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增长和复工进展跟踪第2期:正在加力【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杨涛安林仁文 熊园观察 2022-07-19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杨涛、刘安林、穆仁文

当前市场对政策全力稳增长已有共识,但数据真空期下,对稳增长的实际效果仍存疑。为此我们继续按照三大维度来跟踪稳增长:1)政府意愿跟踪(“想不想干”),包括部委部署、地方两会动态、重大项目;2)资金投放跟踪(“能不能干”),包括货币端、财政端;3)实际效果跟踪(“有没有干”),包括松地产、扩基建、限产纠偏;此外,本期我们增加了节后复工进度的跟踪,以期更全面地反映稳增长的实际效果。
核心结论:截至2月13日,四大维度如下(后附18张详表)
1.政府意愿跟踪(“想不想干”):中央和地方的稳增长意愿强烈,多省上调投资目标;各地重大项目开工进度明显提前,项目总投资规模也明显高于去年;
2.资金投放跟踪(“能不能干”):宽货币逐渐落地、后续仍可能再降准降息,宽信用也正在路上;财政信号积极,2021年财政结转结余超2万亿;
3.实际效果跟踪(“有没有干”):效果有显现、但力度仍低,体现为地产销售仍低,施工有好转迹象,基建仍待发力,双碳基调趋松、钢铁行业达峰时间推迟5年;
4.复工进展跟踪:节奏明显提速,体现为发电用电高于往年,节后快速恢复至8成;市内交通已正常;开工率走势分化、汽车正常修复;
5.总体看,继续提示:不要低估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一系列组合拳正陆续出台,对经济和市场都可以乐观点,要高度重视地产基建等稳增长链的投资机会。
正文如下:

 一、政府意愿跟踪(“想不想干”):不要低估国家全力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地方意愿仍强,重大项目进度明显提前

>主要部委:中央层面继续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0国常会指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有针对性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对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指导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的地方加强工作,扭转投资不振状况”,意味着2021年地方专项债“有钱缺项目”的状况应会有所好转。部委层面,1.17央行全面下调MLF和OMO利率10bp,《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有不少新提法、新要求;发改委强调今年Q1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政策发力点适当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继续提示不要低估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对经济和市场可以乐观点。

>地方两会:截至2月13日,全国31个省份均已召开“两会”,从三个维度看2022年地方政府稳增长的意愿可能偏强:1)各省都公布了2022年的GDP增速目标。其中:除北京、天津目标为5%,辽宁、上海、江苏等8省为5.5%(或以上)以外,其余省份目标均高于5.5%,全部省份加权平均为6.1%。2)从重点工作安排看,各省都将稳增长作为2022年排名靠前的重点工作,比如重庆、河南等14省将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作为2022年重点工作之首;河北、海南等6省将稳增长排在重点工作的第2位。3)天津等25省公布了明确的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合计新增就业约1425万,按照历史规律,1个百分点GDP增长大概对应200万人左右的就业目标,这也意味着2022年GDP增速不能过低。




>项目规划:各地稳增长意愿强烈,多省上调全年投资增速目标,其中重大项目是重要抓手。从节奏上来看,今年一季度各地重大项目开工进度较去年明显提前,河南、四川、安徽等省份在春节前就已启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江西还推动重大项目在春节期间不停工;从规模上来看,根据各地已披露的数据,1月份全国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达4.72万亿,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规模的0.92万亿。


二、资金投放跟踪(“能不能干”):宽货币逐渐落地,宽信用正在路上;财政端透露出积极信号

>货币端:宽货币逐渐落地,宽信用正在路上,加杠杆稳增长可期。Q4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延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有力扩大贷款投放”等定调,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已正式转向全面宽松。去年底以来,12.20降1年期LPR、 12.6全面降准、1.17全面降息和1.20再降LPR,宽货币正逐渐落地。单月新增社融规模创历史新高,企业信贷结束长达6个月的少增,宽信用正在路上。维持此前判断:扩基建、松地产等组合拳正在路上,社融信贷有望延续高增;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次数较为有限。

