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人口周期:现状、趋势、影响【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1、全球看,人口增速下降是长期普遍趋势,疫后加速下滑。全球人口增速长期持续下降,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结果;疫后加快下行,2021年全球人口增速0.86%,较2020年下降0.15个百分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降幅。
2、总体看,我国人口下降比全球更快,主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养育成本高,叠加疫情扰动。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超预期迅速下降,背后是出生率持续走低,主因人口结构、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约束更大。1)人口结构:近10年来育龄妇女年均减少663万人,是出生率下降的核心原因,限制放松后积压的生育需求也已基本释放完毕;2)经济因素:历史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形势变化会影响出生率环比变动;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速下行、养育成本高企(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24.3倍,婴幼儿入托率仅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15%)、疫后经济生活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生育率进一步下降。
3、结构看,我国人口结构呈现5大特点:老龄化加剧;男女失衡缓解;常住人口城镇化放缓、但户籍人口城镇化加速;净结婚率持续下滑;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提升。
4、政策看,“一老一小”共同发力,缓解老龄化、少子化冲击。近年来人口政策密集出台,包括两大方面:“一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延迟退休年龄,积极应对老龄化;“一小”,从放开限制到鼓励生育,促进共同富裕,完善配套政策,降低生育成本。
二、未来趋势:出生率下降、人口负增仍是“十四五”期间大趋势,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1、总量看,预计“十四五”期间出生率将继续下行,此后可能低位企稳。展望未来,我国生育率变化有两方面影响因素:1)不利因素:育龄妇女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行;2)有利因素:疫后延迟生育需求释放、支持政策积极发力;3)综合考量,预计2023-2025年我国出生率将继续下滑至5.5‰左右,难有明显反弹;2026-2045年出生率在5.5‰-6‰左右低位震荡,2046-2050年进一步下滑;叠加老龄化加深、死亡率上升,我国人口将延续负增长,2050年可能降至12.1亿人左右。PS:上述预测结果与近期相关学术研究结果接近,但实际人口变动仍取决于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
2、结构看,我国人口红利短期仍存,长期逐步减退。短期看,随着儿童抚养比下降,2035年前我国人口红利仍将存在。长期看,随着老年抚养比趋于上行,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退是大趋势,尤其是考虑到劳动力人口增速下降速度可能是总人口的3倍。
三、经济影响:劳动力减少带来潜在增速下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剧国际竞争压力
1、经济增长:劳动力减少、制约资本累积、倒逼技术进步,经济压力加大。人口因素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三方面影响长期经济增长。1)劳动力:人口红利趋于减退,对经济增长有明显负面影响;2)资本:抚养比上升,推动储蓄率下降,约束资本形成。3)技术:老龄化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技术进步;4)总体看:人口老龄化会给经济带来较大下行压力,按历史规律推算,2025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可能降至4.3%左右,但实际的下行斜率、稳态水平还取决于资本、技术等因素。
2、经济结构:消费占比提升、投资占比下降;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大。1)需求端:老龄化推动需求结构变迁,消费占比趋于提升,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下降;结构看,医疗、食品占比提升,服装、交通、教育文娱占比下降;2)供给端:老龄化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下行,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上行。
3、国际竞争:美国、印度人口结构均优于我国,竞争压力加大。美国人口结构稳定,中美差距有扩大风险;印度人口结构年轻,人口红利及后发优势明显。
四、投资影响:中长期盈利利率估值均趋下行,关注医疗、先进制造业的结构性机会
1、总量看,老龄化可能导致盈利增速、利率、股市估值水平的下降。基于历史、海外经验和相关学术研究,我们预计中长期内:1)盈利:与GDP增速趋同,趋于下降,人口增速对A股上市公司营收、利润的年均拖累分别在0.5、0.7个点左右;2)利率:我国长期利率走势与青中年人口比(Y/M)接近,2030年前趋于下降。3)估值:我国股市市盈率水平与中老年人口比(M/O)接近,长期趋于下行。
2、结构看,医疗、先进制造业有望迎来机会。1)消费结构转型: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发展空间大,传统消费进行“适老化”转型;2)产业结构升级:参考日韩经验,快速老龄化时期,医药、高新技术行业有超额收益,传统行业表现较差。
风险提示:模型测算误差;经济、疫情、社会环境超预期;政策力度超预期。
风险提示: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