新增确诊1.1万例(前值为1.2万例)。
国内散发式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近半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0例,前值为680例。截至11月20日,全国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已连续5日低于10例,表明本轮国内散发式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当前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5个(辽宁2个、河北1个、黑龙江1个、四川1个)以及中风险地区61个。

2.疫苗

截至11月19日,全球疫苗累计接种76.6亿剂次,至少接种1剂次人数比例达到53.1%。其中,美国接种4.5亿剂次,欧洲四国(德法意西)合计接种14.0亿剂次(截至11月17日),印度接种约11.4亿剂次;接种比例方面,美国至少完成1剂接种的人数比例约68.2%,前值为66.2%;欧洲德法意英至少完成1剂接种人数比例分别为69.8%、76.4%、77.8%和74.3%,前值分别为68.9%、75.9%、77.3%、73.5%。
由于国内疫情反弹,以及疫苗加强针接种,近半月国内疫苗接种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11月19日,我国疫苗累计接种24.2亿剂次,近半月日均接种进一步回升至768.2万剂次,前值约为545.1万剂次。
继默沙东、辉瑞先后宣布新冠口服药之后,国产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也开始进入第三个国家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针对重症住院新冠患者);另外,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牵头研发的VV116、FB2001两种新冠口服药也已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继续提示,如果新冠口服药成功上市且临床效果达到预期,新冠病毒将进一步流感化,全球经济活动正常化进程也可能进一步加速。

二、全球复工情况:交运分化,人员活动修复,美国经济延续放缓

1.交通运输

商业航班数量环比续降。由于近期海外疫情反弹,近半月全球商业航班数量降至约8.9万架次/日,约为疫前正常水平的85%;前值为9.4万架次/日,约为疫前正常水平的89%。欧美交通拥堵指数普遍回升。截至11月20日,欧洲巴黎、伦敦、罗马交通拥堵指数分别回升至疫前水平的113%、105%、117%,分别较前值回升36.0、5.0、21.0个百分点;美国洛杉矶、纽约交通拥堵指数分别升至疫前水平的83%、91%,分别较前值回升6.0、9.0个百分点。

2.人员活动

欧美国家人员活动有所分化。具体看:1)美国人员活动指数基本持平前值,其中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指数略有下降,约为疫前正常水平的80%左右;2)英国人员活动略有改善,其中零售娱乐、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指数分别恢复至疫前90%、75%和80%左右;德国人员活动整体回落,特别是零售娱乐、公共交通指数降幅明显;法国人员活动明显回落,零售娱乐、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指数降幅恢复程度降幅均超5.0个百分点.
亚洲国家人员活动延续修复:日本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指数均明显修复,分别恢复至疫前正常水平的86%、91%左右,零售娱乐指数有所回落;韩国人员活动总体已超疫前之前,其中零售娱乐、公共交通、工作场所指数分别为疫前水平的114%、103%和100%。

3.美国经济

高频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修复放缓,就业数据延续改善。截至11月13日,美国周度经济指数(WEI,衡量经济同比情况)继续回落至6.7%,前值为7.2%,显示经济修复延续放缓;就业数据延续改善,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回落至26.8万人,前值为26.9万人(数据截至11月13日)。

三、流动性: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
1.货币市场

流动性投放:近半月来(2021.11.08-11.21),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货币投放7100亿元,货币回笼7200亿元,净回笼100亿元。其中,为了对冲本月到期的MLF 10000亿元,央行于11月15日续作中期借贷便利10000亿元。 

货币市场利率:近半月来(2021.11.08-11.21)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回落,R007、DR007、Shibor(1周)分别环比下行11.3bp、8.4bp和7.1bp。R007和DR007利差小幅回落2.9bp,非银机构融资溢价回落,表明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然相对充裕。同业存单收益率小幅回落,3月期AAA+同业存单、3月期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环比回落1.5bp。

2.债券市场

一级市场:近半月来(2021.11.08-11.21),利率债发行8339.6亿元,环比减少2065.5亿元。其中,国债发行4135.2亿元,环比多发573.8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363.6亿元,环比少发2283.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1758.7亿元,11月合计发行1768.8亿元,发行进度不及预期;截至11月21日,全年累计发行30813.7亿元,剩余5686.3亿元尚未发行,如果假设今年专项债实际发行规模占限额比例与去年相同,则剩余4226.3亿元尚未发行,和财政部要求的“尽量11月底之前发行完毕”仍有较大出入);政策性金融债发行1840.8亿元,环比少发305.5亿元。
二级市场:近半月来(2021.10.31-11.14),10Y、1Y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环比回落3.3bp、4.6bp至2.930%、2.262%,期限利差扩大约1.3bp。不同期限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延续回落,其中3M、6M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1.92%、2.17%,分别环比下行48.5bp、22.8bp,期限利差(3M-6M)回落25.8bp。