>财政端:财政发力稳增长已成为政策必选项,相关数据已透露出积极信号。2021年一般财政“超收歉支”,叠加Q4缓税,全年结转结余规模可达1.06万亿;政府性基金Q4发行1.2万亿专项债,大概率结转至今年使用。综合上述因素,据我们测算,2021年广义财政结转结余规模超2万亿,利好财政发力稳增长。目前来看,1月份专项债发行4844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1月社融口径的地方债新增6026亿、同比多增3589亿,主要投向基建、民生等相关领域。此外,财政存款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少增,指向财政投放明显加快。

三、实际效果跟踪(“有没有干”):地产销售仍低,施工有好转迹象,基建仍待发力,双碳基调趋松

>地产销售、房企拿地仍然低迷,施工竣工有好转迹象。地产销售、土地成交季节性回落,受春节假期影响,地产销售和土地成交面积回落至0附近;1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同比-40.7%,两年平均增速-14.7%,跌幅较上月扩大。部分建材价格触底反弹,与节前相比,螺纹钢价格平均增速回升1.4点至12.2%,玻璃价格平均增速大幅回升6.8个点至14.2%,指向地产施工、竣工有边际好转迹象。




>老基建仍待进一步发力,新基建增速有所回落。老基建整体仍处低位:近4周沥青平均开工率继续下跌1.3个百分点至30.4%,2021年12月挖掘机、重卡销量增速跌幅有所收窄,分别为-23.8%、-47.5%,仍处于近年来低位,指向老基建仍待进一步发力。新基建增速有所回落:2021年12月数据中心许可项目数平均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充电桩保有量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至42.1%,主因基数走高。


>限产纠偏进展:“双碳”整体基调继续趋松,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实现时间推迟5年至2030年(征求意见稿为“2025年率先达峰、2030年碳排放降低30%”)。中央层面,12.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先立后破”,1.24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地方层面,各地“两会”在强调做好双碳工作的同时,多数省份都增加了“稳定、有序”的表述,总体看各地没有新的限产政策出台。行业层面,工信部、发改委、生态部2月7日发文,将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推迟5年。确实,按照现有规划,建材、有色等行业均提出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特别是水泥行业为2023年前达峰,完成的难度都比较大。

四、复工进展跟踪:发电用电高于往年,节后快速恢复至8成;市内交通已正常,开工率走势分化

>从发电用电看,春节期间的发用电水平明显高于往年,节后恢复进度也较快。春节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发受电量分别增长18.1%、13.7%,明显高于往年;据CCTD数据,节后四日(2.7-2.10)25省动力煤日耗499万吨/日,已恢复至1月日均的82.1%左右,恢复进度较快;主因春节全国气温偏低,拉动居民用电,以及部分企业职工就地过年,拉动工业用电、利于节后复工等影响。

>从市内交通看,已恢复疫情前水平。2月11日,9城地铁客运量3784万人次,已持平节前水平。

>从开工率看,高耗能行业走弱,汽车正常修复。节后高炉、焦化等开工率再度走低,明显弱于往年,主因冬奥会环保限产等影响;汽车半钢胎开工率正常修复至20.1%,走势与2021年接近。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变化超预期。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涛,国盛宏观研究员;刘安林,国盛宏观研究员;穆仁文,国盛宏观研究员;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

相关文章:

[1]《稳增长进展跟踪第1期:已开始了》2022-01-09

[2]《加杠杆稳增长—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7大信号》2022-02-13

[3]《2022年地方“两会”9大信号(附21张详表)》2022-01-25

[4]《地产有望实质性松动—住建部2022工作会议的信号》2022-01-21

[5]《不要低估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降LPR的5点理解》2022-01-20

[6]《紧盯预期差—2021经济全面回顾与2022展望》2021-01-17

[7]《如期降息了,怎么看、怎么办?》2021-01-17

[8]《不寻常的纠偏—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12-11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2月13日发布的报告《稳增长和复工进展跟踪第2期:正在加力》,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