3.汇率及海外市场

近半月来(2021.11.08-11.21),美元指数收于96.067,环比大幅上行1.3%,主因跟美联储正式Taper以及近期加息预期升温有关。其中,美元兑人民币约6.383,环比贬值0.1%,贬值幅度有所收窄。10年期美债收益率1.54%,环比上升0.2bp,截至11月21日,中美利差约为139.0bp,近半月环比收窄3.7bp。

四、国内经济:价格、开工齐降,地产成交再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1.上游
原材料价格普跌。近半月来,布伦特原油收于78.9美元/桶,环比下跌2.3%,可能跟美元走强、市场对美国释放原油战略储备预期升温、欧洲疫情反复等因素有关。铁矿石价格续跌,近半月环比下跌12.3%,收于527.5元/吨,创2018年底以来新低。煤炭价格环比跌25.1%,跌幅有所收窄,可能跟冬季需求回升有关。铜价环比小幅下跌0.6%,近期美元指数走强对铜价存在压制;另外,提示关注铜库存已降至历史低位。

2.中游
重点品种开工普遍下行,指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近半月来,全国高炉、焦化企业、PTA开工率分别环比下降1.4、1.0、3.1个百分点,其中高炉、焦化企业开工率均创历史新低(高炉开工除今年“七一”停工外);PTA开工率也低于往年同期,指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10月挖掘机销量、重卡销量在去年同期基数回落的情况下降幅进一步扩大至-30.6%、-61.1%,主要基建、地产开工偏弱,下游需求不足,也从侧面印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很大。

工业品价格普降:螺纹钢价环比续跌,水泥价格如期回落。近半月来,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6.0%,需求偏弱仍是主要拖累,但降幅较前值有所收窄;水泥价格环比小降1.4%,地产景气下降应是主要拖累。出口运价指数小降,韧性仍强。近半月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收于2552点,相比10月初的高点跌幅已达54.8%,近半月环比续跌18.2%,分船型看,下跌趋势已经由主要运输铁矿石、煤炭的好望角船型扩展到所有船型普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小幅下跌1.3%,相比之下韧性仍强,指向11月我国出口仍然不弱。

3.下游

商品房成交再度回落,土地市场量跌价升。近半月来(数据截至2021.11.14),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落7.6%,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3%,商品房成交再度回落,继续紧盯地产边际宽松政策(具体详见前期报告《转向了—总理座谈会和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信号》);100城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减少42.1%,土地溢价率环比小幅回升。

汽车生产继续改善,销售偏弱。近半月来,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回升5.0个百分点至61.3%,可能跟四季度芯片供应边际好转有关。据乘联会,11月前两周乘用车日均销售3.9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4.2万辆和10月的5.7万辆,表明汽车销售仍然偏弱。
食品价格有所分化。近半月来,猪肉、水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6.5%、4.4%,前期涨幅较大的蔬菜价格环比小幅回落0.8%。

五、国内重大政策:六中全会闭幕;重提“六稳、六保”,删掉“总闸门”;地产限产纠偏

1.重要会议

>十九届六中全会: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118-11日);多部委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稳增长是硬要求,防风险被重点提及,地产可能进一步松动,关注6大信号(1112日)

事件(11.8-11.11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事件(11.12国务院及各部委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国务院:居安思危,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当前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统筹研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举措。2)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压实各方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决遏制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财政部: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建立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自觉把财政资源的统筹和分配、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放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谋划,履行好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好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4)证监会:更加突出防风险、强监管、促稳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引导市场预期,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5)银保监会:要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6)发改委:坚持底线思维,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工作,配合做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处置与防范。

简评:关注6大信号(详见前期报告《从部委学习六中全会,看最新政策走向》)

1、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是党百年历程中的第三份历史性决议,并决定2022年下半年召开二十大,意味着我国正式迎来新一轮换届周期,未来一年“稳”的必要性应会进一步增强。

2、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且多次提及,建议紧盯即将出台的《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3、稳增长是硬要求,关注促消费举措(央行提出“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防风险被重点提及(一行两会),会更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4、房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边际松动,但是,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应是“托而不举”,是“稳定器”而非“加速器”。

5、产业政策:双碳、制造业、科技、数字经济、国防军工等是重中之重。

6、资本市场改革有望持续推进,短期紧盯北交所和注册制。

>经济专家企业家座谈会: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强化“六稳”“六保”,推动经济爬坡过坎(1118日)

事件:国务院总理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要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推进改革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就业大局稳定。 

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和创新升级。支持煤电企业的各项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电力稳定供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中小微企业传导的压力。各方面都要多想办法,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更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加活跃、实现新的发展。

>国常会: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11月17日)

事件: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工业清洁燃烧和清洁供热、民用清洁采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具体方式是,全国性银行向支持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项目自主发放优惠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的市场报价利率大致持平,人民银行可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再贷款支持(即“先贷后借”,和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方式一致)同时会议要求,统筹研究合理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适当税收优惠、加强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加快折旧等措施,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

>政治局会议: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1118日)

事件: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要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新提“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1111日)

事件: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中国将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货币、财政政策

>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118日)
事件: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为了保障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简评:利率1.75%,属于结构性降息、定向降息,但并未明确规模,也并非市场预期的GMLF;年底可能有部分“试水”项目,真正放量要2022年,后续关注央行会否把碳减排贷款规模列为考核目标。总体看,这是一次克制的“放水”,应是旨在调结构而非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尚需各种组合拳,包括:地产和限产的纠偏;实质性的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贸;新基建加码;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财政前置(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等等。对市场,应会带动债券利率下行,对股市流动性也是利好支撑。(详见前期报告《克制的“放水”—对碳减排支持工具6点理解》)
>央行Q3货币政策报告:对经济更担心,删掉“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1119日)
事件:央行发布《第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简评:关注6信号(详见前期报告《转向了—总理座谈会和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信号》)
信号1:央行对经济更加担心,首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
信号2:央行仍认为通胀可控,但措辞更加谨慎、担心有所加大,并突出供应链摩擦、能源短缺的冲击。
信号3:删掉“货币总闸门”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换届之年,稳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大,政策有望正式转向稳中偏松甚至转向全面宽松。
信号4:央行认为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并提出“以我为主”。
信号5:房地产仍会进一步边际宽松,但不会强刺激,对经济增长应是“托而不举”,是“稳定器”而非“加速器”。
信号6:央行首提“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会更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3.行业政策:增加电煤供应、完善煤电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清洁生产制度体系
1)金融监管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11月18日)

事件: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第八次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企业要深入理解和认识汇率风险中性内涵,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金融机构应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中介机构采取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优惠等措施对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夯实制度基础,共同建设专业规范的外汇市场。

2)产业政策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继续增加电煤、天然气供给,依法查处哄抬煤价行为,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1116日)
事件: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表示,继续增加电煤和天然气供给,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企业释放产能,加强电煤和天然气合同签约履约情况监管,依法查处哄抬煤炭价格行为。要全力解决发电企业机组出力受阻问题,确保冬季高峰时段发电能力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帮助煤电和供暖企业缓解阶段性困难,鼓励金融机构保障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要充分做好应对极寒天气的预案,做好“煤改电”“煤改气”用户的用电用气保障。
>工信部: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11月16日)
事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预计达到80%。
>发改委等5部门: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1115日)
事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通知》对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 乙烯和丙烯) 、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 石脑烃类) 、对二甲苯、合成氨、黄磷、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14 个化工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对于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能。
>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到2025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119日)
事件: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农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清洁生产进一步深化,清洁生产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清洁生产产业不断壮大。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收紧等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

相关文章:

[1]高频与政策半月观:菜肉同涨、煤价大跌,如何影响通胀?2021-11-07

[2]转向了—总理座谈会和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信号2021-11-20

[3]从部委学习六中全会,看最新政策走向,2021-11-13

[4]克制的“放水”—对碳减排支持工具6点理解,2021-11-09

[5]客观看待经济“企稳”,紧盯四大政策线索,2021-11-15

[6]高频与政策半月观: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跌破4%,关注两大纠偏,2021-10-24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1年11月21日发布的报告《高频与政策半月观—政策正转向,稳增长组合拳可期》,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